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际俱乐部往事

2002-12-1 11:00| 发布者: 薛金星

    从台基厂大街8号到建外大街21号,这之间相距4里路。但它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国际俱乐部街牌号的变化(以下简称俱乐部),它记录了历史的沧桑;记录了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革。
  2005年9月11日,北京晚报发表过作者徐小五关于《台基厂大街8号杂忆》的文章,以其流畅的文笔对旧俱乐部作了详细描述。所以,这里关于旧俱乐部的一些情况就不再叙述了。但作者在文中提到关于旧俱乐部“建筑年代无从查考。”为此,我专访了1937年和1949年就从事旧俱乐部工作的谢炳玉和贾沂两位老人。据他们介绍,旧俱乐部建于1911年。那是庚子赔款的一部分盖的。那时叫北京俱乐部。1937年,“七·七”事变之前,旧俱乐部更名为“西绅总会。”意思是有绅士派的西方人,他们活动的场所。解放后,俱乐部被接管了,才更名为北京国际俱乐部。
  在周总理的关怀下,上个世纪70年代初开始建新俱乐部。新俱乐部位于建外大街21号。南临长安街,东临第一使馆区,西边是外交公寓楼群。于1973年1月5日旧俱乐部搬迁到新俱乐部。新俱乐部无论是占地面积还是建筑面积都大于旧俱乐部好几倍。
  新俱乐部的庭院绿化美化得非常漂亮。每年3月底粉红的桃花绽放;接着是紫红、白色的芍药、牡丹盛开;而那五颜六色的月季花在春夏秋的季节扮主角儿。还有那杏树、樱桃、海棠、苹果、核桃、柿子树也都生长茂盛,按季开花结果。大家都爱护果树。没人毁,没人摘。人与自然竟是如此的和谐。
  从建筑的角度来看新俱乐部很有其特点。如室内网球馆,内部结构很具“含金量”。40米×40米的钢球网架,用4台吊车吊起坐落在4角的柱子上。网球馆划为两块网球场地,互不干扰。一年四季可利用。不但外宾来打网球,有关方面的领导也来光顾。万里、李瑞环就很爱来这儿打网球。
  与此同时,新俱乐部还建了5块室外网球场,以便满足网球爱好者的需求。但室外网球场有一点很麻烦,就是每年3月下旬要把场地翻新一次。翻过的土要全部过一遍筛子。与加工好的石灰相混和,再碾轧结实,上边再撒上和成浆的红土子。这样,有硬度,不怕雨淋。在红地上画上白线,俗称红土地网球场。
  一提到球,我又想起了保龄球。现在的保龄球馆很普遍,它已是一项群众性的体育活动了。当时,新俱乐部仍保留原来的两道保龄球道。球道铺的是木质坚硬的柞木地板。但不是机器码棒,也没有屏幕显示,分数写在黑板上,按小时收费。德国人很喜爱这项运动。只听“当”的一声,全中。身强力壮的李师傅负责码棒。一晚上下来,累得他腰背有点吃不消。
  上个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新俱乐部的业务很繁忙。因为当时北京仅有北京饭店、民族饭店、新侨饭店等几家有规模的饭店。新俱乐部二楼宴会厅经常接待500人左右的宴请及国庆招待会。一楼的零售餐厅,中餐以川菜风味为主。那里的担担面,干煸牛肉丝,鱼香肉丝很正宗,很受人们的青睐。同时,客人用完中餐可叫上西餐的点心,如冰激凌、布丁、苹果派、咖啡,也可同时订西餐。西餐经营法式、俄式、意大利的菜肴。尤其那香味四溢的铁扒大虾、铁扒杂拌,冒着气,滋啦滋啦地响,吸引了客人的目光。那时,中、西合并的餐厅北京仅此一家。
  新俱乐部至今已有30多年了。使我难以忘怀的是新俱乐部从一开始就注重营造企业的文化氛围。大小餐厅都挂有名人字画。其中有国画大师李苦禅的7米长的横幅《荷花》;有国画家董寿平画的《高山流水》;有时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阿老画的少数民族姑娘舞蹈;有书法家刘炳森书写的《沁园春·雪》等。俱乐部还在建设中,外交人员服务局专门设立了一个画室。据说当时李苦禅、董寿平是从“五·七”干校接回来为俱乐部画画的。
  新俱乐部刚开业一年多又迎来了一场风波。那是“四人帮”横行的日子。对俱乐部的画进行了一次“审查”。至今,俱乐部离休干部尹云鹏仍愤愤不平。他说,李苦禅的《荷花》有一只翠鸟,七朵荷花。愣说成影射八个样板戏。被诬陷为“残荷败叶”,被收缴了。国画家董寿平被“四人帮”打成“反动文人”。“上边”通知要摘掉那幅《高山流水》画。俱乐部考虑如果摘掉那么大的画没有别的画可替代。不想摘掉。那好,如果不摘,把董寿平的落款印章挖掉。也只好挖掉。露出一块空白。粉碎“四人帮”后,好不容易把董老请回来,再签名、印章。才使得《高山流水》又恢复了原貌。
  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使新俱乐部增添了活力。也可以说,在某些方面新俱乐部处在改革开放的前哨阵地。舞会自“文革”停办后,一直没有举办过。可外宾把俱乐部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时任俱乐部总经理韩晓理给外交部写报告,申请俱乐部恢复舞会。很快得到中央的批准。1979年12月24日晚上,为欢度圣诞节,俱乐部举办了第一场舞会。许多驻华大使偕夫人及其他外交官和夫人都来了。有的一家来了3口,有的来了5口,舞会的场面非常热烈。英文翻译费伯良老人回忆说,这场舞会非同小可,它打开了关闭的窗口,惊动了国内外。那天夜晚,美国纽约一家电视台的记者特意打长途,询问舞会事宜。后来,周六的舞会形成了惯例,而且范围也扩大了。能容纳500人的大厅,场场爆满。有的年轻人在大门口等票。在“舞迷”中还编成了顺口溜,“攒足了裼(钱),到国际,到了国际跳霹雳,喝大啤,诱大密。”舞厅内,有的留学生为女舞伴还争风吃醋。
  另外,在给外交部关于申请舞会的报告中同时提出放电影一事,也得到了圆满答复。放的第一部电影是被禁放的评剧《花为媒》。接着放映京剧《野猪林》,香港武打片《侠骨丹心》。后来一些外国影片也能提出来。如世界名著《红与黑》、《巴黎圣母院》、《魂断蓝桥》等。从上午到晚上,电影一场接一场。
  如今,国际俱乐部已是95岁“高龄”了。它不但没有丝毫衰老,而且显得更加青春“靓丽”,生机勃勃。前几年,俱乐部周边的一道铁栅栏围墙拆除了,这就拉近了与外界的距离。从内宾到外宾,从百姓到达官要人,来的都是客,招待十六万。2002年2月和2005年11月美国总统布什访华都下榻国际俱乐部饭店。国际俱乐部不愧是闻名遐迩。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3 05:25 , Processed in 1.118819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