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都市蜀葵

2002-12-1 11:00| 发布者: 范燕燕

     海淀西三环中路,有个花园村。名为村,实则地地道道都市一隅。
  “村”里,有个以“花园”命名的“花园桥”。花园桥是个过街桥,贯通东西的是一条示范街。街上有一条新开的709公交车线,一直通到西山,都市和郊野的距离只有半个多小时的车程。
  那天,我去那里等车,路过桥边时,第一次发现有一大片花,让我眼前一亮:白的清纯;粉的青春;黄的文气;紫的高贵;黑的神秘;红的美丽。
  花株高大无侧枝,朵朵花儿节节向上开。昨儿开一朵;今儿开一朵;天天开花;节随花高。当枝梢的花颜色绝佳时,枝干的花已容颜疲惫。花株与花株之间,就这样表演着花开的接力赛,一直赛到九月份。
  我当时激动不已:这是我小时候熟悉的一种花呀!三四十年过去了,这是头一回在城市里再次和她见面。我几乎把她忘记了,而她还是那样青春,快乐,有生气。
  此花俗称熟季花或一丈红,学名蜀葵,草本植物。原产我国,巴山蜀水孕育了这小家碧玉。中国的古诗古画里,早就有对她的抒情描述。
  蜀葵喜光,但对土壤要求不高。因此,世界各地广泛栽培。她花株高大,花朵秀丽,非常适宜做园林的背景植物。乡村的墙角、蓠旁和庭院,都有她的身影。
  众人惜牡丹,鲜有识蜀葵。蜀葵的美丽,可与花中之王的牡丹相匹敌,却远不如牡丹被世人珍爱。也许因为她的生命力太强了,俗话说:太皮实了,好养活,显得少了点贵气。
  花园桥东边的那片秫秸花,让我第一次在都市里寻到了诗意。这都市里的村庄气息,不正是我们内心里呼唤的,梦想的吗?寻根溯源,所有都市的人,大概起先老家都是乡村。观看花草的景色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人类的心灵需要接近世界的根基:大自然。
  还记得这样一幕:清晨,公园的人工草坪上,朵朵金黄的和淡紫色的小野花儿,高过了绿草,鲜灵灵地开着。半个时辰前,还曾因这野趣颇感愉悦的我,随着高分贝机械噪声的逼近,转瞬间就发现,那些野花已被拦腰截断!询问公园的有关部门,答曰:为了迎接上级检查。按规定,人工草坪在高度上有统一要求。
  城市里规划种花种草,是关爱民生的绿化善举。而人造的自然不仅造价不菲,而且难免显得单调呆板。在种植的同时,可否在居民区的墙脚楼边,给一些野花野草,剩点生存空间?可否在公园留出点地儿,供孩子们任意打滚撒欢,捉蚱蜢扑蝴蝶?大自然不仅仅是供观看欣赏的,人类更需要和大自然有更亲密的接触。
  也许蜀葵不那么珍贵,而得以自由成长。无论把种子撒在什么不起眼的地方,只要有了合适的温度和阳光,它就会快乐成长,出落大方。
  不知是哪位留恋乡情的好心人,在花园桥边撒下了蜀葵的种子?城市在延伸时,覆盖了乡村。“花园村”,可曾是个爱种花的村落?老宅没了,留下了秫秸花?也许是园林部门有意的安排?不管它的来历如何,如今这花儿,正随意而恰到好处地点缀了都市的街景,谦和地守候着我们的精神家园。
  人口数量和人类欲望的膨胀,致使建筑物越来越贪婪地吞噬着自然绿地。人是离不开自然的高级动物,让都市人在都市里闻到乡村的气息,和让他们享受现代化的物质生活同样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许更重要。每每想起花园桥的那个车站,一张蜀葵作背景的都市风景画,就自然出现在我的眼前。傍晚,高大的花株,闪烁着花影,透着农家院落特有的静谧与祥和。但也禁不住担心:不知那风景还能保留多久?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18 19:31 , Processed in 1.175026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