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东北方向大约120公里的清东陵,分别安葬着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位皇帝以及他们的后妃。在陵区周围,一道长达20公里的“风水墙”将大大小小150多个陵墓紧紧地围了起来,给人一种生死不离的印象。然而,惟独昭西陵建在风水墙外面。陵中安葬的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大妃——庄妃,也就是顺治帝福临的生母和康熙帝玄烨的祖母孝庄皇太后。孝庄皇太后一生历经四个朝代,竭力辅佐两代幼主,受到清代皇室的尊崇。 孝庄太后布木布泰(1613—1687),博尔济吉特氏,是科尔沁蒙古贝勒寨桑的女儿。科尔沁蒙古是最早归附后金政权的蒙古部落之一。为了巩固这种政治联盟关系,寨桑采取联姻的手段先后将自己的妹妹和女儿嫁给了后金贵族。后金天命十年(1625),13岁的布木布泰嫁给了33岁的皇太极。11年前,她的亲姑姑哲哲已嫁给皇太极为大福晋。9年后,皇太极又娶了她的姐姐海兰珠。所以说,她们姑侄三个共侍一夫。 崇德元年(1636),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在盛京称帝。分封五宫后妃时,布木布泰被封为庄妃,位居西宫,她的姑姑哲哲位居中宫,后入宫的姐姐海兰珠被封为宸妃,位居东宫。崇德三年(1638)正月,最受皇太极恩宠的宸妃生的皇八子夭折。无巧不成书,两天后庄妃生的皇九子福临呱呱落地,给悲痛中的皇太极以极大的安慰。福临即位后,尊她为皇太后。 关于多尔衮与孝庄太后的关系,历来有种种传闻和猜测,最有名的是“太后下嫁”。民国初年出版的《清朝野史大观》中,把太后下嫁多尔衮写得绘形绘色,说当时太后年纪尚轻,美冠后宫,性尤机智,担心多尔衮一手遮天,危及福临皇位,于是毅然下嫁多尔衮,宁肯牺牲一身,以成大业。此说一出,在民间不胫而走,以致地无南北,人无老幼,凡爱述故老传说者,无不能言之。但因为缺乏充分的证据,对此说表示质疑的也大有人在。时至今日,关于“太后下嫁”依旧众说纷纭。 不妨把主张太后下嫁的一方作为正方,把否定这种说法的作为反方,将其正反两方的主要依据概括如下: (1)清初抗清义士张煌言(张苍水)诗集中有一首七绝,叫做《建夷宫词》,中有四句: 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 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 正方认为,诗中明确提到太后下嫁,是一条最有力的证据。反方认为,努尔哈赤出自建州女真,《建夷宫词》把建州即满族称作“夷”,明显带有民族偏见。当时张苍水在江南拥南明抗清,与清朝势不两立,他的诗词对清廷极尽丑诋之能事,捕风捉影、无中生有,都是可能的,不能作为历史的证据。 (2)顺治五年(1648),多尔衮由“叔父摄政王”进为“皇父摄政王”。正方认为,“皇父摄政王”虽不是高一级爵位名称,却证明多尔衮已从福临的亲叔成为他的父亲。反方认为,古代君主尊臣,有“尚父”、“仲父”等说法,所以“皇父”虽有“父”字,并不能作为太后下嫁的确据。 (3)1964年刘文兴所撰《清初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起居注跋》一文提到,清末宣统年间,他的父亲刘启瑞受命翻检内阁库藏,曾看到顺治时太后下嫁皇父摄政王诏,于是奏报朝廷。正方认为,这是一条确凿证据。反方认为,拿不出太后下嫁诏书的实物,就不能认定“太后下嫁”。还有刘启瑞的老同事说,曾向刘问及此事,刘坦言为制造热点卖文谋得稿费。 (4)蒋良骐写的《东华录》一书中,引顺治八年(1651)郑亲王济尔哈朗等检举多尔衮生前“谋篡大位”奏疏中,有“自称皇父摄政王,又亲到皇宫内院”语。正方认为,这是多尔衮与太后成婚的隐讳说法。反方则称,多尔衮因公也好,因私也好,都有入宫与太后商量的可能,不能因此说明太后下嫁。 (6)满洲早期曾流行兄死弟娶其嫂的旧俗。正方认为,孝庄太后中年丧偶,春花秋月,嫁给年龄相仿的多尔衮,以嫂嫁弟,顺理成章。