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京华名人居:幽幽小巷 秋韵源长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张东伟


――寻访程砚秋故居




  程砚秋像


 
  浓荫掩映下的书房

 
 
  通往后院的月洞门

 
 
    1949年秋,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四大名旦齐聚北京(本报资料照片)。

 
 
  程砚秋(右)和俞振飞合演《春闺梦》(本报资料照片)。


 
  程砚秋饰演旦角(左),尚小云反串小生,各展才艺(本报资料照片)。


 
  原报子胡同18号程砚秋故居外景。
  李 伦绘 
 
  初夏的北京,空气清新,气候也还凉爽。走进西四北三条胡同,小巷幽幽似曾相识。前面,西四北三条39号,也就是原报子胡同18号,那里就是著名京剧大师程砚秋的故居了。

  这是一个典型的老北京殷实人家的宅院。灰墙黑瓦,两扇朱红色的大门紧闭着。门上,两个铜制的门环赫然醒目。几枝翠绿的爬山虎卧在房檐。大门西侧的墙壁上,镶嵌着一块镌有“程砚秋故居”的汉白玉石牌。

  睹物思人皆关情

  叩门片刻,一个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老人走了出来。他就是程砚秋先生的二子程永源。砚秋先生的子女无人从艺,但这位老人家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以及眉宇间露出的英气,不难让人感受到其父当年在戏台上的风采。

  “我今年78岁,属龙的。”他笑着说。在老人的引导下,绕过一座独立清水砌水磨砖雕花大影壁,左拐便进入了呈四方形的宽畅的前院。

  这是一所坐北朝南的老北京三进中型四合院。面对着的一溜4间北房即是砚秋先生的“御霜簃书斋”。那是先生当年在家中写作,以及和朋友谈戏论曲的地方。几棵果树站在院子中,有梨树、石榴树和柿子树。其中那棵高大挺拔、枝叶茂盛的柿子树,是永源当年和砚秋先生去旁边的护国寺花木市场买来并栽种于此的,至今已经64个年头了。

  院东边,影壁墙的后面堆满了木料和砖石,眼下那里正在搭建新屋。

  “最早呢,这个地方是用来养鸽子的,鸽子窝在这儿。”永源老人说。

  喂养鸽子是大师用来练“基本功”的。双眼盯着天空中上下飞舞的鸽群,能练就在舞台上流波溢彩的眼神。

  “那时候呢,我父亲养了100多只墨环、凤头等名种鸽子。每天早上5点钟父亲就起来把鸽子从笼子里放出来,拿一根绑上红布条的大竹竿把鸽群放到空中……”

  周恩来与砚秋故居

  程砚秋先生主要生活工作在北京,54年中先后住过的地方有十二三处。1938年程砚秋先生迁居于此后,直到1958年去世,20多年的岁月在这里度过。

  报子胡同18号是程砚秋先生在北京所购置的第一处房产,也是他的第七次迁居。新中国成立后,砚秋先生将他所有的房产都上交给了国家,报子胡同18号也曾上交过两次。

  但周恩来总理说:“报子胡同18号就留给你们自己住吧,不必上交了。”所以时至今日,砚秋先生的后人仍在这里居住着。1984年,这所宅院被北京市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忆物思情。永源老人不由谈起了他父亲生前和总理的一段往事。

  1949年夏,“那时候北平刚解放,总理专程来拜访我父亲。”永源老人说,“那天我们都不在家,我师兄在这儿(指程砚秋先生的弟子王吟秋)。师兄不认识周总理,看进来几个穿军衣的,说来找程先生,他就说,‘真对不起,他去洗澡去了。’”

  “于是人家给留了个条儿,写着‘砚秋先生:特来拜访,值公出,不便留候驾归为歉’。署名:周恩来。”永源老人笑着说:“我师兄也不知道周恩来是谁,那时候刚进城么。回来跟我父亲一说,我父亲拿过条儿来一看,原来是政务院的总理。”

  说到这儿,老人家不禁感慨起来:“那时候,你说谁看得起唱戏的?管唱戏的叫‘戏子’么,下九流。”

  “那时候,唱戏是供有钱人玩儿乐的。我有钱你给我唱堂会。我让你唱什么你就得给我唱什么。侯宝林有个相声,说唐朝的秦琼跟汉朝的关公去打,(笑)是不是?他有钱么,不唱就不给钱,或不给饭吃。(戏子们)只好瞎编,这就是供人玩儿乐么。”他说:“我父亲有一个讲话叫‘我之戏剧观’。里面就有这么一句――‘戏剧不是供人玩儿乐的’。京剧,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

  昔人虽逝精神犹存

  程砚秋先生的一生为京剧艺术辛勤耕耘,进取创新。用“艺德双馨”来评价他,当之无愧。

  报子胡同18号,不仅见证了砚秋先生抗战期间的民族气节,也见证了解放以后砚秋先生在戏剧改革中做出的努力。

  抗战期间,程砚秋先生坚决不为敌伪演出,因此谢绝舞台,隐居京郊青龙桥荷锄务农。他与梅兰芳先生在上海“蓄须明志”,南北辉映,一时间传为美谈,直到今天,仍被人们所传诵。

  “一是刚正不阿,二是疾恶如仇,三呢,是不畏强暴。”永源老人这么评价他的父亲。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新剧本太少,程砚秋先生就找来越剧的剧本《梁山伯与祝英台》,把它改编成京剧。这也就是后来的《英台抗婚》。《英台抗婚》突出了一个“抗”字,一是表现出反对封建包办婚姻的思想,同时也反映了砚秋先生本人的性格。这出戏也是砚秋先生所创作的最后一个作品。

  回首注视这座历经半个多世纪雨雪风霜的老宅,一股敬意油然而生。

  人物小传

  程砚秋(公元1904―1958年)原姓承名麟,学戏之后,即改姓程,出生于北京,我国现代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本是满族皇室后裔,清朝覆灭后拜京剧名角荣蝶仙为师,学演武生戏。15岁时改拜梅兰芳为师,技艺大进。1932年起,他更名为程砚秋,同时改字为御霜。抗战时,他曾经远离舞台务农,坚决不与日伪政权合作。新中国成立后,他恢复了艺术生命,率团在各地演出。程砚秋在京剧的唱、念、做、打等各个基本方面,都具有很扎实的功夫和很独到的风格,显示出极高的艺术造诣。他的程派唱腔旋律非常丰富,委婉幽咽,曲折低回,缜密绵延,具有百听不厌的艺术魅力。其代表作品有《梨花记》、《龙马姻缘》、《荒山泪》、《英台抗婚》等。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19 05:39 , Processed in 1.10581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