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京城漫步 古寺变身博物馆

2002-12-1 11:00| 发布者: 陈光中

博物馆中的古钟

为大钟遮风挡雨的钟楼

万寿寺山门

五塔寺的金刚宝座塔

五塔寺金刚宝座塔南侧塔门上精美的浮雕

五塔寺中的墓碑
  收藏堪称辉煌 琳琅满目数珍宝 传说曲折生动 古寺新生总引人———

  北京是古都,遍布京城四隅的寺庙,构成古城独有的特色。

  寺庙不仅是普通的宗教场所,它们往往扮演了一些特殊角色。比如旧时京城许多有名的庙会,便是以寺庙为中心,构成商品贸易、文化交流的场所。如今,北京城里许多很有名气的老寺庙,则成为颇具特色的博物馆,成为值得细细品味的好去处。

  一池碧水共鸣天下钟

  古寺变身博物馆·京北

  永乐大钟是明初“三大工程”唐山地震反加固松动钟架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

  北三环西路的大钟寺,因其中那口举世罕见的大钟而扬名天下。上世纪80年代在大钟寺成立了古钟博物馆,使这里成为全国性的古钟专题博物馆。大钟比大钟寺岁数大

  大钟寺本名“觉生寺”,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乾隆八年(1743年)的时候,将原在万寿寺的永乐大钟迁入该寺,故俗称“大钟寺”。

  大钟寺里的永乐大钟是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下令铸造的,比觉生寺还要早出生300多年。据说当时朱棣进京后有“三大工程”,即建皇宫、筑天坛、铸大钟,可见此钟地位之高。大钟在京城内的铸钟厂铸成后,先是置于汉经厂,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移至万寿寺。到了清朝雍正年间,有人认为大钟属金,为求“金土相生”,应将其放到属土的京城北侧才是。于是雍正皇帝决定将它迁到觉生寺,并特地修建一座钟楼。

  唐山地震大钟架变得更加结实

  永乐大钟有“五绝”:其一,大钟通高6.75米,最大直径3.3米,重46.5吨,堪称世界钟王;其二,钟体内外铸有经文23万字,笔法隽秀,为书法精品;其三,钟声浑厚洪亮且有音调之分,据说可传至百里之外,余音能延续3分钟之久;其四,设计合理,比例匀称,工艺上乘,饰纹精美,举世罕见;其五,钟纽穿钉仅宽6厘米、长1米,居然能承吊数十吨重的钟体,令人惊叹。

  悬挂大钟并为其遮风挡雨的钟楼,也是难得一见的“精品”。大钟体重,无法按常规将主梁直接架在立柱上,所以建造钟楼的工匠重叠架设了三层纵横梁,使主梁承受的重量得以分散。更绝的是,八根立柱都微微向里倾斜,使结构更加稳固。据说,1976年发生唐山大地震时,北京也有很强的震感,钟架上原有一处卯榫,因年代久远而稍有分离,居然在地震的时候“啪”的一声合上了。这地震倒使得钟架更为牢固了!

  大钟悬空而挂,钟下的地面也颇有讲究。在青石基座上砌有一个八角形的石池,深70厘米、直径4米,池口距钟口1米,池与钟形成共鸣,使钟声更加响亮。

  古钟、洋钟汇集一堂

  20多年前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成立时,将原先散落各处的古钟集于一处,使各形各类、各个历史时期的古钟得以集中展示,同时还收藏了不少国外的“洋钟”,可谓洋洋大观。博物馆的陈列内容十分丰富,从《古钟起源》、《古钟简史》、《钟王铭文》直到《国外著名大钟照片资料》,还有《古钟铸造工艺》及大钟铸造模型,生动直观,对古今中外钟的知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

  古寺变身博物馆·京西

  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

  李莲英逢迎 观音像讨欢心 老佛爷高兴 皇太后得“专名”

  叠嶂仙山古庙皆显形

  万寿寺始建于1577年,是明朝万历皇帝之母、慈圣宣文皇太后为贮存佛教经典而造。1985年这里建成为北京艺术博物馆。馆内收藏了各类古代艺术品近5万件,时代上起原始社会,下迄明清,尤以明清时期蔚为大观。藏品门类广泛。
  慈禧因万寿寺得名“老佛爷”

