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看到的这张照片,据说是北京同仁医院现存最早的照片。它的来历颇有些故事。据同仁医院档案室记录,1998年12月17日,曾在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工作的耳鼻咽喉科老专家邓元诚,把一张颜色发黄的图片送到当时的院办主任朱静然手中,这是一张美国发行于上世纪初的明信片,画面是一幅街景,最醒目的建筑就是同仁医院的一座二层小楼。一行英文清晰可辨:“北京-哈德门大街”。熟悉同仁医院历史的朱静然马上意识到,这很可能是同仁医院最早的照片,于是将明信片复制,并保存在档案室。 不少同事对这张照片都很感兴趣,曾多次研读,并试图以一个现代人的眼光,对这幅一个世纪前的北京街景进行图解。照片由北向南拍摄,街道占据了整个画面的一多半。一支无法判断由什么人组成的队伍从南向北,又拐向西行进。路边挤满围观人群,数十辆人力车停运,车夫和乘客驻足观望。马路西侧的尖顶小楼就是启用于1903年的同仁医院中楼。据朱静然回忆,明信片背面印有1902年字样,也有一些老人们推测,照片拍摄时间应为中楼落成以后,约在1903年至1914年间,因为1914年同仁医院又兴建了一座南楼。图片左方,也就是现在的新侨饭店,当时是一片栏杆围起来的空地,有人说是“跑马场”。 据邓元诚老人介绍,这张珍贵的明信片系他的岳父、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唐钺(1891-1987)先生生前的藏品。唐钺先生祖籍福建闽侯,1911年入清华学堂,1914年考取公费留学生赴美国留学,先后在康奈尔大学和哈佛大学获得哲学和心理学硕士学位以及哲学博士学位,1921年回国,到北京大学任教,一生桃李天下,著作颇丰,是我国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明信片是唐钺先生的长子在他父亲去世后整理遗物时发现的。据唐钺家人介绍,唐先生在哈佛读书时,与当时也在美国留学的语言学家赵元任(1892-1982)、现代考古学家李济(1896-1979)是最好的朋友,他们都喜欢收藏各式各样的邮品,并经常通信交换。这张哈德门大街的明信片就是他们互换收藏的纪念品,只是由于年代已久,无法判断究竟是赵元任还是李济所赠。 百年变迁,沧海桑田。始建于1886年的同仁医院早已不见当年的一砖一瓦。如今,这所具有120历史、两次跨世纪的老院,不但在照片原址上建起了一幢16层的楼厦,还将隔路相望的金朗饭店收购改造成东区,兴建了位于亦庄开发区的新院。这张不知姓名、并早已作古的摄影师留下的图片,也已和其他文物一样,成为永久的历史;而走过峥嵘岁月的同仁医院,仍然每天充满活力地迎送来自四面八方的追求健康的人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