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京城的四大菜市场,四十岁往上的北京人大多能说出个八九不离十——西单菜市场、东单菜市场、朝内菜市场、崇文门菜市场。计划经济时期,这四大菜市场在京城赫赫有名。逢年过节,想改善生活,想买点紧俏商品的京九城百姓就会蜂拥而至,把这几个菜市场挤得水泄不通,供销场面热闹非凡。 如今四大菜市场拆的拆,改的改,就剩下崇文门菜市场一家了。崇文门菜市场位于北京市南城,紧邻地铁沿线崇文门站,建场于1976年3月1日,是当时京城最大的副食商场。提起这段30年前的“城南旧事”,附近的居民和崇文门菜市场的老员工至今还记忆犹新。一座圆拱型建筑拔地而起,在四周低矮平房的映衬下显得宏伟高大,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是建了座体育馆呢。 当时崇文门菜市场承担着2200户居民的副食品供应,建场不久全场420名干部员工就参加了抗震救灾,他们延长营业时间,到地震棚区为灾民出车送货。1976年,建场当年实现销售788.23万元,创利润7.5万元。崇文门菜市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几起几落奋勇向前,始终走在改革的最前列。先后荣获了“北京市执行物价政策法规最佳单位”、“全国计量先进单位”、“双十佳企业”等多个荣誉称号。1993年崇文门菜市场年销售额突破一亿元;1996年2月17日,实现最高日销售232万元;1997年实现利润1153万元……一个个响亮的称号,一组组惊人的数字,使崇文门菜市场成为了全市乃至全国商业零售业的一面旗帜。 早在1993年,崇文门菜市场就创出了自己的品牌商品——“大肉馅”,走一条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牌求发展的管理之路。1992年底国家取消了居民凭票购买猪肉的政策,也不再保证商场的货源,由于市场不规范,有些不法商人以次充好,注水肉、死猪肉充斥市场,市民意见很大。崇文门菜市场自己组织人力到外地进货,力保北京市民吃上放心肉,以优质的商品占领市场。“买回家的肉馅不但不出水,打馅时太干还要打进点水。”这样的优质猪肉和肉馅吸引了各城区的顾客前来购买,每天都能销售两三吨,节假日就更多了,连续几天能卖十几吨。至今拆迁到丰台、石景山、大兴、通州区的老顾客,隔三岔五地就会来一趟崇文门菜市场买上几斤肉馅。逢年过节,一条条排队买肉馅的长龙在如今的各大超市可真不多见。 崇文门菜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壮大,2002年由国企改制为崇文门菜市场物美综合超市有限公司,在百姓中久负盛名的老店又注入了新的管理内涵,焕发了青春。当年实现利润1524.95万元;2003年实现利润2042万元。此时的崇文门菜市场已经发展到拥有天桥、光明楼、天东、朝晖、万寿路等8家分店的连锁企业。菜市场以突出经营鸡、鸭、鱼、肉、蛋禽生鲜商品为特色。宫颐府、稻香村、大顺斋、天福号、育青、月盛斋、六必居、国壮、资源亚太等数十个名、特、优、新厂家的近千种商品在崇文门菜市场经营销售。与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商品在崇文门菜市场经营的就有万余种。今年是崇文门菜市场建场三十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