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学校中,哪一座的历史最长?有学者认为是位于东城鼓楼东的“北京一中”(其前身为清宗室觉罗八旗学校),也有的说是位于西城祖家街的“北京三中”(其前身是清右翼宗学)。其实北京历史最长而且校址一直没变的学校,是位于崇文区东晓市大街西头路北的“东晓市小学”,现为“金台小学”。它的前身是清康熙年间的“首善义学”,乾隆年间至光绪年间的“金台书院”,到现在的东晓市小学,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在清初,南城的金鱼池一带,有很多池塘水榭,其中有一座洪庄,是降清明将洪承畴的赐园。洪庄占地宽阔、环境幽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京兆尹钱晋锡在这里设大兴、宛平两县的义学,称为“首善义学”,学生都是两县的贫困寒童。从此洪庄水榭书声朗朗,成为北京历史上第一个义学。 首善义学创办之初并无自己的校舍,只是租赁洪庄的一些房屋。到康熙四十一年,新上任的京兆尹施世伦上疏康熙,欲购洪庄的空地修建校舍。康熙对此举给予支持,并赐予“广育群才”的匾额。在施世伦的督办下,首善义学有了自己的校舍。首善义学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到乾隆十五年(1750年),首善义学经过大规模的修缮扩建,借东郊的“燕京八景”之一的黄金台“金台夕照”和“夕照寺”的“夕照”之意,改名为“金台书院”。直属顺天府管理,学生也由寒童改为京师和各省准备参加会试、殿试的举人、贡生等。书院的主持人称院长,多为有名之士担任。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八股文”以及经书义理等。每逢朔望之日,书院都要命题考试,考试隆重,考场严格。京兆尹及在京官员等,经常到书院监考,对学习成绩优秀者给予奖励。如果发现有出众的人才,还要上疏推荐给皇帝。 金台书院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和光绪五年(1879年)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修缮,计有朱子堂七间,大堂三间,垂花门一座,官厅六间,东西文场十间,东西厢房十间,大门一座,南照房五间,其他杂用房七间等。到光绪三十一年(1950年),由于“戊戌变法”废除了科举制度,书院也就停办了。但校址仍为学校,改为“顺直学堂”。1912年顺直学堂改为顺直中学,在民国期间改为师范学校、公立第十六高等小学校,解放后为崇文区第一中心小学,以后又改为东晓市小学。 “金台书院”是北京历史上二十多座书院(著名的有“窦氏书院”、“首善书院”、“潞河书院”、“汇文书院”等)中惟一保存下来的,在这里可以看出我国古代书院建筑的规制。现在书院内的三进大四合院保存完好,仍有古香古色之感。其门洞东侧墙壁上镶有乾隆四十九年的“金台书院记”石刻一方,详细地介绍了书院的历史,院内还有碑刻两方。过去书院大门横匾为溥杰先生题“金台书院旧址”(为繁体字),院内二门上横匾为胡絜青老人手书“广育群才”,现仍悬挂。在1984年8月,“金台书院”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金台书院已复修一新并改名为“金台小学”。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8:13 , Processed in 1.173499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