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的家住在北京城南菜市口胡同一个普通的小四合院里,那是一个高台阶的四合院,在这里度过了我的童年、青年时光。以至于现在人到中年,往事还丝丝缕缕扯不断的回忆是我对故居几十年来难舍的情结。它记录下了我那段时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那个时候四合院里住着四户人家,北屋住着王奶奶家四口人,男主人在报社工作,孩子小冬跟我一边大,南屋住着吴大叔,他有三个小孩,都比我小,东屋住着杨大爷一家,就属他们家人口多,一家七口人,有五个孩子,挤在两间不大的房子里。我家住西屋,父母带着我及两个哥哥和妹妹住在一个套间里。四合院里以前就一个水龙头,大伙合着使用。清晨起床,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聚集在小小的水龙头旁,按照先后顺序,依次洗脸、漱口,别看人多,从来都不打架。到了傍晚,洗衣、淘米、做饭,邻里间的大人们又在一起说说笑笑了。那时候米、面、煤气都是凭票供应的,哪家生活困难,缺这少那,大伙都互通消息,相互帮助,一般有事不隔夜大家就全知道了。街里街坊谁家的情况大家都清楚得很,哪家来了亲朋好友也都认识。打声招呼,不锁门出去买菜也都有邻居帮忙看着,记得有一次,南屋的大嫂子坐月子,东屋杨大爷就会主动帮忙宰鸡放血,邻里之间就像一家人似的,别提多融洽了。 那时候作为孩子们的我们是最幸福的,整天没事就在一起捉迷藏、丢手帕、跳皮筋、打球、跳绳、看小儿书。长大一点以后,孩子们都在一所小学读书,也不出胡同,相互也有个照应,我们那时候形影不离地生活在四合院天井大的空间里。渐渐地四合院里的孩子都大点了,那个时候正在“文革”时期,只要哪个孩子《毛主席语录》背得好,就能背着包、赤着脚,不用花钱,踏上南去的火车就能全国的大串连。出去过的孩子大家都很羡慕,总想着以后本事大了要游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再大一点的时候,正赶上全国风风火火兴起了上山下乡、支援少困边荒地区运动,院子里的孩子大多数都插队去了,我们家也不例外,妹妹也远去了内蒙古。我因为耳朵不好,就留了下来,不错的是进了一家国营工厂当了名钳工,一直到退休。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有四合院里的一棵老核桃树,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响应国家号召每院要种一棵健康树才栽上的,没想到这棵核桃树还给我们这些孩子带来不少的口福,每到深秋核桃成熟的季节,就是我们最高兴的时候,大一点的孩子上树摇核桃,小一点的在树下捡,分好份儿送到各家去,每当这个时候的晚上院子里总会传来各家砸核桃的声音,真是其乐融融,至今还记忆犹新。 前些年,好像是上个世纪末,菜市口地区市政拓路改造,四合院里的人也拆迁到三环的角门一带居住。现在再回去已经是找不到当年半点的痕迹。抹不去的是当年四合院里的幽幽往事,心底那难以割舍的青春情怀。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5 03:01 , Processed in 1.077425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