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镶嵌在CBD的北京皇

2002-12-1 11:00| 发布者: 王永

■制图/陈兴兴

■神木谣碑文

■部分“神木”

■合影人坐的就是“神木”

■被保护起来的神木谣碑■摄影/满地


  大北窑自古就是北京城的东方重地,现在叫CBD,也是商家们争抢的好地方。今天我们挖掘出这一段北京星海钢琴厂与北京城东这块“神木”的故事,“抛砖引玉”,希望能有更多的读者和知情人向我们举报这种和北京地理有关的故事及与当地相关的老照片。

  很多人形容起北京,就一个字———大,派头大,口气大,架子大,脾气大,喝大碗茶,进大饭店,吃大白菜。不光如此,连地名也都透着一股大气,大前门、大栅栏、大佛寺、大观园、大北窑……今天就说大北窑。

  今天和年轻人说起大北窑,还不如直接和他们说国贸或CBD,能在这地界儿开公司,做买卖的都是大老板,干的都是大手笔的事儿,要不咱们总能看到现在大北窑一水儿的高楼,马路边见的人个个都忙得脚打后脑勺。

  但是,要和上岁数的人说起大北窑,那就不如直接和他们说“二闸”,老人们都知道北京有个俗话“要喝茶,上二闸”。这二闸的正名叫“庆丰闸”,位于京杭大运河北京段的通惠河上,是元朝都水监郭守敬主持修建的,那时候不像今天有火车飞机,走水路已经是比较快的选择了。

  庆丰闸,也就是刚才说的“二闸”,目的是用来“治水”的,水多了要泄洪,水少了,要积累,不多不少正好,就是搞运输的好时候。据说老年间儿的夏天,“二闸”一带是当地居民遛弯儿的好地方,河边杨柳倒垂,遍地都是茶馆,泡壶茶,聊会儿天,透着一份舒服,所以也就有了“要喝茶,去二闸”的俗语,这一带的通惠河还有“燕京秦淮河”之称。这么说起来,如今的繁华也是顺理成章了。

  想当年皇帝想要坐稳江山,是很讲究“天圆”、“地方”、“天干”、“地支”、“五行”、“八卦”方方面面,研究阴阳风水,确定城市布局,并且还要置办个镇城之宝,来保佑城市的平安,怎么着也要达到江山永固,万寿无疆啊。

  在北京建都的历代王朝,改朝换代新帝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在北京城的东、西、南、北、中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八卦之说与“天干”结合,各自确定其镇城之宝物。根据这么个模式,也就有了东方甲乙木之说,说白了就是,北京城的东边必须要找块“神木”来镇住妖魔,让皇帝坐稳了位子。最后就选中了在通惠河“二闸”南500米左右的皇木场里的“神木”。

  说起皇木场里木头的故事,是要查《明史》的,那书上说永乐四年(1406年),明成祖朱棣修北京故宫时,下旨派工部尚书宋礼来负责采伐准备木头。皇帝派的活儿谁敢不听啊,宋礼为了能完成任务,一猛子扎到了四川大凉山(今沐川县)西边20里的黄种溪山上,结果在这里发现了一批特大的金丝楠木,就在将要砍树的头天晚上,忽然雷声大作,这批特大的金丝楠木也随着响雷消失了。宋礼这个急啊,完不成任务是要掉脑袋的,可他没想到,第二天早晨这批木头都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过了山谷,自己就踏实地落在江边,等着运输呢,要说神,还神在沿途一草一木都没有被压坏。

  宋礼一看这事闹大了,麻利儿地就向皇帝汇报了,皇帝一听龙颜大悦,当时就说“此乃祥瑞之兆,天助我也”,这意思就是,我当皇帝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连玉皇大帝都支持我,这是个好事啊!随即这批特大的金丝楠木就命名为“神木”,这片山也就叫“神木山”;后来这批木料经过长江,又由京杭大运河再经通惠河辗转运进了北京城,存放在通惠河“二闸”南岸附近。这片地方就成了皇家木材场,因此简称“皇木场”。

