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郡王府(铅笔画) 画/况晗 方丈院现在成了大杂院 段祺瑞执政府院
段祺瑞执政府旧址在张自忠路3号。临街的中式朱漆大门原是清代和亲王府的府门,院内灰色的洋式楼房是清末的陆军部和海军部的办公大楼。 和亲王府变陆军部、海军部
弘昼生活奢侈,喜欢演习葬礼。他曾让家人像祭奠死人那样祭奠自己,而他则端坐首席,吃喝着上供的祭品引以为乐。他这样做的目的,是表白自己对皇位并无野心,使四哥乾隆放心。 到了清末光绪年间,和亲王的后人已不是王爷,王府被朝廷收回。 1885年,清朝创办了海军衙门,总理海军事务。“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后,清朝于1895年3月12日撤消了已无海军的海军衙门。1906年,清朝将兵部改组为陆军部,1907年又重建了海军部。他们将和亲王府的古旧建筑拆除,建造了陆军部和海军部两座西洋巴洛克式的办公大楼,仅保留了原有的中式王府大门。 袁世凯和段祺瑞的办公大楼 1912年,袁世凯曾将陆军部大楼作为总统府,将海军部大楼作为国务院。1913年,段祺瑞任陆军部长时,也在陆军部大楼办公。 1924年11月24日,段祺瑞趁冯玉祥推翻总统曹锟之际,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府”,自己出任“临时执政”,他的执政府就设在陆军部所在的大院中。 1926年3月18日,李大钊、陈毅率领爱国学生到段祺瑞执政府门前请愿,抗议日本干涉中国内政,并要求废止当年八国联军强迫清朝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军警开枪镇压,打死学生47人,打伤189人,这就是血腥残暴的“三·一八惨案”。 1928年,国民党的北伐军击败张作霖,占领北平城后,执政府成为“平津卫戍司令部”。 1937年日寇侵占北平后,陆军部大楼成为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海军部大楼被日本特务机关“兴亚院”占据。 段祺瑞执政府旧址现?br> 段祺瑞执政府旧址院内2、3、4号楼内现住居民105户,这里还是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所在地。 东城消防监督处先后8次下发重大火灾隐患限期整改通知书,两次下发重大火险隐患急需整改函。 大楼外面的走廊被居民用隔板围起来,形成一间间的隔断,成为自家的储物间,堆满了各种生活杂物。各种电线密密麻麻,杂乱地搭在一起。 楼中堆放着木柜、纸箱、瓶子等各种杂物。每家门前都有一个灶台,不少灶台都将厨房墙壁烤黄,油烟结成的灰挂在墙上。 宁郡王府 多出来的一个王爷 宁郡王府在东单北极阁三条胡同里。宁郡王弘晈,是怡亲王允祥的第四子。 雍正三年时,雍正皇帝下旨给允祥家增设一个郡王爵位,并准许允祥将此爵位授予儿子中的任何一个。允祥很懂得收敛,他婉言谢绝了这一恩典。 雍正八年,允祥病死,他的怡亲王爵位由长子弘晓继承。这时雍正皇帝履行前言,加封允祥第四子弘晈为宁郡王,并为弘晈建了宁郡王府。清道光年间,宁郡王府发生火灾,损失惨重。王府在东南处兴建了一座供奉北极水神真武大帝的北极阁,以祈求保佑王府免遭火患。此处地名北极阁,即缘此而来。 乾隆四年(1739年),发生了废太子胤祁之子弘皙勾结宗室皇族图谋不轨的案件。涉案皇族被乾隆皇帝严厉处治,宁郡王弘晈也被卷入,乾隆下旨保留弘晈王爵,但永远停俸,此后宁郡王府日趋衰败。 被生产车间占用 宁郡王府的殿宇,现在有北京京雁通讯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国家话剧院紧挨着文物建筑搭建的布景仓库,少数文物建筑被居民出租为饭馆。
什锦灯窗灿烂仿佛颐和园 万寿寺,在紫竹院公园西北万寿寺,在紫竹院公园西北方的长河北岸,现为北京艺术博物馆,始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 永乐大钟放在万寿寺 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出身卑微,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她宣称是九莲菩萨转世下凡。她掌权期间在北京城内外兴建了许多寺庙。李太后建成万寿寺后,将城里汉经厂(今北河沿大街晾果厂附近)的佛经移入寺内的藏经楼,还将著名的永乐大钟也悬挂在寺内。现在大钟寺里的那口大钟,即是清代乾隆皇帝由万寿寺迁移去的。 乾隆皇帝每年有半年时间住在圆明园。他经常由西直门外高粱桥畔的倚虹堂码头登船,沿长河航行可以直抵圆明园。万寿寺紧临长河北岸,成为中途休息和游览的佳处。乾隆曾将万寿寺西路扩建为行宫,并取寺名“万寿”之吉祥寓意,多次在此为母亲祝寿。 观音像按慈禧相貌塑造 慈禧太后建成颐和园后,也是乘坐龙船,沿长河直抵昆明湖北岸“水木自亲”码头。慈禧将万寿寺作为她的旅行中途站。至今寺院的西路还留有她的梳妆楼。 万寿寺的东路占地面积也很大,但院中挤满了民居。过去方丈居住的方丈院,格局保存尚属完好,只是油漆彩绘已脱落殆尽。这座建造精致的大四合院,大门两侧建有“抄手游廊”,将东、西厢房与北边的正房连为一体,遇到下雨天,不必穿行庭院,沿游廊可到达任一房间。 现在方丈院的正门已被封死,但东侧的游廊尚存,游廊墙壁上开有多个寿桃、石榴、梅花形状的什锦灯窗,其样式与颐和园中的游廊完全一样。这种灯窗两面都镶有玻璃,白天可以观景,夜里在中间点燃蜡烛,就成为美丽的壁灯。 在方丈院中居住了40余年的一位老者介绍说,相传,清代万寿寺的方丈气焰甚嚣,他可以直接与太后和皇帝说话。以前万寿寺北边有大片的塔林,里面葬着万寿寺历代僧人的骨灰。可是现在塔林已经消失,原址上盖起了楼房。 万寿寺东路现状 方丈院变成大杂院 万寿寺东路只有方丈院是文物建筑,其他的均为违章建筑,目前方丈院没有防火报警和避雷设施,居民私搭乱建、乱拉电线、堆积易燃杂物、使用明火及大功率电器现象极其严重,整个东路无消防通道和消防水系统,存在严重的火险隐患。 谁问古建累不累? 这七处古建筑,始建年代最早的是明代的万寿寺,距今已有428年。始建年代最近的是段祺瑞执政府院中的清末陆军部和海军部大楼,距今也已近百年。历史,是依时间顺序记录的人物和事件的总和,是人类活动的轨迹,是社会发展的起点。历史需要载体,这载体是甲骨,是竹简,是石碑,是书籍,也是古老的建筑物。试想一个城市,倘若它即无地面建筑,又无地下遗存,那么,它还能算作是一个城市吗? 寻访过七处古建筑,一个想法倏然滑过心际:这些老房子历尽数百年风雨,遭过多少次灾祸,至今仍幸运地矗立在寻常巷陌之间,斜阳草树之下。有谁问过它们累吗?它们烦吗?若是有一天它们不堪重负,轰然倒下,会有人为它们悲哀吗?请善待它们吧。本专题文并图:陆元(署名除外)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24 , Processed in 1.084762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