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5日国新办举行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发布会上,外国记者表示,现在老北京的文物保护工作做的不够好,现在很多人都说“China,都拆了”。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对此坦然接受批评,称很有意义。(5月25日中国新闻网)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目的,给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出了很中肯的意见,只要他说得对,我们就接受。坦然接受批评只是从善如流的态度,我们能做到知错就改吗,我们能照他说的办吗?这使我想起在上个世纪,有一个声音在呼吁,一个赤子的声音,一个身居副市长的著名建筑家却无法主宰北京城墙命运的“悲情保护者”的声音,他的名字叫梁思成。
“China,都拆了”谁之羞?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有时候,让决策者接受文明的理念需要艰辛的过程,甚至是一个漫长的时代。即使没有到过北京的人,也早已从香烟牌上见识了大前门,而“保卫”前门的人就是梁思成。当面对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旧城却要在“保卫者”手中毁掉之时,梁思成愤怒了,呐喊了,然而,他的声音是那么的微弱,那么的无助。当时,决策者更多的相信,城墙是古代防御工事,是封建帝王统治的遗迹;城墙限制和妨碍城市发展;拆除城墙,可取得许多砖,可取得地皮,利用为公路。一座座城门在有识之士的痛心疾首中“失守拆除”,科学和理性就这样败下阵来!然而,我们不要认为今天就万事大吉了,圆明园渗水事件同样是一个警示,在一个欲望与利益裸奔的时代,毁掉一个古建筑,只是弹指之间的事!
“China,都拆了”谁之过?今天我们是不是都能善待古建筑?很少耳闻有官员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做出世人称道的非凡之举,倒是常听说有些地方政府在狂热的经济发展中,更多的看重名人的归属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地”,并为此你争我抢,乐此不疲。据5月23日《现代快报》载,“伍子胥起源说”的苏州端午节进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今年,苏州将正式举行伍子胥大型祭祀活动,这又一次把端午节姓“伍”与姓“屈”之争推进了人们视线。到底端午节是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还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关于“端午起源说”的争议,能扯得上关系的地方政府一直就没有停息过。有争一个名份的精力,我们何不更多的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去保护那些亟待修缮和维护的古建筑,并从中挖掘有助于今世发展的文化内涵?
“China,都拆了”谁之耻?我们不能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为自己粗暴的拆迁行为而辩护,我们更多的要面对子孙后代,让他们不要为我们今天的耻辱而羞愧。据《现代快报》5月24日报道,在近日举行的南京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上,南京市规划局局长周岚作关于《南京市重要近现代建筑保护条例(草案)》的说明时说:“一批名人居所和历史事件发生地,如慰安所、汉奸居所、办公场所等,是本市一些重要事件的见证地,其建筑本身并非优秀,但因具有历史价值也需要进行保护。”汉奸在历史上出卖民族利益,早被钉在了耻辱柱上,但对待“汉奸住所”因为它的主人是汉奸就蔑视它,忽略它,甚至毁坏它,这不是一种荣耀,反而是一种耻辱,一种对现代文明的背叛,因而,南京市保留并保护“汉奸住所”的做法是理性的,科学的,明智的。
“China,都拆了”谁之责?谁恢复,谁保护?谁为之立法,谁使之不再受到破坏和侵扰?这一切都需要当代人正面来回答。从今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全国“文化遗产日”。政府希望通过设立“文化遗产日”,使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全面加强。保护文化遗产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列宁说过,纪念节日最好的办法,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还没有完成的任务上。国家的规划是到2010年,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到201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保护。有了规划,关键是靠什么予以保障?必须从法律上现在对拆迁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包括对故宫保护范围的扩大和建立更加广阔的缓冲地带。但是不管是北京还是就全国面言,全社会应该极为关注,马上行动起来。
“China,都拆了”,我们还有脸面等着外国人表扬我们做得不错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