  万寿寺的兴盛与“皇太后”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清乾隆皇帝曾两次扩建,为其母做寿;光绪皇帝为了给慈禧太后祝寿,也曾进行过大规模的重修。

  慈禧太后对于万寿寺的感情,远甚于他人。慈禧权欲膨胀,“垂帘听政”,专权朝廷。她与万寿寺有关的许多故事,都充分反映了这位“无冕女皇”的勃勃野心。

  关于慈禧的“老佛爷”之称,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清朝诸帝中仅康熙皇帝曾自称“老佛爷”,而乾隆皇帝虽在位六十一年,只不过得了个“老爷子”的称呼。慈禧即使贵为皇太后,也不敢公开打出“老佛爷”的招牌,为此难免心有不甘。

  大太监李莲英撺掇慈禧去颐和园游玩。途中经万寿寺照例下船休息,李莲英抢先一步上岸开路:“老佛爷驾到!”慈禧大惊:“这是什么意思?”李莲英引慈禧来到大雄宝殿如来佛背后,这才躬身道:“这不就是老佛爷吗?”慈禧抬头一看,不禁又惊又喜,原来这里凭空多出一尊观音佛像,那容貌神态与慈禧形同一人。

  这佛像是李莲英命人按照慈禧年轻时的模样昼夜施工塑造出来的。慈禧见那观音面容艳丽笑容可掬,十分喜欢,便问李莲英:“这佛为什么总对着我笑啊?”李莲英随口便答:“这叫佛见佛笑啊!”慈禧又问:“那为什么她对你也笑啊?”李莲英答得更妙:“这是笑奴才成不了佛呀!”慈禧一腔欢喜再也按捺不住,主仆二人相对大笑起来。李莲英乘势高呼:“老佛爷起驾啦!”大殿内外百官一起高呼:“祝老佛爷万寿无疆!”自此,“老佛爷”便成了慈禧的“专名”。

  殿宇汇集各代珍玩

  万寿寺的主要建筑在中路中轴线上,自南侧山门进入,可见天王殿、大雄宝殿、万寿阁、大禅堂、观音殿、无量寿佛殿及万佛楼等,其中多有精妙之处。如观音殿所在的“仙山”,叠石而成,远望似祥云烘托。山上居中为观音殿,象征普陀山;东侧为文殊菩萨所在的五台山;西侧是普贤菩萨所在的峨眉山。至于南面,自然应当是地藏王菩萨的九华山,但却并无殿堂,那地藏宫居然隐藏在假山下面的一个山洞里,实在有些奇怪。

  如今寺中许多殿宇已经改造成现代化的展室,藏品门类广泛,主要包括历代绘画和书法、碑帖、名人书礼、宫廷织绣、宫窑瓷器、古代家具、历代钱币、玺印等,其他如青铜器、玉石器、竹木牙角器、佛造像、鼻烟壶等,其中许多珍品都难得一见。

  古寺变身博物馆·京西

  五塔寺———石刻艺术博物馆

  土石有魂 百年灵气仍洋溢 雕刻工巧 千件藏品列五方

  汉代石刻京城称第一

  出北京动物园北门,有座不大的白石桥。对面树丛中,便是著名的五塔寺。1987年,这里成为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这里是我国第一座石刻分类陈列的露天博物馆。

  进入五塔寺院内,一座四方平台后面是两棵巨大的银杏树,躯干如柱,虬枝遮天。大树后就是高耸于金刚宝座之上的五座四角密檐式宝塔。

  五塔寺本名“真觉寺”,建于明永乐年间。金刚宝座塔建于1473年,距今已经500多年了。寺院原来规模宏大,有殿宇200余间,皆于清末毁于火灾,唯有金刚宝座塔得以幸存。许多年过去,人们已经忘记了寺庙的本名,只因这塔而称其为“五塔寺”。

  金刚宝座塔内砖外石,结构独特,周身雕有1561尊形态各异的佛像;塔座上,居中是高8米的主塔,四角是高7米的小塔。整座塔本身就是一件罕见的大型古代雕刻艺术品,1961年便被列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历朝历代石刻中还藏着传教士的墓碑

