姬家小院外就是长城的城墙 姬家东房还保留着旧时的土炕 姬家人说,东屋曾是詹天佑当年的住处 詹天佑旧居素描
詹天佑的业绩不仅仅是一条京张铁路。他于1894年首次在我国使用压气沉箱法修筑滦河铁路桥桥墩;他绘制的“京张铁路标准图”是我国第一套铁路工程标准图;他主持了多条铁路的修建;他相继创办了广东中华工程师会以及中华工程师会(后改称“中华工程师学会”),并分别担任首任会长;他还编著了我国第一部英汉铁路工程专业词典……
詹天佑夫妇合葬青龙桥 1919年4月,詹天佑在一年前勉强治愈的痢疾又犯了,不得不返回汉口治疗。因病情凶猛,医生已经回天乏力。4月24日,詹天佑在自己58周岁生日的前两天,病逝于武汉,举国痛悼之。 在青龙桥车站南端,“人”字形线路的交会点,车站一侧,矗立着詹天佑铜像;旁边一座方形碑亭里,是徐世昌撰写碑文的“故交通部技监、汉粤川铁路督办詹君之碑”。铜像后面的山坡上,是詹天佑与其1926年逝世的夫人谭菊珍合葬的墓地。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决定在此建造新墓。质朴无华的碑身后面是一个白色大理石半球体,与墓后黑色大理石墓墙形成强烈的对比。 詹天佑应该住过石佛寺村 京张铁路的关沟路段自古就是北京著名的风景名胜之地,沿线景色美不胜收,素有“关沟七十二景”之称。仅在三堡附近,便有弹琴峡、十八盘、仙人桥、水关长城等景点。 1906年9月丰台至南口段竣工,南口至张家口段随之开工。为就近主持工程,詹天佑将总工程司办事处迁至南口,而他自己则经常直接住在工地附近。 京张铁路全线仅有的4个山洞全集中在关沟路段上,其中最长的是八达岭山洞,施工难度最大的是居庸关山洞,这两处山洞分别位于上下两头;此外还有两处,即石佛寺山洞和五桂头山洞,基本位于关沟段的中间。这两处山洞较短,施工条件也较好,先于八达岭和居庸关山洞竣工,还为后两处工程积累了经验。据说詹天佑有很长一般时间是住在现场附近的石佛寺村指挥施工的。 时间过去了一个世纪,情况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石佛寺与五桂头两处山洞均被废弃,代之以20世纪60年代修建双线线路时新开的弹琴峡、石佛寺、观世音隧道。石佛寺村已经全无踪影,在原先村子所在的地方,是复建的“八达岭水关”———一个新的旅游景点。铁路一侧,有面积很大的停车场,四周是商店、饭馆、商品摊,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唯一幸存的老院落据称是詹天佑住所 石佛寺村整体迁移到水关城门洞后面的山坡上,所有的房子都是新的。詹天佑住过的地方,似乎已经不可能存在了!但出乎意料的是,在水关外城墙下的一处高坡上,居然还隐藏着一个不大的院落。 院落的主人名叫姬恒。据他说,当年詹天佑指挥京张铁路施工的时候,就在这院子住过。 这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农家小院,正房3间,东、西厢房各2间,乌瓦石墙,映衬着山梁上的古长城烽火台。这房子是姬恒爷爷那一代置的,已经有百年历史了,但只有西房翻建过,正房和东房只换过屋瓦、改造过窗户,山石垒就的墙壁则从来没有动过,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雨,依然十分坚固。
当年詹天佑住过的东屋,曾是姬家存放物品的地方。 村民自家建起“詹天佑故居”现在,姬恒在小院门前的墙上挂出“詹天佑故居”的牌子并配以文字说明,还收集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自费制成展板,把正房和东房变成了内容特殊的展览室。 有人认为,詹天佑是否真在这里住过,需要仔细考证再下结论。但也有人认为,这应是历史学家的事情,对于普通游客来说,似乎并不重要。石佛寺村本是京张铁路施工队伍驻扎过的地方,而这小院则是石佛寺村唯一存留至今的老屋,仅就这点而言,它的存在也是很有意义的。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2-17 12:50 , Processed in 1.432546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