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有这样一批特殊的老字号,它们虽然并非土生土长在皇城脚下,却个个名声叫起来响当当。这是一批50年前响应号召迁来北京的老字号,50年后这批“外来户”很多已经落户生根,与北京人结下了不了情缘。今天开始,我们将和读者一起回味这批老字号和北京人融合一体的美好时光。 本报讯(记者左颖 贾中山)从全国各地来到北京的人从天安门广场经过时,都会习惯地扭头看看挂在天安门城楼中央的毛主席画像。毛主席“身穿”的中山装,就是北京红都专门制作的。今天上午,北京红都时装公司在人民大会堂庆祝进京50周年。公司制作的包括中山装、西服、旗袍、燕尾服等10身服装摆放在人民大会堂,供来访的客人现场评点。 领袖服装成“专利” 今天上午,曾经为毛主席制作过服装的田阿桐与几位北京红都高级技师出现在人民大会堂。田阿桐从1956年开始就专门为毛主席制作中山装。他介绍,目前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中央的毛主席画像,“身穿”的服装最早版本是1968年制作的。毛主席额头宽阔,脸庞大,他就对传统的中山装进行大胆改进,设计了大尖领中山装,后来被称为“毛式中山装”。“当时属于国家机密不让对外说。”他笑着说。北京市红都时装公司是1956年3月从上海迁京,由波纬、造寸、蓝天、雷蒙、鸿霞、万国、金泰7家服装店和中央办公厅附属服装加工厂合并组成。此后,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制作服装,成为北京红都50年来的特殊的服务任务和“专利”。 迁京只为繁荣北京 在北京有一批类似红都的特殊的老字号,它们虽然并非土生土长在皇城脚下,却个个是名声叫起来响当当、处处能“拔头份”的厉害角色;它们虽然50年前仅仅怀抱着“繁荣首都服务业”的简单心愿、响应号召来到北京,却在50年后的今天真正成为了融会老北京灵气与人脉的“京城老字号”;而它们中那些最终在历史长河中悄然退出舞台的迁京伙伴,也同样在京城百姓的记忆中留下了一段辉煌与灿烂的美丽往事。 老辈儿的北京人都知道,上世纪50年代初期北京的服务行业几乎可以用“全无行业”来形容。当时北京服务业仅有20000多家,其中饮食业10000多家,生活服务业和修理业各5000家,服务行业90%以上都是私营企业,规模小、设备简陋,房屋陈旧,卫生条件差,技术水平低成了这些企业的代名词,市面上还有不少鸡毛小店、通铺大炕、食品挑子、剃头担子以及提篮叫卖的串街小贩。 1956年初,在周总理“繁荣首都服务行业”的号召下,一批外地老字号陆续迁往北京,其中上海服务业老字号迁京时的盛况还被记录在了北京党建史大事记中。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中国照相馆、国泰照相馆、四联美发、西单第一美发厅、普兰德洗染公司、红都时装店、造寸时装店、蓝天时装店、老正兴饭庄、美味斋、浦五房等纷纷出现在了京城百姓的视野中:中国照相和国泰照相馆精致逼真的洗印技术、四联美发专门配的十把纯正美国理发椅、以精工织补和手工熨烫闻名的普兰德洗染公司以及裁剪、新潮的各种时装店令北京市民大开了一回眼界,而老正兴饭庄的河鲜菜、美味斋的苏锡帮菜、浦五房的秘制酱肉等江南特色美食也让久居京城的人们开了一回“洋荤”。以至于“穿上一套蓝天时装店裁剪的西服、到四联美发做个头、在中国照相馆来张全家福、再奔城南的美味斋点上一桌地道的上海菜”几乎成了那个年代北京人心目中最有面儿也最奢侈的愿望。 命运不同京缘相同 如今50年过去了,当年的迁京老字号犹如曾经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选手,起点相同、命运却不尽相同,有像红都这样发展成为集团公司的,也有像西单第一美发厅一般慢慢消失的,但唯一相同的是,当年这些跟随着老字号离乡背井迁往北京的手艺人如今都已变成了操着一口流利京腔的老北京,而他们的青春、热情和智慧也必将永远留存在这个城市的记忆中。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59 , Processed in 1.078062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