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西山阳台山上,有一千年古刹大觉寺。 大觉寺始建于辽代道宗四年(1068年)因寺内有一条清沏透明的泉水,从西向东贯穿整个寺院,因而得名清水院。金与宋合谋灭辽后,到金章宗完颜王景时,这位风流潇洒的帝王在北京西郊开辟修建八处行宫供其玩乐,大觉寺是西山八院之一。元时大觉寺曾一度改名灵泉寺,直到明宣宗朱瞻基时,拨重金重修灵泉寺改名大觉寺至今。当历史走进十七世纪,清康熙朝皇四子雍亲王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并与当时寺内主持迦陵和尚打得火热,甚至在雍正寺位中也曾为其出谋划策。雍正即位后迦陵和尚成了当然的国师。从大觉寺的历史来看,它从诞生起,就与封建统治者紧紧地连在了一起,说它是皇帝的御用寺庙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大觉寺坐西向东,这种建庙形式顺应了辽、金时代崇拜太阳的模式。整座寺庙建有山门、碑楼、功德池、石桥、钟鼓楼、弥勒殿、大雄宝殿、无量寿佛殿、大悲坛等建筑,奇怪的是寺内没有哼哈二将殿,这在中国北方的传统寺庙中是极为少见的。 在大觉寺诞生的千年岁月里,形成了它独有的风光,人称大觉“六绝”。一绝辽碑,在寺大悲坛北侧有一折断痕迹的石碑,镌刻着《阳台山清水院创造藏经记》碑文,它是大觉寺千年历史的见证,也是寺内六绝的首绝。二绝千年银杏,在无量寿佛殿前有一六人方能合抱的古银杏树,人称白果王,清乾隆皇帝曾题曰:“古柯不计数人围,叶茂孙枝绿荫肥。世外沧桑阅如幻,开山大定记依稀。”三绝老藤寄柏,在山门功德池东北侧有一棵满载岁月沧桑的柏树,在树心偏偏长出了一棵老藤,藤绕柏,柏抱藤,形成了寺内一道奇妙的景观。四绝碧韵清池,位在北流泉中段僧舍前,池是一整块大理石雕成,长2米、宽1.3米、高1米,池东西两壁各有一凹槽,供水进水出不亏不溢,不浊不腐,青池碧水长流不断。五绝松柏抱塔,在大觉寺藏经楼下龙潭池前,迦陵和尚塔居中,两旁各有松柏一株,形成环抱形式,既为古塔遮风挡雨,又为古塔排解寂寞。六绝明清玉兰,玉兰植于四宜堂院内,每当春风和煦时,兰花绽放,满院飘香,引来游人如织。 大觉寺今天寺庙的规格和建筑,是明宣宗朱瞻宗重修时留下的范本,至今在大觉寺还流传着关于明宣宗重修大觉寺的故事。清水院更名大觉寺后,一年夏日明宣宗朱瞻基来寺院礼佛避暑,皇帝午睡时突然寺内雷鸣电闪,暴雨倾盆,睡梦中忽有二罗汉向皇帝扑来,喊着“还我神位”。待风雨过后小太监特来禀报说:“殿前甬路旁拱出了两块青石”,伴驾的文臣武将一合计,原来是修庙时忘记了哼哈二将,后来就把这两块青石当做神灵供了起来。 清王朝传位到雍正时,使大觉寺的知名度达到了顶峰,当时大觉寺主持迦陵和尚,既是皇帝的国师,又是皇帝的替身。乾隆皇帝继位后也继承了其父信佛的衣钵,他曾在大觉寺一度出家为僧,他剃度的禅房至今仍在。(亦明慧菜园东面的厅内)乾隆在大觉寺出家时,也正是圆明园大兴土木之际,当时因建园的楠木奇缺,乾隆曾派人暗中拆下了明十三陵中长陵享殿中的楠木柁以应急。在大觉寺内,乾隆又发现了楠木柁,那就是大雄宝殿内的房柁。看到皇帝每日在大雄宝殿内望着楠木柁发呆,寺内主持终于窥见了皇帝心中的秘密。一天夜里,老和尚从寺外请来工匠,连夜给楠木柁打上了铁钉,当第二天皇帝再来大雄宝殿时,望着打着铁钉的楠木柁,他一切全明白了,这棵楠木柁是再也拆不走了。 西山大觉寺在一千年的岁月里,与历代帝王们经历了数不清的纠葛和渊源。今天大雄宝殿内还挂有“妙语三乘”和“法镜长圆”两块荒额,均出自慈禧手笔,而藏经楼檐下一匾“最上法门”为清代光绪皇帝生父醇亲王奕 手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