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安毕卡的“老木雕”情结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张文

     “安毕卡来北京了!她还逛了潘家园市场呢。”一位友人“通风报信”。说起和安毕卡的缘分,还是上次去尼泊尔在加德满都逗留时。站在安毕卡夫人用百年以上的精致木雕做成窗户、门廊的饭店前,我见识了什么是“活着的文物”,并开始崇拜安毕卡这样一位以特殊方式收藏古器物的大家,想倾听她的收藏故事,而且坚信那故事必有出人意料的精彩。

  午后,身披一件墨绿色莎丽、外表从容沉静的安毕卡夫人如约出现在酒店大堂。安毕卡夫人和她的家人用老木雕来建造酒店以及此后大量的有关搜集寻找、修复工作的故事从安毕卡夫人口中娓娓到来。

  不似收藏的收藏

  安毕卡夫人先笑着“澄清”说,她的故事还不能算是寻常意义中的“收藏”故事。一般意义上来说,“收藏”顾名思义是把古器物存放在自家中欣赏把玩,鲜示外人,或放在博物馆内保存陈列,后一种情况下,观者也只能通过一些文字说明去了解这些文化遗产的历史和价值,用自己的想像力去“遥想”当年曾经有过的情景。而且一般说来,收藏家都青睐那些几近完好无缺的品类。而安毕卡和家人用了半个多世纪所做的,是将那些破旧不堪、需要精心修复的古建筑上的窗户木雕收集起来,请技艺精湛的修复专家将它们复原,然后使用在建筑之中。“从古建筑物上拆下的完好无损的木雕窗户我是不买的,我把它们让给其他收藏者,我只收集那些破损的,我不想看到它们像垃圾一样被遗弃的情景。”安毕卡夫人开始忆起半个多世纪前,他们一家人与“老木雕”结下的缘。

  一天早晨,安毕卡夫人的丈夫达瑞卡像往常一样去户外跑步,路上偶遇几个木匠,只见他们正在将一块雕刻精致的木头立柱用锯割开,准备当做烧饭的劈柴。木匠们说,这东西是从一座老房子上面拆下的。达瑞卡注意到,周围还堆放着其他更多的木雕窗户、立柱等老物件,一望便知都有数百年历史了。目睹这情景,达瑞卡心里一阵剧烈的不安:这些古建筑可都是国家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啊!怎么能就这样被拆毁丢弃?达瑞卡顾不上许多,他答应给木匠们提供一些其他木材用做烧火,自己则把这些老木雕统统带回了家。后来,这居然成了一种习惯和爱好,每当听说哪里又在拆毁古建筑时,达瑞卡都和家人一起跑到现场,倾囊收购木雕门窗。几十年下来,安毕卡夫人和丈夫达瑞卡几乎跑遍了加德满都谷地的各个角落,“收来的破损木雕门窗从几十增加到数百、上千,到后来就很多很多,应该说是不计其数了。”安毕卡夫人微微仰起头,"看着天花板,"笑着说。随着老木雕数量的增多,达瑞卡和妻子安毕卡感到存放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终于,他们想出了一个聪明的主意,用这些木雕建一座酒店。酒店以“达瑞卡”(Dwarika”s"Ho-tel)命名。“当初我们决定修建酒店,完全是为了把这些古旧东西用一种特殊的形式展示给现代人,让人们更真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和历史。”安毕卡夫人强调说。如此大量的木雕门窗,破损又很厉害,修复工作非常复杂艰难。安毕卡夫人说,在这方面,她和丈夫是很幸运的,也可以说是命运使然。当初刚开始收集古木雕时,确实很是发愁如何把它们修复。上个世纪60年代,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来到一座破旧小楼的顶部,发现里面有几位工匠在修理一些古旧器物,其中的师傅塔米尔还是一位盲人。当得悉他们完全是依照传统方法修复这些东西时,安毕卡和丈夫又惊又喜,于是恳请塔米尔带领他的助手们帮助修复自己收集来的那些木雕门窗。“那时塔米尔的儿子希拉卡吉也跟着父亲学习传统技艺,当时他还是一位小伙子啊!许多年过去了,塔米尔已经过世,希拉卡吉也60多岁了,他已经成为一位传统工艺大师……”安毕卡介绍说,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便开始成立了自己的修复古木雕小组,雇有10"多位谙熟传统工艺的木匠负责修复工作。除此之外,安毕卡的“木工坊”还培训了数百名古木雕修复专业人员。

