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天桥中幡绝活20年后复出

2002-12-1 11:00| 发布者: 佚名


 

 咱北京的绝活

  “擎天一柱”、“罗汉撞钟”、“老虎大撅尾”、“秦王倒立碑”……老天桥中幡表演中的诸多精妙招式,
曾令无数京城百姓流连忘返。时过境迁,昔日喧嚣热闹的老天桥盛景已成过眼云烟,一些有着珍贵价值的绝活“玩意儿”也渐渐失色、失传,掩埋在时光尘埃之下。

  为了让这门濒临失传的绝技重回舞台,近年来,相关部门千方百计为该项目广设舞台展示和培养传承人。仅用了两年时间,中幡就有了第五代传人。

  中幡表演成为第一个也是目前惟一一个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天桥绝活。信报记者 苏冠名/摄

  讲述者:郭荣来

  1998年开始参与宣武区中幡保护工作。

  新中幡比老中幡高5米多

  1998年 中幡20年后再次亮相

  中幡绝活传人“宝三”的徒弟——付顺禄,由于历史原因没有再收徒弟,而是将中幡看家的绝技传给其后代——儿子付文友、付文刚。1998年,宣武区文化委员会以弘扬宣南文化为宗旨,开展了挖掘、整理、保护天桥民俗文化工作,先后举办了“北京宣武区文化旅游艺术节”、“北京春节厂甸庙会”、“宣南文化节”等系列文化活动,有了展示的场地,中幡的表演从此重新亮相。

  2002年 付氏宝三艺术团成立

  为保护老天桥绝技中幡,2002年,宣武区文化委员会支持付文刚和哥哥付文友,将原天桥各位老艺人的传人组织起来,成立了“付氏天桥宝三艺术团”,由付文刚任团长。天桥中幡重新舞动起来,并参加过“亚洲杯足球赛”开幕式、“中国国际旅游节”等重大活动。去年年底还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的推荐项目之一,这是第一个也是目前惟一一个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天桥绝活。

  2005年 第五代传人培养出来

  付文刚一直为研究祖国传统文化做着工作,已经培养出第五代传人——孙强(25岁)、付思超(23岁)等8名演员。这些徒弟大部分是好友的独子,喜欢中幡,跟着学。

  原来的中幡15米高,付文刚制作的新中幡提高了5米多,以迎接2008年奥运会。同时,他们还让中幡成为一个集惊险和壮观于一身的表演项目,包含着头、肩、肘、手、胯、膝、脚7套演练技巧近百种套路。

  2006年 制定传承保护的规划

  为加强对天桥中幡这一传统特色项目的保护,宣武区制定了有关天桥中幡传承保护的5年规划。在此次申报北京市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之后,宣武区文化馆还将建立天桥中幡档案;积极申请2008年奥运会将天桥中幡列为展演项目,宣武区把天桥中幡列为“北京春节厂甸庙会”、“宣南文化节”等文化活动的主要表演项目,并在“宣南文化博物馆”中为其设展区。

  讲述者档案:郭荣来

  北京宣武区文化委员会艺术科科长,从1998年便参与宣武区中幡的保护工作。

  相关链接

         智化寺京音乐

  智化寺京音乐是典型的中国传统音乐,源自宫廷,由僧人传承于寺院,至今已传承560年,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2004年,智化寺音乐保护与传承项目正式启动。2005年12月,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景泰蓝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始于元朝,因其在明景泰年间技艺成熟,故称景泰蓝。北京市珐琅厂是我国生产经营景泰蓝规模最大的专业厂家,2003年创办了景泰蓝艺术陈列室,创建了大师工作室,为数位国家级、市级大师提供了更好的创作条件。

  雕漆

  2002年《北京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颁布和“传统工艺美术保护资金”的建立,有效地促进了雕漆的发展。同时,工美企业还请回雕漆老艺人,对濒危的品种恢复样品制作,选拔一批优秀的传承弟子,整理各种相关资料,仿制他们的精品佳作。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8:26 , Processed in 1.121947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