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这个明称是清朝末期年才有的。古代演出场所叫“乐棚”,也就是搭一个棚子,供闲客乐玩的地方。唐朝诗人元缜诗中写道:“踏攀援看乐棚”。宋朝孟元老著书《东京梦华录》中说:“内设乐棚,差衙前乐人作乐杂戏并左右军百战“乐人就是指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打仗。宋、元朝叫剧场称:“勾阑”,大一点的娱乐场所叫“瓦舍”。直到清朝叫做“茶园”、“茶楼”,也就是除了演出戏曲外还兼管酒馔茶点,边看边喝边吃,在农村演戏多神赛会性质,逢年过节赶庙会,戏占多半是搭在寺庙前,俗称“庙台”。在江南水乡还有一种水上建筑的舞台,俗称“水台”,渔民纷纷将渔船云集水台前观看。现在全国还有不少古老的戏台遗迹,但都成了历史古迹。不能演戏了。北京故宫和颐和园保存有三层楼的大戏台,过去是供皇帝王妃看戏的。广东省佛山市有一座祖庙,建筑了一个名叫“万福戏台”,台的两侧还保留着一付对联,上写道:“顷刻驰驱千里外”,“古今事业一宵中”。这付对联对我国戏曲艺术特有的虚拟性和高度概括性作了绝妙的描述。另外还有一付对联令人寻味,即“乾坤一场戏,请君更看戏中戏”,“俯仰皆身鉴,对影莫言身外身”。它提出富于人生哲理的格言;任何人都要在生活这个大舞台上扮演角色,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都有可借鉴的东西,透过舞台,纵横整个社会。当然这是封建时代的哲理,同现今不可同言而语。清朝左宗棠入相时,为甘肃一庙堂戏台题写一付对联:“都想要拜相封侯,却也不难,这里有现成榜样;最好是忠臣孝子,看来容易,问他做几许功夫”。借戏说做人,风趣幽默,含蓄隽永,颇耐寻味。还有很多有意思不一一列举了。 北京市戏曲的发源地,在清朝末年有十多家戏园子,沿袭至今,现在举几个老剧场谈谈他们的历史演变。在前门外的广和剧场原是明朝富户查氏所建的私家戏楼叫“查家楼”,清康熙年间,曾被火焚。重建后改名“月明楼”。康熙28年,有一个戏班在此楼演出“长生殿”,因触犯皇后丧葬忌辰,掀起了一场大狱之祸。光绪26年“查家楼”两次被火烧毁,重建后改名“查家茶楼”,“广和茶楼”,“广和楼”。当时广和楼和现在大不一样,设备简陋,剧场南北两面墙上都是纸窗户,碎砖铺地,高低不平,舞台是方形,左右前台有两根抱柱,还挂着一付黑底金字的木刻对联,左联是:“学君臣、学父子、学夫妇、学朋友,汇千古忠孝节义,重重演出,漫道适场作戏”,右连是:“或富贵,或贫贱,或喜怒,或哀乐,将一时离合悲欢。细细看来,管叫拍案惊奇”。广和楼舞台正面叫“池子”,长条桌两侧放着长板凳,顾客遥测着身子扭头看戏,楼上前边是“包厢”,后边是“散座”,靠近舞台上,下场门的上边有后楼,叫“倒观”,坐在这些座位上只能看演员的背后。古代艺术俗称“路岐人”,二十世纪初,梨园科班富连成社长期在广和楼演出,名声大振,梅兰芳、周信芳、马连良、谭富英等京剧名演员,都曾在此登台艺,广和楼场誉称为“东广”,是广和楼的兴盛时期,日军侵占北京后,广和楼日益衰落,42年曾几次拍卖,但都未卖出,广和楼论为堆房。44年10月方以92万2千元伪币卖出。解放后,广和楼彻底改建为北京人民银行礼堂,55年定名,“广和剧场”,“文革”时期易名“工农兵影剧场”,后又恢复名称,并扩建有1426座位席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型剧场。吉祥戏院是清朝末年兴建。原王府东安市场(现名东风市场)是清政府赐给明降将吴三桂的封地,后吴反叛清朝,遂被没收为养马之地。光绪末年,王善耆司井政时,将此地修建为市场,招商以后扩充并将东北角辟为杂耍场,就是吉祥戏院的前身。解放后,吉祥戏院改为国营,65年重新翻检为1150座位的新型剧场,文革时期曾易名“红旗剧场”,“东风剧场”,后恢复吉祥戏院名称。