  “神木”在通惠河边安家了,一待就是几百年,别看换了这么多皇帝,但北京城东“神

  木”的地位却依旧没有改变,可到了清朝乾隆年间,“神木”的地位降低了,生活待遇比原来差老鼻子了,又是风吹日晒,又是雨淋虫咬。

  “神木”急了,给乾隆皇帝托梦诉苦,您这么大老远的把我请到北京,让我把守东方,降妖镇魔,可如今虫吃鼠咬没人管,还有老百姓用刀砍我拿回家去当劈柴烧,要我怎么能保证皇帝的平安啊。

  乾隆皇帝睡醒了,就亲自到“皇木场”视察,还写了两首《神木谣》:“都城东有巨木焉,其长六十余尺,卧于地,骑者隔木立弗相见也……”乾隆皇帝描述这木头横地上,树两边骑马的人都互相看不到,您就能明白这树有多大了吧。

  皇帝与这神木的关系还有一种传说,曾有人在皇木场附近建了个窑烧砖,天天烟雾缭绕,火烤烟熏,木头最怕火,神木托梦向乾隆诉苦。最后,乾隆下旨,废除此窑,一律不许在此处烧制砖瓦。所以今天的通惠河以北只有“大北窑”的虚名,却找不到丁点儿烧窑的痕迹。

  《神木谣》后来刻在了石碑的正反两面,皇帝下令在神木西侧建立红墙黄瓦的方形碑亭,又建了一座砖木结构七间相连的大瓦房把“神木”覆盖起来,为“神木”避风挡雨。

  时过境迁,到了民国年间,皇木场北河道断流,荒草满地长,神木碑亭和砖木瓦房也因年久失修而破烂不堪。

  解放后,人民当家做主人,破除封建迷信,“皇木场”的名字就变成了“黄木场”,还有人写成了“黄木厂”。1952年北京钢琴厂在皇木场选址建立了新厂区。“文革”的时候,“神木”早就没有了当年的风采,风雨侵蚀,虫吃鼠咬,钢琴厂决定将残存的“神木”锯成板材,经钢琴厂能工巧匠之手,做成了20张光可鉴人、气度非凡的条桌。当时厂党委书记宋治安看到御碑放在大路边,在那“疯狂的年代”,很有可能被“砸烂”,就派人将“御碑”埋到了钢琴厂食堂的白菜窖里,妥善保护了起来。

  1985年钢琴厂翻建厂房时就发现了碑,《神木谣》御碑被挖出来,而碑的底座儿不知道埋哪里去了。厂里为保护文物,腾出空地儿花3万块钱修建了神木碑亭景区,又花1万块钱用不锈钢和有机玻璃做了保护罩,将碑文保护起来。《神木谣》的故事也写进了钢琴厂厂志,从此钢琴厂和“神木”就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体了。

  转眼到了1997年,北京钢琴厂又开始了二期技术改造,在施工的过程中,挖掘机挖土时,突然听到“嘎巴儿”一声,挖掘机翻斗的齿儿都生生给铲折了,现场的工人传说,肯定是施工触犯了“神木”,这是遭“报应”了,结果清理现场的时候发现,原来是挖出了《神木谣》的碑座和两个石鼓。

  钢琴厂的人都愿意说钢琴厂是个风水宝地。钢琴厂的位置在朝阳区双井附近,有井就和水有关联;钢琴厂北部靠近通惠河,钢琴厂的东边原来是北京啤酒厂,西边原来是北京酱油厂,两厂都和水有关,而制造乐器的原材料主要是堆积如山的木材,在水的保护之下,北京钢琴厂50余年从未遭受火灾的侵袭。不知道这是考虑周到还是巧合。

  北京钢琴厂越做越大,现在叫星海钢琴集团了,厂子搬到了通州,搬家的时候,厂子思量着选地方一定不能离开木头也不能离开水,原来位于双井黄木场,后来在选址的时候考虑搬迁到朝阳区东坝,这依旧和水有关系,但因故选址没有成功,于是接着第二次选址,这次选的是通州区的次渠,渠又和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原来的厂址地名叫“黄木场”,如今的厂址附近的地名叫“北神树”,也许这也是一种巧合吧。由于“神木碑”属文物,不能跟着企业搬家,星海集团就按1比1的比例,仿照原型复制了座新的“神木碑”,“神木”原木残片现在保留在星海钢琴集团公司的档案室内。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17 04:05 , Processed in 1.108406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