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欧洲时报》文章称: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大局’中,‘老建筑保护’这颗‘棋子’始终处于‘卒子’的卑微地位。外国人抨击中国当今的‘拆文化’,替北京的旧城保护操心,已非自今日始,可以说是伴随中国发展的每一步。但由于各种原因,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大局’中,‘老建筑保护’这颗‘棋子’始终处于‘卒子’的卑微地位。只见‘车马炮’纵横捭阖,喜见很多‘僵局’被化解,惟独不见小‘卒子’过河。近年常常听到几年没回家的旅法北京人,回来见到老乡的第一句话就是‘全拆了,都不认识啦!’这其中有对北京发展之快的赞叹,也有对老北京‘人是物非’的无奈。说北京的城市改造盛行‘拆文化’应不为过。众所周知,城市要发展经济,完全不拆是不行的。但拆的时候不怀着敬畏传统文化的保护心,也是不行的。仅仅保护一个故宫、一个长城、几条街道,其他都放开‘拆’得面目全非,实现‘现代化’的大跃进,这种做法就不能奢谈‘保护’了。试想,如果巴黎仅剩卢浮宫、铁塔和巴黎圣母院,其他街道都焕然一新,巴黎绝对成不了世界第一旅游城市,其价值会骤然缩水。在巴黎市区,人们常常看到一种特别景致:一座被拆的楼被从中间掏空,但石头砌的陈年外壳还颤颤巍巍地‘站立’不倒。等楼改建完毕,‘芯’已现代化,但外墙只是做做清洁,还是‘老面孔’。这也许能说明所谓对老建筑的文化敬畏心情。推倒重来,当然最省事省钱,速度也最快,但却丢失了沉甸甸的另一头。北京‘整容’是为了更美,望三思而后拆,给子孙后代留下老北京的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