  安毕卡指着照片中的酒店建筑说,这酒店是按照传统尼瓦尔风格建造的,一切都是按照过去先人的工艺制成。所有的砖都是用传统方法手工制作。仅制作这些砖,前后就用了五年多的时间,而那些刻有图案的旧砖则是从旧建筑上面拆下后再利用的。据安毕卡介绍,依照传统做法,砖中间是不用水泥衔接的,所以砖与砖之间必须要严丝合缝。“过去古代建筑窗的数量通常是一、三、五,现在也完全照此规矩去做。此外,过去建筑的门窗都比现在的尺寸小,而且完全不使用钉子,我们也严格按照过去的尺寸做。因为建筑的门小,现在人们进门时要低头弯腰,这没有什么不好,可以表示人对建筑物的一种尊敬啊!”按照一切都要“尊重历史”的原则,安毕卡夫人酒店内的各种用品都是专门请人用传统手工制成的。

  安毕卡的丈夫达瑞卡于1992年去世,但是这并没有中断他和家人共同开创的那份抢救文化遗产的事业。妻子安毕卡和女儿桑吉塔一直都在不懈地工作着。随着收购的古旧门窗越来越多,达瑞卡酒店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最初只有5个房间,到1977年时有10间客房,如今已经有近80套豪华客房了。”安毕卡告诉我,酒店中间的那一部分建筑全部使用的是13世纪的木雕。那些木雕来自于一座倒塌的古庙。由于木雕年代过久,干枯易裂,需要给予它们精心的呵护,工匠们每两年就要为它们刷一次油。看到世界各地的游客那样喜爱自己和家人制作的“古文化作品”,安毕卡觉得十分欣慰。

  藏着是历史 活着是文化

  由抢救加德满都古旧建筑上的老木雕,安毕卡夫人还关注到了北京古城建筑的保护。已多次来过北京的她,走在街上时常不忘追寻的还是老建筑,老木雕。“我感觉传统式样的古建筑似乎越来越少了。”安毕卡夫人口气中带着些许遗憾。“对于世界上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来说,传统文化都是它的根啊!”在北京,也有许多热衷于保护古建筑的人士,每当他们听说哪里又有一片老宅胡同将被推倒时,他们就会心痛不已,奔走呼吁保护传统文化;更有一些人,也会去寻觅那些从旧式四合院和古老的城墙上拆下的一砖一瓦,一窗一木,将它们保存起来,作为珍贵的历史回忆。但像安毕卡夫人那样大规模收购,而且专挑破损的买,并将它们修复,再用于建筑之中使它们“重生”,似乎尚未听说过。“一定要有一些人来关注,来做这样的事。现在,像中国和尼泊尔这样的有古老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都在搞‘现代化建设’,一些古旧建筑纷纷被拆掉,人们热衷于建新的大楼。可是存在了几百年的建筑一旦毁掉就再也没有了,这种代价是不是太大了呢?”在北京城内城外走走看看,倒是“潘家园”这样的地方,让安毕卡夫人感受到人们对中国古老文化的热爱与追随。而且,中国传统建筑上面的各类玲珑木雕作品,在世界上也是颇受收藏爱好者青睐的,许多西方人买来这些被称为“花板花窗”的木雕作品,将它们挂在房间的墙上做装饰,漂亮极了!

  告别安毕卡夫人,陡然记起,数年前自家拆迁时,也曾从儿时生活过的老屋中拆下来一对木头雕花板和两扇木门,它们被当作历史保存在家中。与安毕卡夫人的老木雕相比,这老北京的雕花和木门一定是寂寞的,因为它们最多可被称为“藏着的历史”,而安毕卡夫人的老木雕却在并不遥远的加德满都,作为活着的文化而焕发着它的勃勃生机。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9:09 , Processed in 1.093652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