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善后嗣中,还出过一位有文才但时运不济的王爷——昭梿。 昭梿生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礼亲王代善的第六世孙。嘉庆十年(1805)袭礼亲王爵。两年后王府失火,珍宝及印绶全部被焚。嘉庆帝赐银一万两,助他重建府邸,同时赐给许多衣帛。 昭梿生活的时代正值乾嘉学风最盛的时候,他的父亲礼亲王永恩在乾隆朝时,因受某事牵连,从此不大过问政治,以文学艺术自娱。受时代的影响和家庭环境的熏陶,昭梿也爱好诗文,但他撰写的诗、文大多散佚,纂辑的《礼府志》也成书未印。昭梿勤于笔耕,他留给世人的是一部很有名的笔记——《啸亭杂录》,书中记载了大量清朝典故、满族习俗和贵族官员的遗闻轶事。 昭梿生活的另一特点是喜好戏剧。他不仅是一位戏迷,并且因为过分亲近戏子(优伶),受到言官的纠举。清代戏子的社会地位低下,唱戏被认为是下贱的职业。国家把“娼(妓女家)”、“优(唱戏家)”、“吏(县衙书吏家)”、“卒(县衙差人家)”列为四种贱民,即使贫寒的农户、工匠名义上也算“清白之家”,社会地位都比上述四种人高。当时,三代人中只要有一个人从事了这四种行业,子弟就不能参加国家初级的考试,更无资格步入仕途,原因是家世“不清白”。但昭梿却不顾忌这些,他不仅与戏子交相往还,还很器重其中一些人的品行。他说:“这些人迎欢卖笑,虽然是常态,但其中也有深知大义者。” 昭梿贵为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从小受过系统的教育,文思敏捷,才华横溢,但性格暴戾,妄自尊大,还因此丢掉了王爵,名誉扫地。当时,朝中有一位一品大员景安,官至尚书,景安与昭梿并不同旗,并非他的属下,昭梿却当面斥景安为王府奴才。更有甚者,昭梿在府内私设公堂,滥用非刑。礼王府有个庄头姓程,历年并未欠租,而且预交了一笔租钱。昭梿仍不满意,想增加他的租钱。清朝有一个好的制度,即国家对农民“永不加赋”,也就是长期保持农业税的稳定,不仅税收总量不变,具体到每亩地的税也不准变,王公的庄田同样不能随意加租。昭梿分外苛求,违反了国家规定,所以庄头据理不从。昭梿恼羞成怒,派护卫到他家抢割庄稼,拆毁房屋,又下令将庄头家六人圈禁。昭梿还不甘休,亲自把一个磁瓶扔到地上,用磁器碎片把庄头脊背划伤了一百多道,以致流血昏厥。嘉庆二十年(1815),有人匿名检举昭梿凌辱大臣、府内滥用非刑。嘉庆帝得知,在谕旨中斥责他:“平日以田租细故,在顺天府、步军统领、刑部等衙门,涉讼累累。”可知昭梿恃强凌弱、欺压百姓的案子远不只一件两件。昭梿因此被削去王爵,交宗人府禁闭3年。 昭梿因滥用非刑等罪失爵,实属咎由自取。但他因虐待庄头而受重惩,也可能与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有关。昭梿在王爵被废后又活了13年,因脑病去世。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 (1)王思治主编:《清代人物传稿》上编第三卷,中华书局,1986年 (2)姜相顺、王国华主编:《清宫斗争内幕》,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年 (3)刘小萌:《清通鉴·前编》,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7:14 , Processed in 1.075926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