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秤砣大王郑海生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张喆

 

    六七年前就结识了郑海生。那时报国寺古玩市场刚开张不久,人气还在慢慢上升之中。那时老郑的“古权斋”还是间颇像玻璃电话亭的小屋,不管是买东西的还是闲逛的人,老远就能看见那屋里满满堆放的“上天入地”的各类秤砣了。连门口也是几个威武雄壮的大号石头、铜铁秤砣把关,门楣上悬挂着史树青老先生亲笔题写的“古权斋”金字招牌。秤砣,古代称为权,郑海生的“古权斋”即由此得名。大概是屋里太满当了,大冬天的,“斋主”郑海生穿着件军大衣站在门外,手里抱着一个大号罐头瓶子,里面是热腾腾的浓酽茉莉花茶。看见我趴在玻璃窗上饶有兴趣地端详里面那一个个大小各异的秤砣,老郑大声招呼着:您喜欢点什么?没关系,您可以进里面看一看!没想到这一看,就与老郑结下了缘。吃着老北京炸酱面,听老郑眉飞色舞讲自己的“秤砣故事”,也成了收藏和记忆。

  走进“秤砣博物馆”

  两年不见,老郑样子一点没变,但是事业上显然“发达”了不少。“古权斋”已从玻璃小屋搬到了小跨院里,而且成了夫妻店,原来对老郑的秤砣事业持不屑态度的夫人,这会儿也“亲自出山”,替“当家的”看秤砣。店铺大了许多,秤砣的数量也在激增,老郑说自己没统计过秤砣的数量,但近十年来的寻觅,至少把两千个家伙请回了家。这些沉甸甸的秤砣,大部分来自华北和中原地区,是用各种材料制成的,铜铁居多,但也不乏陶、瓷、玉,甚至还有翡翠和琉璃的。颇有年份的它们或形态方正或浑圆如珠,有些还充满艺术个性,比如一个辽金时代的秤砣,雕工十分细致,刻的是麒麟送子。威武的狮子和调皮的猴子也是一些古代公权常使用的题材。最重的“权”有180斤,是去年夏天,一位家住天桥的朋友出让给老郑的,是家门口的旧物,上写“永定门外益源粮栈度量衡”。最小巧的一枚只有两厘米高,重8克,是元代早期遗物。最贵的是那个二斤半重的清代铜狮子秤砣,花了4800元。老郑媳妇说,那次看见这个清代狮子秤砣,老郑一眼就看出这是个A货(即一流藏品),当时虽然嘴里说着“买不买由媳妇定夺”,但东西握在手里就是不撒手。没办法,自己只好从兜里把钱掏给了人家。老郑的收藏中确有不少颇有来历的珍品。比如那套秦汉时期的环形铜秤砣,大小共计五件,制作工艺十分细致严谨,得来实属不易,它们是“古权斋”里最“年长”的藏品。

  从“郑咸丰”到“郑秤砣”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便开始搞收藏的郑海生,最初喜欢的是各种古钱币,而且专门收藏咸丰年间的古钱,在北京古玩行里人送雅号“郑咸丰”。可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个朋友给老郑指道,让他从一位河北保定人手里买下了一枚元代的秤砣,“记得当时花了几百块钱。那会儿还没开店,也没多想,就把这刻有‘至元二十三年’的元代早期秤砣请回了家,放在床下。谁知后来却一发不可收拾……”

  老郑强调自己收藏秤砣是“穷玩儿”,没有什么物质基础,所以只能节衣缩食。虽然拥有价值百万元的秤砣藏品,可老郑和家人还挤住在只有12平方米的小屋里。“没办法,没有钱买房。”老郑感叹道。一旁的老郑媳妇立刻接上说:都买了秤砣了,哪儿有钱买房?”嗔怪的口吻里分明还有一份理解。十来年间,为把各种各样的秤砣抱回家,老郑卖纸币,卖徽章,卖古钱,换了现钱再去买秤砣。“没办法,咱经济基础太差,只好把其他藏品能卖的都卖掉。”郑海生管这叫“以藏养藏”。于是现在的老郑在收藏界成了远近闻名的“郑秤砣”。

  “度量衡同志”

  秤砣也让老郑交了五湖四海的朋友。不少秤砣都是朋友大老远送来的。摆放秤砣的玻璃柜里,还存放着不少古今与度量衡相关的书籍,比如民国时期著名的度量衡专家吴承洛主编的刊物《度量衡同志》。老郑指着封面上那大幅照片中一席正襟危坐的人说:这些人都是与度量衡有缘之人,所谓同志,乃志同道合者啊!我问:这些年,老郑自己有无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或知音呢?老郑立刻说:“当然有啊!而且还不少呢。特别是那些专家,他们给了我太多的帮助,送书,送材料,甚至送藏品。”说着话他拿出一本装祯精致的《中国历代度量衡考》,里面汇集了全国博物馆中公权藏品。书的作者是中国最权威的度量衡专家丘光明先生。丘先生与老郑相识已有数年,作为“同道者”,更作为专家学者,她太懂得“古权斋”里那些宝贝的价值,太理解郑海生那一片苦心。为丰富他的秤砣收藏,丘先生还不惜割爱,把自己的藏品无偿赠给了老郑。在丘先生的著作中有几幅珍贵的古代公权照片,那藏品的主人便是老郑。年事已高的史树青老先生更是几次登门造访,对老郑这一份有声有色的收藏事业给予了莫大的鼓励和赞许。“那会儿可没少请教他老人家。当初我请史老给我的小店题个字,老人家二话没说就给写了。”

  虽然得到专家学者和收藏界同仁的赞赏,但作风低调的老郑谦逊地说,虽然自己拥有了不少秤砣,但无论从知识方面还是财力方面,都不能和那些收藏大家同日而语,只是个“玩儿玩儿乐乐的水平”。从收藏秤砣的过程中,老郑似乎还悟出了不少人生道理。他这样诠释“度量衡”三个字:“我们平时常说无论做人做事都需要掌握一个度,心态方面要追求一个平衡。海水不可斗量。你看度量衡三个字都在里面。”看着那大大小小的秤砣,回想着这些年老郑对它们的苦苦寻觅,不由得想起一位收藏大家说过的话:一个人一生能做好一件事就不容易了!”是啊,“一生做好一件事”,那分明是一种境界,一种需放弃其他,咬紧牙关忍辱负重才能到达的境界。此生做了“度量衡同志”的老郑,不正行走在这样一种境界之中吗?图片提供:郑海生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6 23:10 , Processed in 1.084725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