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公园的辽代古柏树龄已有上千年 寿皇殿东角门迎门而立的古柏 明天是植树节。在绿化、美化北京的同时,人们也不该忘记北京还保存有数万株古树。古树是历史的见证。在北京,凡是有古建筑的地方几乎都有古树。有许多古建筑因岁月变迁已经消失,但是那里的古树依旧顽强地生长着。 社稷坛边明代古柏拱卫辽代古柏 中山公园内的社稷坛,俗称五色土。这是明代永乐皇帝于1421年迁都北京时建造的祭祀土神和谷神的祭坛。明代环绕社稷坛种植了上千株柏树,至今树龄已近600年,“社稷柏林”成为中山公园著名的景观。在社稷坛南门外,有一行古柏特别苍劲,其中最大的一株直径达1.85米,原来,这行古柏是辽代兴国寺的遗物,树龄已达千年。 公元936年,军阀石敬瑭为让辽国支持自己当上皇帝,许诺割让“幽云十六州”,其中就包括位于今天北京地区的幽州。公元938年,辽太宗将得到的幽州城改建为陪都南京城,其位置在今北京广安门一带。辽国在南京城的东北(今中山公园一带)郊建了一座大庙,名为兴国寺。元代将兴国寺改名为万寿兴国寺。明代又在万寿兴国寺基址上建造了社稷坛,辽代古柏就是这样保留下来的。 封侯拜将团城古松依旧傲视岁月 1153年,金国将辽南京城改建为金中都。1163年,酷爱游山玩水的金世宗在金中都东北郊的琼华岛地区兴建了皇家园林大宁宫,即今北海公园。金世宗在琼华岛南面的团城上栽植了许多松柏。至今在琼华岛与团城之间的石桥两端,还立有两座牌坊,题名为“堆云”、“积翠”,“堆云”是指遍布于琼华岛上的太湖石宛若白云堆成;“积翠”是指栽植于团城上的松柏恰似翡翠积就。 清代乾隆皇帝在北海团城大兴土木,他很欣赏团城上的金代古树,时常在树下纳凉赏景。他将一株金代油松封为遮阴侯,将一株金代白皮松封为白袍将军,还将一株斜伸向北海水面的古松封为探海侯。探海侯古松今已不存,遮阴侯和白袍将军依然挺拔苍翠。 前门之外一棵大树定都城 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营建大都城,总设计师是他的谋士刘秉忠。刘秉忠在今天北京鼓楼所在的地方设置了一座中心台,作为大都城的中心点。当忽必烈询问皇宫如何定位时,刘秉忠回答说,以大都城的南门丽正门(今前门附近)外第三座桥头的一株大树为准。最早记述北京地理风貌的元代古籍《析津志》说,忽必烈封这株大树为“独树将军”,并赐给金牌。每逢元宵之夜,这株树上挂满花灯,“高低照耀,远望如火龙下降”。 元末,这株大树枯萎,又在旁边补栽了一株小树。明代永乐时期拆除丽正门,这株“独树将军”也不复存在。 祭祖大殿古柏挡路迎门而立 现在拆迁、修路的时候,经常为一棵古树而改变设计。在几百年前,北京就曾有过类似的事情。现景山公园寿皇殿的东角门前,有一株古柏挡着出路迎门而立。原来,这里是先有古树而后有建筑。寿皇殿是皇家祭祖的场所。明代的寿皇殿只有三间,偏居在山后的东北方。乾隆皇帝在山后的正北方另建了面阔九间的新寿皇殿,殿宇的东角门正好对着一株明代遗留的古柏。修殿宇时,没有因树木挡道而伐除它,就留下了古柏迎门的景致。(见左图) 兴建教堂法国梧桐进北京 清末,随着西方文化的进入,北京也有了洋树。车公庄大街的北京市委党校院内,有一座俗称“山字楼”的办公大楼,原是法国教会于1910年建造的圣母会大楼,楼前有两株高大的法国梧桐。 1840年前后,法国教会在这里修建了教堂。1900年,义和团捣毁了教堂,过后法国人又利用庚子赔款重建教堂。那两株法国梧桐树,就是于1910年建造“山字楼”时栽种的。 解绳移石孙中山救下九龙柏 碧云寺始建于元代,清代乾隆时期扩建时,在后院增建了一座34米高的金刚宝座塔。塔顶平台上建有7座石塔,还植有一株柏树。这株柏树当年被寺僧用绳缠、石坠的方法弄成了盆景样式,有九个分枝,称为九龙柏。 1912年8月24日,孙中山为商讨国事来到北京,公务之余,由孔祥熙陪同到碧云寺游览。当他登上金刚宝座塔顶,见到被束缚得生机殆尽、行将枯萎的九龙柏时,顿生怜惜。他亲手解除了绳索,移开了石块,扶正了枝条,并告诫寺僧不要再折磨这株柏树,让它自由生长。 1925年孙中山灵柩暂厝塔室之后,登塔阶梯被封闭,4年间无人再上过塔顶。1929年5月22日,孔祥熙参与将孙中山灵柩移出塔室之后,重登塔顶,看到当年孙中山解救过的九龙柏苍翠葱郁,长势很好。孔祥熙睹物伤怀,在当日写下了纪念文章《总理亲手扶植香山碧云寺塔顶侧柏记》,这篇文稿的复制件现存碧云寺孙中山纪念堂内,那株九龙柏也被定为一级古树。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8 22:36 , Processed in 1.090567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