  博物馆现有藏品1000多件。展品以“五塔”为中心,分为几个内容不同的露天展区;院内北侧,还有一座藏品丰富的展厅。在这个特殊的博物馆内,历朝历代形形色色的石刻作品令人赞叹。镌刻精美构图繁复的砖雕,搔首弄姿表情活泼的石狮,体态高大神情肃穆的石翁仲,身负重碑昂头望天的龟趺……微者纤巧,巨者雄浑,充分显现了古代工匠们精湛的技艺。

  展品中不乏佳作。如著名的“汉故幽州书佐秦君神道”墓

  表,也称“汉阕”,为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所刻,是北京地区现存年代最早的石刻,被誉为“北京第一石刻”;宋代的针灸穴位碑,极有科学价值;清代的“石享堂”,造型颇美,令人流连。

  馆内还有阵型壮阔的碑林,以明清时期的为多。在东部展区,有一小群石碑很值得一看。猛然望去,其风格、造型与其他石碑似无不同,但若细看,便可发现那些石碑的上部竟然都刻有一个小小的十字架。原来这些是外国传教士的墓碑。当年,这些传教士万里迢迢远渡重洋来到这块陌生的土地上传经布道,最后葬身于此。

  五塔寺地处闹市一隅,却环境幽静。春日踏青,冬季赏雪,都是绝佳的去处。但最好的季节还是深秋。院中虽已枝叶凋零,树梢却还有诸多红柿高悬,好像一个个灿烂的小灯笼,飘浮在湛蓝的碧空中。有时熟透了的柿子溅落在草丛里,引来一群灰喜鹊争食,叽叽喳喳地叫得好不热闹,给寂静的寺院平添了许多情趣。

  古寺变身博物馆·京南

  法源寺———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

  囚帝之所 历代多遭劫 佛教学院 僧人喜攀谈

  法海真源广藏古版书

  宣武区南部的法源寺,应算是北京最古老的寺院之一。现在这里是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和中国佛学院所在地。

  唐朝修建成为北京最古老寺院

  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为悼念东征阵亡将士,在当时的幽州城(也就是今天北京所在的地方)修建了一所“悯忠寺”。该寺历经数代,屡遭火灾战乱。唐朝时曾因毁于火而重建;五代时,改为尼寺;金代作过女真人进士考场;北宋时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兵俘获而囚于此;明朝改为“崇福寺”;至清朝雍正年间改建后更名为“法源寺”。

  法源寺共六进院落。山门内钟鼓楼后是天王殿,两侧明代所铸的四大天王铜像簇拥着正中的布袋和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大肚弥勒佛”。第二进院子的中心自然是大雄宝殿,殿梁上的“法海真源”匾额为乾隆御笔。大雄宝殿后的第三进院子中央有一座建于高台之上的殿宇,称“观音阁”,也叫“悯忠台”,除观音菩萨像外,还陈列着有关法源寺历史的石碑、经幢等石刻文物。再往后是“净业堂”。第五进院子的“大悲坛”也称“观音殿”,其中的千手千眼观音形态优美。最后自然是“藏经楼”。楼下有一尊巨大的木雕卧佛,头枕右臂,面容祥和,躯长7.4米,是明代的作品。殿内还陈列着自东汉至清代的诸多佛像、石雕、经幢、佛龛,都是稀世珍品。

  鉴赏佛经与和尚谈佛学

  现在馆内藏有文物2100件,其中一级文物34件。殿后大悲坛内设“历代佛经版本展室”,展品有宋版《开宝藏》、《思溪藏》、《碛砂藏》;金版《赵城藏》;元版《普宁藏》;明版《南藏》、《北藏》、《嘉兴藏》以及传世唯一残本《武林藏》和清版《龙藏》等经本。

  法源寺内遍植丁香,以春季参观最为适宜。因为是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和中国佛学院所在地,寺内有许多年轻的僧人。有的小和尚十分健谈,愿意和游客谈论佛学。碰巧了,还能听到一串清脆的钟声,这说明寺内开饭的时间到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5 16:09 , Processed in 1.12295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