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门位于老北京内城北垣东侧,原来城楼的遗址,在今天的安定门立交桥正中处,在明清两代这里是专走粪车的。 明洪武元年,明军攻下元大都,后改大都为北平府,将原元大都北垣东侧门安贞门改名“安定门”。永乐七年,明政府修缮安定门城楼及城垣,正统元年修建城楼,增建瓮城、箭楼、闸楼。史料记载,安定门城楼形制与朝阳门略同,面阔五间,城楼台基底宽40米,城台顶宽35.8米,城台顶进深22.85米;瓮城为正方形,瓮城内箭楼下正中建真武庙,内城九门只有安定门庙宇祀真武大帝。正统六年,安定门城楼失火,当年修复。后明、清历朝均有修缮。 明清两代,皇帝每年夏至都要经安定门到地坛祭祀后土,以求五谷丰登。安定门还是出兵征战得胜而归的收兵之门。京都九门中有八门瓮城内建有关帝庙,惟安定门内北城墙下正中建真武庙,“安定真武”在诸门中独具一格。 过去安定门外比较荒凉,靠近地坛东、南、北三方面均有粪场,粪霸雇人将城内居民厕所的粪运到粪场里,掺上炉灰,摊在地上,晒成大粪干,卖给郊区种菜种粮的农民。明清两代,安定门内外多聚居平民,“安定门,三道坎儿,粪场、窑坑、乱坟岗儿”是当年的真实写照。被瓦剌军生俘的明英宗在被放回时,就是从安定门进的城,换上法驾?天子的车驾)后,到东安门,由景泰帝迎入南宫。 1860年鸦片战争中,英法侵略军攻占安定门,城上悬英、法旗,不准中国居民出入。对于这段屈辱的历史,有关史料中曾经记载,英法联军将领格兰特、孟托班等人,率兵五六百人,分为四队,进入安定门,在城头升起英法两国国旗,并架设大炮。城楼下挤满好奇围观的北京人。刘毓楠著述的《咸丰十年洋兵入京日记》用四个字形容:“观者如市”。直到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后,1860年11月5日,英法侵略军才将安定门交还清廷。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15:36 , Processed in 1.158388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