反方认为,存在弟妻其嫂的风俗,不等于多尔衮就一定娶了其嫂。这完全是两回事。 还有人指出,联系多尔衮身后遭到清算一事,不难破解“太后下嫁”的疑团。如果太后确实下嫁了多尔衮,在多尔衮尸骨未寒的情况下,谁敢出来陷害他?换句话说,如果多尔衮确实娶了孝庄太后,他就成了顺治帝的继父。顺治帝如此丑诋继父,不就等于承认自己曾经认贼作父吗? 争执归争执,事到如今,“太后下嫁”之案的真相依旧笼罩在重重迷雾中。归根结底,执论双方都缺乏充分的证据,谁也说服不了谁。“太后下嫁”因此成为影响广泛、争论不休、为后人所痴迷、为影视所热衷的千古之谜。 塞外猝死之谜多尔衮摄政7年后突然死去,关于他的死因,官方史书记载含糊。 满族早先是娴于骑马射箭的民族。贵族酷好放鹰围猎,一则游乐,一则习武,寓教于乐,何乐而不为?多尔衮从小也乐此不疲。顺治元年(1644),一群日本人乘船遇险,漂流到今图门江口一带,辗转来到北京,居留一年之久,被清政府礼送回国。在他们的报告《鞑靼(dádá)漂流记》中写到:“在北京,有一次我们亲眼看到九王子(多尔衮)出城打猎,后面跟随着很多人马,带上很多大鹰,足有一千多只,实在是太多了。”多尔衮每年多次出猎,有时在郊区,有时往塞外。顺治七年(1650)十一月,多尔衮出猎古北口外,不慎坠马,膝盖受伤,涂以凉膏。 十二月初九日死于喀喇城,年仅39岁。 多尔衮正值壮年,因何而死?原因至少有三: 其一,体弱多病。用豪格诅咒他的话说,他是个“有病无福”之人。多尔衮身材细瘦,素患风疾,入关后病情日重,常常头昏目眩,一度病情加剧,以致在小皇帝面前跪拜都很困难,所以特别恩准他免于跪拜。即便疾病缠身,多尔衮仍日理万机,始终兢兢业业。他一再谕令臣下,奏章务求简明扼要,不许有浮泛无据之辞,以免徒费精神。据多尔衮自己说,他之所以体弱神疲,是由于关外松山之战时亲自披坚执锐、劳心焦思种下的病根。 其二,精神创伤。顺治六年(1649)三月,多尔衮的亲弟弟,年仅36岁的多铎因出天花而死,两个弟妹(多铎的两位福晋)坚持一同殉死;接着两位嫂子即阿济格的福晋也因出天花相继而亡。这对体弱多病的多尔衮来说,形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冥冥中总感觉灾祸的降临。不久,他的元妃博尔济吉特氏又因天花去世。亲人们接二连三死去,犹如巨大的阴影,笼罩在多尔衮心头,他终日闷闷不乐,病情加剧。 其三,纵欲过度。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多尔衮这样的旷世奇才也不例外。他的妻妾究竟有多少,很难说清楚,有名分可查的至少有10个妃子(六妻四妾),其中蒙古女子6人,朝鲜女子1人。在成群的佳丽中,值得一提的有3个人: 元妃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桑噶尔寨贝勒的女儿。后金天命九年(1624)她与多尔衮成婚时,多尔衮只有13岁。顺治六年博尔济吉特氏逝世。他们相濡以沫,在一起生活了25年,多尔衮对她的感情很深,追封她为敬孝忠恭正宫元妃。多尔衮去世,博尔济吉特氏又被追封为敬孝忠恭义皇后。次年追封被夺。 五妃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索诺布台吉的女儿。原是肃亲王豪格的福晋。豪格被幽禁而死,多尔衮把她迎进王府,成为自己的王妃。 六妃李氏,朝鲜人,朝鲜金林郡公李开音之女,即朝鲜义顺公主。顺治七年(1650),多尔衮在迎娶豪格遗孀的同时,又派亲信去朝鲜选美,结果16岁的李氏被选中。多尔衮亲自前往迎娶,未举行任何仪式,就迫不及待地与李氏在连山成婚。不久,多尔衮就撒手尘寰。 多尔衮妻妾成群,仍不满足,还四处搜访美女,曾命八旗选美女送入王府,又曾从新归附的蒙古喀尔喀部索取有夫之妇。纵欲过度,久病缠身,这成为他猝死的又一个原因。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7:04 , Processed in 1.105692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