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42.6摄氏度 最高温热在1942年

2002-12-1 11:00| 发布者: 陶颖 曹坤

    北魏孝昌时期京城首现文字记载“热”乾隆皇帝遇高温灾年曾向民间发“防暑降温费”

  北京极端最高气温的统计,是从1889年开始的。

  从此之后,老北京曾达到的最高气温为42.6摄氏度,出现在1942年6月15日。至今,全市平均最高气温没有再打破过这一纪录。 
 
  高温古史

  在北魏孝昌时期北京有"热"记录

  "夏,幽州遒县地热。"公元526年,北魏孝昌时期,出现了最早的北京地区关于"热"的文字记载。

  之后,说老北京热的更多文字,出现在明清年间。1600年,明万历年间:"京畿久旱酷热,诸谷焦枯。"

  1678年,清康熙年间:"六月,炎暑特甚,自京师至关外热伤人畜甚众。"1827年,清道光年间:"帝谕:'京师自闰五月下旬以来,酷热非常,又形酷旱……'同年夏,昌平大热,人有渴死者。"

  高温成灾乾隆急发"防暑降温费"

  近代最可怕的高温灾害年发生在1743年。当时,乾隆皇帝还向民间发放了"高温补助"。

  有记载:"六月,京师盛暑。乾隆帝谕:'今年钱其炎热,甚于往时,九门内外街市人众,恐受暑者多。著赏发怒银一万两,分给九门,每门各一千两,正阳门二千两,预备冰水药物,以防病竭。'"

  法国传教士记录当时京城死万人

  而当时,一位法国来的传教士哥比,正巧在北京做气象记录。现在的老气象专家找到哥比在1743年给巴黎科学院同事的一封信,其中写道:

  "老北京人从未遇到像1743年7月间这样热的天气。7月13日这天热得难以忍受,贫民和其他一些人,主要是胖人中暑或热死,死者躺在街道或屋内,许多人在向上天祈祷和忏悔。为此皇帝和大臣们专门开会研究采取措施,以解除人们的痛苦。

  "据大臣们统计,从当月14日到25日期间,全城因高温酷热死去11400人,这主要发生在贫困区,死者多为贫民、技工或手工业者,尚不包括富人和职员们,若汇总起来死亡人数还要超过上述数字。"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和出现时间(其间因战乱等因素有缺失)   

基本在30多摄氏度徘徊(19691980

年代

日期

气温

年代

日期

气温

1969

72

359

1975

619

384

1970

75

353

1976

627

35

1971

64

352

1977

78

341

1972

716

395

1978

625

375

1973

621

375

1979

715

359

1974

710

358

1980

79

351

极端高温未太高(18891895

年代

日期

气温

年代

日期

气温

1889

66

375

1893

811

345

1891

626

371

1894

64

352

1892

624

373

1895

718

344

常突破40摄氏度(19301968

年代

日期

气温

1930

75

396

1942

615

426

1943

715

405

1944

621

394

1948

618

407

1954

63

334

1961

610

406

1968

65

401


 

 

北京城郊温差 比以前至少涨1摄氏度

  热岛效应造成京城季节长短不一 建国门入春比郊区早

  北京城的热不仅来自上天,还有自身散发的。尤其是城区,消耗大量能源的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并且热量难以扩散。因此,全市热得不均匀,城区形成一个大“热岛”,年、月平均气温都明显高于郊区。

  通过历年对城区古观象台和郊区气象站的气温观测资料对比显示,“热岛效应”主要从现代开始明显起来:1960年至1969年,城区和郊区的年平均温差为0.94摄氏度;之后每个五年,温差以0.1至0.2摄氏度的幅度递增。到1990年至1994年,城郊温差已达到1.82摄氏度,比30年前涨了将近1摄氏度。

  由于“热岛效应”,北京地区季节长短都不一样。城中心的建国门地区,每年入春时间比郊区早5到6天;入夏也要早3天,并且夏季持续时间要多出11至15天;而入秋和入冬时间,建国门地区则要比郊区晚上7至11天,冬季更是晚了10到13天。

  城市“水泥森林” 产生热岛效应

  即城区气温高于郊区 因污染、林木减少等原因造成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

  究其原因,一是城市内有大量人工构筑物,如混凝土、柏油路面、各种建筑墙面等,这些人工构筑物吸热快而热容量小,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它们比绿地、水面等升温快,因而表面温度更高。

  另一个原因是人工热源的影响。工厂生产、交通运输以及居民生活都需要燃烧各种燃料,每天都在向外排放大量热量。

  此外,城市中绿地、林木和水体的减少也是主要原因,致使缓解热岛效应的能力被削弱。

  城市中的大气污染也是重要原因。城市中的机动车、工业生产以及居民生活,产生了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和粉尘等排放物。这些物质会产生温室效应,从而引起大气进一步升温。文/陶颖 曹坤

  现代高温

  在现代,各种报纸杂志也都屡见北京高温的记载。

  1961年6月10日 热死农民

  房山炒米点最高气温超过40摄氏度,田间耕作的农民中暑死亡。

  1975年6月上旬 遭遇干热风

  北京遭遇干热风。这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灾害性天气。当时,京郊的小麦粒变蔫,被逼熟,造成减产。仅北郊农场的3.6万亩小麦就减产达30%至40%。

  1981年7月18日至23日以及7月29日至8月2日

  京城先后持续5到6天的高温天气。

  据当时调查,全市多数人都长痱子,各药店痱子粉脱销,病人死亡率也增多。高温期间,有些地区三层楼以上曾一度断水。当时,全市牛奶产量减少25%,鸡蛋产量也大幅度降低。当年也成为建国以来,北京工业因高温而减产最严重的一年。

  1998年8月6日 高温闷热

  据媒体报道,因高温闷热,全市供电负荷陡升至485万千瓦。部分居民区供电掉闸,电表熔丝都烧断了,共发生了243起供电故障。当高温与空气高湿相遇时,闷热天气更难耐。

  1999年7月23日至31日 干热风

  京城再度遭遇干热风。各大医院中暑高烧患者增多,其中儿童医院每天门诊就能接待3000多名此类患者。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13:25 , Processed in 1.078597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