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从《岳阳楼记》谈起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叶金中

    文学史上总有些事好象不可思议。
    岳阳楼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借景忬情的圣地。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李商隐、范仲淹、黄庭坚、陈与义、陆游、张孝祥、唐寅、王夫之等大家都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千古佳篇。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则是其中最著名的。奇怪的是,范仲淹在写《岳阳楼记》之前并未到过岳阳。而且,历史上这样的事也屡见不鲜。
    写桂林最箸名的诗是杜甫的“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和韩愈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然而这两位都未到过桂林。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又名《别东鲁诸公》,是他将由东鲁南游吴越,行前赠别友人之作。此前一年的七四五年,李白在都城长安受权贵排挤,被放出京,抵达山东。于是,诗中有了“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放。李白《蜀道难》的主题和寓意,自中唐以来即众说纷纭,讫无定论。送友人入蜀之说似乎更妥。诗中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成为千古绝唱。然而,李白也未到过剑阁。杜甫是到过剑阁的,他的《剑门》诗有“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之句,李杜可谓英雄所见略同。以上几首大多是送别之作,古人重别离。我们现在不管离多远,都可播个电话、打个手机、发个伊妹儿,可是古人不行。交通不便,通信不灵,再加上人的平均寿命低,此一别可能就是生离死别。其真挚的感情也感动了诗神,诗思飞流直下。诗中大多有对景物的描写,他们写景不是凭空臆造,而是听了朋友们的详细介绍。杜甫还有几首《望岳》诗,其中最箸名的是写泰山的那一首,有“会当淩绝顶,一揽众山小”的豪言壮语。由此可见,未到之处同样能写出好诗文。这就怪了,他们为什么能超过身临其境的人呢?
    向范仲淹求《岳阳楼记》的滕子京在历史上颇有作为。他因防御西夏有功,曾获重视。又因主张革新政治,遭人诬害,被一贬再贬,庆历四年春(公元1044年),又被贬到了巴陵郡。多年的颠沛,目睹当时政治的腐败,他深感壮志难酬,仕途艰险。于是,打算把巴陵稍稍治理好后,就退隐归田。然而,滕子京毕竟是滕子京,他为官清正,一年多时间便把巴陵郡治理的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第二年,他“不用省库银,不敛于民”,只榜示“民间有宿债不肯偿者,献以助官,官为督之”,以作重修岳阳楼的经费,得到百姓的响应。庆历六年,能工巧匠们重修的岳阳楼竣工,刻历代名人诗赋于其上。然而,滕子京总觉得缺点什么,他认为,“天下郡国,非有山水环异者不为胜,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成箸”。于是,他想到了老朋友、同科进士范仲淹。便请人画了《洞庭晚秋图》,抄录了历代名人吟咏岳阳楼的诗词歌赋,于六月十五日亲笔写了《求记书》,介绍了岳阳楼重修后的结构和气势,倾吐求记的迫切心情,派人日夜兼程,送往范忡淹的任所河南邓州。九月十四日,范仲淹接到来文,反复端详阅读。好友屡遭人嫉,一再被贬虽有些心灰意冷,却仍然坚强豪迈。自己也是一贬再贬,不改初衷。逆境使懦夫沉沦,却造就英才伟大人格。于是,两颗受伤而坚强的心,撞出了闪耀千秋的思想光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心底几十年的感慨喷勃而出,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连夜一挥而就。
    文章自古都是借景抒情,借物咏怀。身临其境当然好,否则亦可发挥,关键是写景是否恰如其分。不在其地,难于描写某一具体景物,却悄悄开启了高度概括的方便之门。李白、杜甫、韩愈诗,范仲淹文无不在此胜人一筹。还是苏轼说的明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李白在三十多年间,先后六次泛舟洞庭,留下大量诗文。别的不说,只“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八个字,便把登楼的观感和烟波浩渺的洞庭湖描写的淋漓尽致。杜甫的《登岳阳楼》也写的廻肠荡气。由此看来,在大家笔下,无论写景还是抒情,是否身临其境已经不重要了。    (发表于《中国当代散文精选》)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5 08:15 , Processed in 1.110656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