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印刷出版史肇始于宣南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刘向勃

    说起北京的建城史、建都史,总要提到辽南京、金中都和今日的宣武区;讲到北京的印刷出版史,推本溯源,也必须从走进宣南,从千年前的这里说起。

北京印刷出版源于千年前宣南

    应县木塔辽代文物整理组成员郑恩淮先生说:以前,见到的北京早期印刷品是元代宪宗六年(1256年)印刷的《歌诗编》。自1974年,山西应县木塔实施抢险加固,在四层主佛释迦牟尼塑像内发现了一批辽代秘藏后,使北京的印刷出版史前推了二百六十六年。它的肇始之地就在千年前的燕京——今日的宣南。
    1974年7月应县木塔释迦牟尼像内发现的秘藏,经整理、修复,共一百六十件。计:《契丹藏》又称《辽藏》十二卷,辽代单篇刻经三十五件,辽代刻书《蒙求》及杂刻八件,辽代板刻彩印佛像六件,辽人写经与杂抄三十件,七宝与舍利佛牙六十八件。其中雕印时间最早的四件印品是:
一、《上生经疏科文》其卷尾镌有“时统和八年(990年)岁次庚寅八月癸卯朔十五日戊午故记。燕京仰山寺前杨家印造”。刻印时间早于元代的《诗歌编》266年。
二、《称赞大乘功德经》的题记曰“燕台圣寿寺慈氏殿主讲《法华经》传菩萨戒忏悔沙门道譔,……时统和二十一(1003年)祀癸卯岁季春月冥生五叶记。弘业寺释迦舍利塔主沙门智云书。穆咸宁、赵守俊、李存让、樊尊四人共雕”。刻印时间早于元代《诗歌篇》253年。
三、《妙法莲华经》卷第四丙,其后题记“摄大定府文学庞可升书。同雕造孙寿益、权司衣、赵从业、弟从善雕。燕京檀州街显忠坊门南颊住冯家印造”,太平五年(1025年)八月十五日作记,刻印时间早于元代《诗歌篇》231年。
四、《释摩訶衍论通赞疏》卷第十与《释摩訶衍论通赞疏科》卷下,均为(辽)咸雍七年(1071年)燕京弘法寺奉宣校勘雕印流通。刻印时间早于元代《诗歌篇》185年。
以上这(公元990年、1003年、1025年、1071年)四件,当是现今发现的北京印刷出版史上最早的印刷品,其中最早的一件距今已过千年。
    前面四件印品中提到的雕印地点“燕台”、“燕京”都指的是辽的南京,即今天的北京。辽时的燕京东面城墙在今宣武区菜市口西烂缦胡同,西面城墙在广外甘石桥;北面城墙在宣武门内受水河胡同,南面城墙在白纸坊大街。方圆三十六里,划分为二十六坊,户口三十万。城内寺观众多,据说著名的有三十六座。雕印品上说的“仰山寺”在燕京城归厚坊。“圣寿寺”在昊天寺西北,寺之故基为辽统军邺王宅,开泰六年改为开泰寺。“檀州街”名称在唐幽州时即有,辽燕京仍沿用了旧名,显忠坊临近此街。“弘法寺”辽时已地位显赫,到后来金代自山西解州运来的《赵城藏》经版贮藏该寺,声名更是大振。以上这些寺院均在辽燕京城内,其旧址都在今日的宣武区内。

千年前燕京的雕版刻书水平已很高
它的起源当更早于辽代

    辽是契丹族统治者建立的国家。它从五代后梁末帝贞明二年(916)建国,到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被金所灭,和北宋对峙了166年。统和八年(990),恰值北宋建国后的三十年,即宋(第二代皇帝)太宗淳化元年。从上述应县木塔发现的印刷品看,说明早在辽开泰元年(1012)“改幽州府为析津府,南京亦称燕京之前”,燕京这里的雕版刻书,正如版本学专家李致忠先生所说已“堪与北宋”“比早比美”。
宋惕冰先生《关于北京雕版印刷起源问题》一文也认定十世纪末燕京的“雕版印刷已发展到很高工艺水平”。宋先生推断:它的“起源当更早于辽代”,“从起源到辽代当有一段相当长的发展历史”。
   