中和戏院是清朝末年兴建原名“中和茶园”,四大微班在此轮番演出,京剧大师谭鑫培就是在中和戏院一举成名的,杨宝森、李万春、魏莲芳幼年在斌庆社坐科当学生时,中和戏院就是他们的学习演员的剧场,长安戏院,原名长安大戏院,37年兴建,由富商王守义独资修建经营当楼主,后转其亲戚王结束了武经营自任戏院老板,雇佣20多个伙计,当时京剧四大名旦,四大须生,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都曾在此献艺,因此,长安戏院当时在北京是较大的剧场,故称为大戏院。解放后长安大戏院经修建为1200多座位的剧场,观众厅楼和舞台拱形结构仍保留原来的形式。
剧场在旧社会称“戏园子”,工作人员被称为“茶房”,“跑堂的”还有甩手巾的,扫地卖瓜子的等都被视作社会最下等人。解放后,剧场改变了性质,剧场职工当家作主,队伍扩大,社会地位提高,受人尊敬,影剧场成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前,全国剧场仅百余座,北京仅14座,全部是私人资本和官僚卖办资本经营。观众座位总数12,593个,剧场职工385人。解放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培养剧场管理专职人员。现在全国城市拥有剧场、影剧院约1500座,开放礼堂俱乐部约2000座,剧场管理工作人员队伍近十万人。首都北京的剧场、影剧院、开放礼堂俱乐部演出场所有58座,观众座席总数计77,509个,剧场职工约二千人。北京剧场建设的发展有变化,1953年修建55年落成的首都剧场是一座设备齐全,有转台,电动控制62道杆的当时最新型的剧场,54年修建落成的天桥剧场是首都第一个唯一的较理想的芭蕾舞和歌剧演出拥有1600座席的当时首都最大新型剧场,55年兴建的人民剧场是一个具有民主特色的以戏曲为主并按照京剧演唱艺术效果进行摄制的大型剧场,此外,北京还有北京展览馆剧场、民族宫礼堂、二七剧场、北京市工人俱乐部等及一批开放礼堂、俱乐部都是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型剧场。 农村的影剧院在党的三中全会后,有很大的发展,全国农村影剧院据不完全统计有五千多座,浙江农村影剧院就有500座左右,湖南浏阳县几乎所有的乡镇都建起了影剧院,全省三分之二的现有30—50个影剧场。浙江省金华是该建造和新建的影剧场有60个,其中千人以上座席的新型影剧场有25个。江苏省苏州地区8个县有影剧场200多个。北京市现有18座农村文化中心影剧院,计划在90年前新建到132座,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剧场建设的电器化,舞台多功能的科技装置,现代化的新型剧场的科技管理等,是目前我国影剧院事业的当务主要的课题。我国剧场发展和一些先进国家相比在建设规模和舞台条件尚有很大的距离,如:西德巴燕地区的一座国家歌剧院,他的舞台面积相当于十二个网球,三个大省讲台,高二十八米,深四十一米,可承受二十吨压力,舞台可以纵横推动,千台演出后台排戏,互不影响,自动调节灯光,一千五百个聚光灯,最大用点二十万千瓦,仓库可储存一个星期演出的剧目的灯光,道具、服装、布置,剧场有二千九百座位,六层楼高,全部电器自动控制,像这样的剧场没有高度的技术知识是不能操作的,将来我们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剧场趋向知识化、专业化的代理上迈进,我们从事剧场的工作人员队伍必须要具有专业知识和文化水平的经营管理素质,以适应当前四化建设形式的需要。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15:53 , Processed in 1.088889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