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以前,老北京过端午(端阳)节的传统方式,大概各家户都差不多,这个节到,表示夏天来临,万物复苏,万花缤纷,吐蕊竞艳,无生命力之魑魅魍魉,具生命力万物,开始活动,尤其是危害人类五毒:蛇、蝎、蜈蚣、壁虎、蟾蜍更宜避之。是故自五月初一起,四合院自大门开始,遍及全院各房门口,各悬挂两束菖蒲艾叶,代表了箭,射杀妖魔鬼怪,大门上挂起钟馗版画,驱妖避邪,使魑魅魍魉远而避之。以五毒剪纸,张贴于每房间窗上,勿危害四合院中人。男童以雄黄在额头上画“王”字,女童身挂老虎形香袋,以避邪驱虫,大人喝雄黄药酒以镇邪气。 节令食品很多:樱桃、桑葚皆已成熟,青杏很酸,难以入口,可裹以麦芽糖,吃起来香甜,带有酸味更觉有味。粽子是用以悼屈原,二千多年以前之事,早被人民淡忘,唯有粽子美味传今不衰,早期北京粽子只有净米与小红枣两种,今已素荤皆有,不下十余种,精进改良。绿豆糕,分净豆粉及肉包枣泥馅两种,节令名点。 家中午餐,依传统必买大头鱼一条,高约一公尺左右,重约十余公斤,鱼头打碎熬汤,鱼肉分红烧及清炖,全家人以之为主食。此季节只是黄花鱼及大对虾汛季,渤海湾独特鱼产,打捞后经天津运北京,供过于求,特别便宜,乘势连吃几次以鱼虾为主食,既营养又美味,几十年齿颊留香,难以忘怀。 暑天都有厌食感觉,每日三餐只以清爽为主,则凉面首选,以白面做则有拉面、切面、拨鱼儿、猫耳朵、刀削面等,以荞麦面做则为压饸饹,这许多种面条,煮熟后,过冷水,面挺、富嚼劲,配以猪肉炸酱、芝麻酱、香醋、豆芽菜、黄瓜丝、胡萝卜丝、青豆、小红萝卜、青蒜,爱吃辣,加上辣油,夏天吃起来爽口,加餐。饭后要喝一碗“荷叶粥”,这种粥是夏天清凉食品,在家午饭后即洗米熬粥,水多一点,锅开,等米开花,以一张大荷叶,洗净盖在粥上,外扣锅盖,熄火,等吃晚饭时,已相隔四五小时,将锅盖打开,掀除荷叶,白米粥略一搅动,呈浅黄绿色,此时粥温度约在10摄氏度左右,正可口,颜色非常美观,盛一碗,撒上少许白糖,则清爽适口,能连续喝二三碗。 节令娱乐以京戏为主,其次河北落子(评剧),大鼓,说书,河南戏(豫剧),河南坠子,山西梆子,北方各地戏曲,北京各娱乐场皆有,这个时候都是演或唱,千篇一律——“白蛇传”,听众皆同情白蛇,大骂“法海”多管闲事,其实这个故事是真是假,谁来考证,娱乐而已。 端午节到,即是夏天,气温渐渐升高,到中伏升至最高点,四合院如盆地,太阳直晒,热散不开,即吹来之风亦是热风,如坐火炉旁,想出去承德或北戴河避暑,有很多牵挂事业,不能离开,聪明老北京人,想出在四合院里搭建天棚(凉棚),以杉木或孟宗竹为骨,芦席为遮布,则太阳晒不到四合院内,院内再以清水泼洒,则吹来之风不再有火热感觉。室内用薄木板为横梁,挂以布幔,悬于天花板下,以绳经过滑车,来回拉动,则布幔前后摆动,布幔下生风,室内得以清凉。 昔日古老冰箱,以木为壳,内以锡为里,做成高约50厘米,60厘米见方之箱,底有一小洞,平时以软木塞堵住,放水时拔掉软木塞,木盖一分二,为取物方便,下有80厘米高之四脚木架支撑,上午有送天然冰者,放于冰箱中,可冰镇食物。 清凉食品首推冰碗。以一大碗碎冰,上铺放些鲜核桃仁、鲜杏仁、荸荠、鲜莲子、鲜莲藕片等,各项鲜品轮流零食,风味甚佳,倍感清凉。其次酸梅汤,酸枣汤,果子干,榅桲,奶酪等,冰镇后清凉消暑良品。早上以枕头西瓜放于竹篮内,以绳垂向井中,待中午睡后捞出切食,因井内恒温为5摄氏度,在30摄氏度左右环境中,当感清凉,食之消暑爽神。 在家呆腻了,午睡后可以出去溜达,在北城唯一可去的地方就是什刹海,那时没有荷花市场,整条土堤两旁没盖房子,只是一条土路,分隔成前后海。夏天来了,自端午节开始,两旁搭起席棚,下铺木板,摆放藤桌藤椅,开始卖茶,沏一壶茶,可以倚藤椅小睡片刻,或自己阅读书报,二人赛围棋、象棋。饿了可以叫来各种小吃,荤食:片火烧夹苏造肉,肉饼、猪油酥火烧,爆肚,炸灌肠,牛肉豆腐脑,羊肉包子,锅贴,葱油饼等……素食:豆汁,炸焦圈,糖耳朵,蜜麻花,麻酱烧饼,茶汤,面茶,扒糕,凉粉,江米粥,莲子粥,艾窝窝,切糕,凉糕……真是美食样样使人垂涎。想吃冰食,另有雪花酪,即是土法冰淇淋。觉得寂寞,沿这条土路信步溜达,可以见到:没有舞台的滑稽京戏,变戏法,说相声,杂技,练武术表演等,各样游艺,如南城天桥一般,这里土路两岸边以及什刹海周边,杨柳垂腰,风吹摇摆,平添凉意,确是消暑好地方,优哉游哉老北京,连同美丽四合院,数十年只有梦中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