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天下多少父母为了这个目标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却有这样一位与众不同的大家,他就是我国现代文学大师老舍。1942年8月,老舍先生写过一篇叫做《艺术与木匠》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我有三个小孩,除非他们自己愿意,而且极肯努力,做文艺写家,我绝不鼓励他们,因为我看他们做木匠、瓦匠或做写家,是同样有意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别。” 在老舍先生看来,“做木匠、瓦匠或做写家,是同样有意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别。”理论上说,我们一般都会认同老舍先生的这种职业平等观的。可是,看看现实,做木匠、瓦匠日晒雨淋流血流汗不说,辛辛苦苦的血汗钱很可能被拖欠。如果咽不下这口气去找老板讨要,很可能挨老板的一顿拳脚。倘若不幸被打残了,失去了打工挣钱的本钱,那就要像最近媒体披露的沈阳两个打工兄弟一样,先是流落街头乞讨度日,最后落到以草根为食的惨境。而做写家,虽然不及歌星影星“超女”们来钱快而且风光无限,但比起木匠、瓦匠来,却要强去千百倍。 老舍先生在给妻子的一封信里谈到对孩子们的希望时还曾写道:“我想,他们不必非入大学不可。我愿自己的儿女能以血汗挣饭吃。一个诚实的车夫或工人一定强于一个贪官污吏,你说是不是?”先说入大学。现在的社会,大学毕业了都不一定能找到工作,没有一张像样的文凭在手,想以自己的血汗挣饭吃都没有机会啊。数不清的父母从孩子一落地开始就在计划自己的孩子将来上哪所大学。为了孩子的成绩,多少父母掏光了积蓄熬白了头发!还有那么多贫困家庭,倾家荡产卖血卖房供孩子上学,大学是他们眼里脱离无边苦海的彼岸啊!再说“一个诚实的车夫或工人一定强于一个贪官污吏”,这说法道德色彩太浓。如今你到家庭学校去问问,有几个孩子愿意长大了当车夫当工人的?即使有过当车夫当工人的理想,也势必被扼杀于萌芽状态。至于当官,自古以来的“万般皆下品,惟有做官高”就不必说了,光看看今日招考公务员时399比1的录取比例你就会明白它到底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做官无良,做了贪官,有朝一日被查处,自然身败名裂;但官员光明正大的职务消费让人艳羡不已,却也是不容回避的事实。在这样的利益格局中,老舍先生对孩子的尊重和他的价值观几乎成为今日社会无人响应的绝响。 老舍先生特别珍视儿童的天真,认为这是天下最可贵的,万万不可扼杀。他主张儿童“宜多玩耍”,最害怕看见“小大人”、“小老头”和“少年老成”。天真的同义词是单纯、不谙世故,这样理想化的孩子将来却不能适应社会。与其将来让他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碰得头破血流,不如先做入世教育,让他们“小大人”起来、“小老头”、“少年老成”起来。这样的教育,看似对儿童的戕害,实则是一种生存能力的养成。至于儿童“宜多玩耍”,想来也没有几个人消费得起。竞争如此残酷,分数逼得这么紧,谁敢拿孩子的未来冒险?纵观老舍先生之言,句句正确却句句不合“时宜”。到底是先生的理念过时了还是我们的时代出了问题?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7:56 , Processed in 1.091225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