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政成立以前,北京通信组织有专为官府传递文件的邮驿;民间通信的民信局和外国在北京设立的邮局。民信局大部分在前门外打磨厂、大栅栏、杨梅竹斜街一带;帝国主义在我国开设的邮局,历史上称为“客邮”,是侵犯我国邮权的行为。法国、俄国、日本和德国均在北京开设有邮局,现存的法国邮政局旧址在东交民巷路北,国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光绪二十二年2月7日光绪皇帝批准成立国家邮政———大清邮政后,清光绪二十二年设北京邮政官局,地址在台基厂附近一座庙内,有办公室一间,工作人员两人,次年增至13人,并在隆福寺、广济寺、骡马市和菜市口设四个分局,办理信件、包裹、印刷品、贸易契、汇兑等业务。1899年北京邮政官局改称北京邮界总局。北京邮界范围很广,管辖范围包括直隶、内蒙古以及河南、陕西、山西、甘肃、新疆副邮界。北京邮政业务不断发展,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北京邮界总局迁至小报房胡同,宣统元年(1909年)又迁至东长安街(原址在今老北京饭店西侧,解放后扩建北京饭店时拆除)。1914年实行新邮区制,取消邮界北京邮界和天津邮界合并,成立直隶邮区,管理局设在天津,北京邮局降为一等局。1919年北京邮局脱离直隶邮区升为北京邮务管理局,管辖直隶省境内部分地区和绥远、内蒙古境内的邮局。1922年3月邮政新楼落成,20日北京邮务管理局迁入户部街新楼(后改称公安街,位于今天安门广场东侧,建毛主席纪念堂时拆除)。 1906年北京邮界总局开始陆续在北京街头闹市设立邮筒50个,当时公众对邮筒是何物并不了解,以为是个怪物,张着口吃信,甚至出现谣言。光绪三十二年六月初一(1906年7月21日)《北京五日报》报道:“京师邮政局现于要路通衢一律安设邮筒,原为便立寄函起见,乃都中下等社会人大抵不识邮筒为何物,致因交相惊讶,谣诼频生。故由总局将安设邮筒之宗旨并投函规则绘图附说,宣布通衢,以便都人士家喻户晓云。”当时“凡距京三十里以内之市镇乡村均有信箱、信柜”,据宣统三年(1911年)《京师邮政指略》统计,此时北京城区的邮筒、信箱已达196个。 北京邮政于1012年开始在京沪线上用火车运送邮件,1914年京汉线上使用邮政专用车厢,其他邮路主要靠人力和畜力,直到1918年才有一辆汽车。1906年开始用自行车作为工具,这在当时是非常时髦的。史料记载,北京邮局“另派巡查供事乘脚轮往来巡哨,(《大清邮政光绪三十二年事物通报总论》)”。1909年“北京投递之信差均各乘脚踏车投递邮件……其动人观瞻较广贴招告尤觉有益”(《大清邮政宣统元年事物情形总论》)。如今,邮政事业飞速发展,不仅有大吨位汽车,而且有邮政自备火车邮厢、轮船和邮政航空公司运送邮件。营业窗口也普遍使用电子计算机、邮政汇款实现电子化、邮政储蓄全国联网、邮件内部作业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北京邮政已经不亚于发达国家的邮政。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4:08 , Processed in 1.08966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