燕京不仅是十世纪我国四大刻书中心之一
还是彩色套印的滥觞之地

    据版本学和出版史专家李致忠先生考证,千年前与宋对峙的辽燕京“不但是十至十二世纪我国四大刻书中心之一,还是早期彩色套印的滥觞之地”。
    他说,“辽代最大的刻书工程是刻印了两部大藏经。一部称《辽藏》,也称《契丹藏》,系大字轴本”。一部为“精雕细镂不满千册的小字经折本。”
    小字本《契丹藏》是“狭行细字,纸薄帙轻”,其精致被高丽僧密庵誉为“非人功所成,似借神巧而就”。大字本《契丹藏》,从应县发现的12卷看,其“边栏板式,每纸行数等虽不完全相同,但风格基本一致,均系麻纸入潢后形成的硬黄纸印造,卷轴装式。字体端庄凝重,刀法稳健剔透。”与“北宋初年蜀中所雕《开宝藏》极类”“卷帙相当,亦有5000余卷,570余帙。其工程之大,在中国印刷史上亦堪与蜀中所刻的《开宝藏》方轨并驾”。
    李致忠先生说,《契丹藏》许多经卷带有“卷首扉画”,“无论从构图、布局、到线描、刀刻,都相当精美”。从李先生对山西应县木塔发现的彩印《南无释迦牟尼佛像》的描述,我们如身临其境,可以感受到其佛像雕印技艺的高超:“释迦牟尼披红色衣端坐于莲台,头部光圈内红外蓝。肉髻之下微见白毫相。顶部华盖饰宝相花,帛帐下垂。华盖两旁饰以天草,其外有‘南无释迦牟尼佛’七字,字左反右正。佛前四众合十肃立。两化生童子,身绕祥云。画面结构整肃,布局紧凑。其彩印方法,似是两套版漏印”。其彩印方法“类乎我国民间镂孔印染花布的方法”,李推断,在当时其雕印地点“舍北京(燕京)莫属”。如果真是这样,辽燕京不仅是当时我国四大刻书中心之一,还当是我国早期彩色套印的“滥觞之地”。

令人叹服的燕京雕版印刷装帧工艺

    辽燕京除刻印了大量佛经外,还刻印了一些儒家经典和应用书籍以及自汉文译成契丹文字的书籍。辽燕京在千年前所以能刊刻印刷质量上乘、数目众多的书籍和其它印品,成为北方的刻书中心,是因为它在长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具备了“雕版印刷的纸、墨、刻、印的四大要素”。
    应县发现的这些雕印品,用历经千年检验的实物为我们做出令人叹服的证明。
    纸:据郑恩淮先生说“应县发现的印刷品共五十五件:硬黄纸二十八件,皮纸或麻纸入潢二十六件,磁青纸一件。秘藏在佛像腹内近千年,屡经鼠患和自然损坏,破损严重,但是,整理、修复后发现,不但光泽润滑,拉力度强,且至今无一虫蛀。”“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我国的“入潢避蠹技术”。
    墨:制作也十分精湛。墨色凝重黑亮,有的印品于千年后修复时,在热水中冲洗刷去污垢而墨色毫不晕染。
    雕:燕京城内“书手如林”。拥有一批字体工整秀丽以至著名书法家庞可升参加的雕版书写家;有一支技艺优秀、人数众多的雕版刻字工人队伍,从“孙守节等四十七人同雕”“赵俊等四十五人同雕”可以印证。
    装帧:“应县木塔发现辽刻经、刻书五十五件。卷轴装四十二件、蝴蝶装六件、由卷轴装改成册装一件、单叶六件。”可以清楚地看出我国书籍装帧的讲究精湛,同时还可以看出书籍装帧“由卷到册”的演进历程。

历史奇缘

    千年之后,历史进入21世纪,自西单往南,经宣武门、菜市口,抵南二环,北京正在兴建的国际传媒大道,前期工程已经开始。不久,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大厦即将屹立在这条大道的菜市口“金十字”迤北的马路东侧。谁能想到历史竟是这样富有传奇性,时隔千年,我国的新闻出版最高权力机关的选址,这样地巧合——终于落在了北京印刷出版史的肇始之地:辽时的燕京、今日的宣武。
居住在宣武土地上的市民,望着今天正在兴起的国际传媒大道的时候,你应该为千年前的宣南——在北京印刷出版发展史上的那段峥嵘岁月,骄傲和自豪。

【作者说明】为宣武区国际传媒大道兴建而写。本文系根据李致忠先生的《辽代北京的雕版刻书》、宋惕冰先生的《关于北京的雕版印刷起源问题》和郑恩淮先生的《应县木塔发现的北京最早印刷品》,整理而成,文中引用了他们的资料和研究成果,谨此说明,并向三位致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1 12:03 , Processed in 1.094277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