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中国购买的英国维克斯“维梅”型运输机在上海 1920年5月7日上午10时,一架亨得利佩治式飞机装了邮件和报纸,从北京飞抵天津,下午,由天津返回北京。这是中国首次邮件空运,也是中国民用航空事业的发端。 清政府在南苑修建了中国第一个机场 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驾驶“飞行者”号试飞成功,人类从此实现了飞翔的梦想。清朝政府受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航空的影响,于1907年起,陆续派出留学生分赴英、法、日等国家学习飞行和飞机制造技术。1910年8月清政府拨款委任留日归来的刘佐成、李宝浚在北京南苑修建厂棚、制造飞机,并利用南苑驻军操场修建了中国第一个机场。 贷款购得百架飞机 部门重叠互打嘴仗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少国家都积极利用过剩的军用飞机发展民用航空。当时北京政府一方面害怕外国民航之手伸到中国,有损国体、颜面;一方面也想装点门面,扩张势力,因而于1918年,交通部设立了筹办航空事宜处,筹措民航建设。 北京政府从英国购进爱弗罗504K型教练机2架、亨得利佩治商用飞机6架,命名为“京奉”、“京绥”号等。10月,英国政府采用借贷方式,推销战时存货,北京政府又以借得的180万英镑,购进维梅型和爱弗罗型飞机100多架,这是中国首批定购的民用飞机。 与此同时,北洋政府还在国务院之下设立了航空事务处。在一个政府里,有交通部的筹办航空事宜处,又有陆军支持的国务院航空事务处,两者相互倾轧,争权夺利,打嘴仗。 北京首飞天津 用时50分钟 1920年4月24日,京沪线的京津段进行试航。首航试飞时,英国飞行员驾驶一架由亨得利佩治式轰炸机改制的0—004型14座客机,名为“京汉”号,从北京首飞天津获成功。5月7日,京津航线正式开航,上午10时,飞机飞离北京南苑机场,载着几名英国侨民和乘客,顺带邮件,由英国空军驾驶员卡蒲蒂·马堪尼上尉担任机师。50分钟后,飞机抵达天津兵营操场。下午从天津飞回北京,也顺带驻津英军、侨民及民众的邮件。这便是中国最早的航班飞行。 京沪线酝酿半年只开通10天 1921年1月,航空署署长丁锦与邮政总办铁士兰举行会谈,商议了航空邮运办法,同年4月签订了航空邮运合同。此后又从英国购进了3架维梅型飞机执行任务,被分别命名为“大鹏”号、“正鹄”号和“舒雁”号。 1921年7月1日,北京—济南—上海航线正式开通。该航线先开通北京至济南段,济南至上海仍由火车运送邮件。这次京济航线使用从英国购进的维梅型飞机,由英国人巴德森担任正驾驶,中国人曹志明为副驾驶。下午4时45分,在南苑机场飞机起飞,晚上7时40分飞抵济南张庄机场。同行的有中国、美国、英国和日本的记者,还载运了4件邮件、4件邮包,并在首航邮件上加盖“由中国创设航空邮班开幕第一次所发之班运寄”字样章。 事后,航空署发表声明说,京沪航线开通,是中国组织的首次航空邮运。当日航空署还发行了中国第一套航空邮票共5枚,规定每封信必须贴航空票0.15元,另加贴普通邮票3分,否则作欠资论处。同时还发行了航空明信片,上有从空中鸟瞰北京天坛的图案和文字。 遗憾的是,这条航线的寿命比京津线还短。10天之后,它便由于设备原因、经费困难而夭折了。 民用航空 消耗百万“打水漂” 1921年至1924年,每年夏天还有一个专门开辟的北京至北戴河的特别航班,为北京政府官员及外国驻京使馆人员服务。首航于1921年8月12日开始,每星期五由北京飞往北戴河,星期六、星期日在海滨和长城风景区进行游览飞行,下星期一返回北京,同时运递邮件和新闻纸。 当时政府腐败,连年内战,民不聊生。航空管理机关开支、员工薪水都靠借钱,要发展民航事业几乎是空想。加上主办航空的人不懂航空,且多是贪官污吏,所以航空办得一团糟,到1924年民用航线便全部停飞了。北洋政府花费了上百万元,并借了大量外债筹办的航空运输,有如昙花一现。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18 19:35 , Processed in 1.088570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