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有个城市不怕“骂”

2002-12-1 11:00| 发布者: 白云乡

    笔者这几十年走过的中国大小城市总有数百个。尽管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异,但无论是当地的“官”还是当地的“民”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极爱“面子”,十分忌讳外人的批评。于是,本人也就养成一个习惯,即绝不当着“东道主”的面,说三道四,揭人疮疤,招惹是非。然而,到了北京,这根紧绷的弦却不知不觉就放松了。为什么呢?因为我“发现”,北京虽然是首都是古都是名城是中心是首善,但却又是一个不怕“骂”的城市。这里所说的“骂”,是指批评、数落、讥笑、讽刺、挖苦,甚至包括以偏概全或失实的“攻击”等等的统称。

  不是吗?在北京,不管您是坐上公交巴士还是坐上Taxi,无论您是进入餐馆旅店还是应邀到朋友家作客,更不论您是上网浏览还是出席座谈,您都能听到各式各样的,有理的或者无理的,能办到的或者一时办不到的批评、牢骚。来自粤闽的说这里生活单调,来自江浙的说这里空气干燥,来自上海的说这里土里土气,来自巴蜀的说这里吃得不好,来自西北的说这里物价惊人,来自东北的说这里憋屈,来自基层的说这里官气十足,来自海外的说这里服务不周。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更有意思的是,就连常年居住在这里的北京本地人听到这些,不但不去护短,而且还常常比从外地临时进京的人“骂”得还多还尖刻。听他们在酒馆茶馆里胡同口树荫下“侃大山(聊天)”,十句话里准有五六句是发牢骚,是在数落“京官”,数落工商、税务、城管、交通、教育、卫生、环境、物价、下岗、就业、赚钱,真是无所不包。耐人寻味的是,作为当家人的北京市政府,对四面八方的批评和“骂”,却只是听着、记着、改着,当然还有笑着。却几乎不嗔不怒……

  北京为什么成了这么一个不怕“骂”的城市呢?有时,我觉得这简直是个谜。更有趣的是,一个地方遭到如此之多的批评,肯定会人气下降,甚至会变成不宜居住的地方。然而,事实恰恰相反,每年都会有数百万的中外旅游者、数百万的农民工、数十万的大学毕业生和数万艺术家涌入北京。这好像又是在悄悄地证明着,这座城市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它不但没有因为被骂而受冷落,相反还被越来越多的人“热烈一吻”!

  我想,这其中的奥秘就在于,这个城市有一种特殊的“性格”。依笔者拙见,北京的性格一是见识多,二是能包容。见识多是因为经历多。改朝换代的残酷、刀光剑影的震撼、时代风雨的洗礼、政治狂飚的演进、历史转折的阵痛、伟人名人的沉浮、生死命运的多舛、中外交流的坎坷,所有这些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大变迁都在北京这个大舞台上“演出”,都在京城子民的身边眼前发生。如此这般的大悲大喜似烟飘过,似铅沉积,见过多少气吞山河的英雄枭雄来而复往,北京,还怕骂吗?

  能包容,是因为移民多。抗日战争以前,老北京(那时叫北平)人口仅70多万。上世纪40年代末才达到100多万,现如今竟然扩展到近1600万(其中流动人口近400万)!这么多人哪里来的?四野八荒四面八方……经过人民共和国定都北京、大军进城的急剧扩大和改革开放后引进智力、农民工进城的迅速扩展这两个阶段,加上年年月月每时每刻的国家各部委军队各总部各大专院校的“扩充”,北京早就成为一个庞大无比的移民城市。一座本土意识淡化的移民城市还会排外,还在乎区区几声骂吗?当您看到成千上万形象各异、风格各异的艺术家们,自称“北飘”,聚集在类似“798”厂那样的破厂房却活得自自在在时;当您听到北京市长竟向中外记者宣称:要把“798”作为一张“城市名片”时;当您看到许许多多的“老外”每天早晨从北京的小胡同走出来向着邻居大叔大妈喊着“goodmorning”时,您是感觉异样还是感觉亲切呢?

  包容具有吸外力,一个城市是这样,一个人也是这样。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5 14:27 , Processed in 1.109583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