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和平门处有一家小店专卖一种饼子,名叫脂油饼。同时出售的另一种食品是馄饨。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能吃上一顿这个小店的东西真是一种享受。 现在想来,脂油饼并不是健康食品,因为饼馅的主要原料是猪油,容易导致食用者血脂增高,动脉粥样硬化。可是在当时的年代,人们普遍缺乏营养,食物里缺油少肉,吃了这种饼,既解馋又“禁饿”。 据说脂油饼是北方地区流行的一种食品,历史已经很久远了,是如何发明的,没人知道。脂油饼的制作方法并不复杂,先把和好的白面团擀成一张薄饼,把切好的猪板油丁、瘦肉丁、葱花、少许糖、盐,均匀撒在饼上,然后再擀一张同样大小的薄饼覆盖在第一张饼上,把两张饼的边缘捏合在一起,饼馅不能随意掉出来,一张脂油饼便初步做好了。其中饼馅的准备较为重要。猪板油是猪腹腔内生长的一种纯脂肪组织,含油量很高,不同于一般的猪肉中的肥肉。前者较后者在上锅后更易析出油脂、快速做熟,吃起来更香更嫩。猪板油要取新鲜的,用时要撕去板油表面的油膜,然后把板油片成半厘米左右的薄片,再切半厘米宽的小条,最后切成半厘米见方的板油丁。猪瘦肉也要新鲜的,用里脊最好。同样切成半厘米见方的肉丁。约三份板油丁加一份瘦肉丁合在一起,再将新鲜大葱切成葱花放入,加上糖、盐和匀后便可使用了。 脂油饼制作好后便可上锅了。锅是烙饼用的饼铛,锅底是平的。倒入少量花生油,待油出烟,便把脂油饼放入锅内烙。饼不能烙糊,要两面交替烙。很快,板油丁融化,析出油脂,浸入白面饼,饼逐渐变得越来越透明,饼两面也被烙得越来越焦黄,直至烙熟。烙熟后的脂油饼被放在案板上,用刀切个“米”字,切成八牙盛入盘中。 烙饼时,油香、肉香、葱香,弥漫在小店内外,饼还没熟,吃饭人已经馋涎欲滴了。吃饼时,翻开饼皮,猪板油丁内的油脂已大部流出,浸入饼中,留下的小油丁,晶莹剔透,水晶一般,加上红红嫩嫩的瘦肉丁和绿色的葱花,没有人不想大快朵颐。再加上一碗撒上香菜、虾皮、热气腾腾的馄饨,没有酒也能让人油足饭饱。 后来,到了六十年代末,物质供应越来越紧张,面要面票,米要米票,肉要肉票,油要油票。小店里不再卖脂油饼吃了,人们不能再到小店里去解馋了。但那香喷喷的感觉仍让人时时怀念。再后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肉有了,油有了,但是没有人再吃脂油饼了,饭馆里也没有卖脂油饼的,因为人们已经知道高脂肪的食物对人体是有害的。脂油饼在我们的餐桌上消逝了,但它却和过去的岁月一道永远地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