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的胡同与井

2002-12-1 11:00| 发布者: 侯章

  把街巷称为胡同这是我们北京的一个地方特色,据考证“胡同”源自蒙古语,它的意思是井。前几年我特意问了一位来自内蒙古的蒙族人“井”的蒙古语怎么念,他发出清晰的“胡同”这个读音。这是因为在元朝时北京成为了元的“大都”,奠定下了大都的坊巷胡同制度,这一制度历经元、明两代没有大的改变,而胡同之称谓则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北京的河流不太多,故而北京人生活用水主要是靠地下水,而井则是人们获得地下水的主要途径。井对古人其地位相当重要,有街巷必有井,井于是成为街巷之名称,而井的蒙古语的音译即为胡同,于是胡同成为了北京街巷的特色称谓。
  北京使用自来水的历史不长,至今尚不足百年。北京第一家自来水公司建成供水是在1910年3月20日,即宣统二年二月初十。总公司设在前门内西城根,城内外设有十处分局。由于那时铺设的水管不长,广大下层市民生活贫困无力购买自来水,故广大民众仍然靠井水生活。
  我是1944年出生的,那时家住宣武门外校场三条13号(老门牌),我所住的院子那时还没有自来水,我们使用的水每天要靠送水的工人送。送水工用一个木制的小车运水,小车上装有一只椭圆形的木桶。木桶的上方有一个方形的口,是用来往里放水的;木桶的前方下侧有两个用圆木塞子塞住的孔,是用来放水的。后来这种用手去拔和塞的塞子得到了改进,成为在桶内设置一个水阀门,在桶外用铅丝相连,只要拨动木桶外的木杆儿,便可带动木桶内的水阀门达到往外放水或停止放水的目的。挑水用的小木桶,桶不太大,上面口大下面底小故而装不了多少水。我们家一天要买好几挑水才够用。送水工所送的水来自哪里呢?来自离我们胡同二百多米远的小六条的水站。水站那儿有一口大井,工人用辘轳把水一桶一桶地汲上来倒入水车的木桶里,再由送水工送往订水的千家万户。由此不难看出,在解放前和解放初期的一段时间里,不少北京的市民还是靠井水生活着。
  在北京居民的院子中是否有水井呢?答案是肯定的。在有一些院子里解放前和解放初期还存在着过去遗留下来的井。我大姨妈家那时住在宣武门外的椿树上二条一号,那时他们那座大四合院中已接通了自来水,可是院中的井还一直保留着,我的大姨夫有时打出井水来浇花或换鱼水。另外那口井还有一个特别好的用途夏天冰西瓜。每当夏天买了西瓜后,他们便用一个布兜兜住西瓜,然后把西瓜放入井水里,几个小时之后再把西瓜提上来。这时西瓜已被井水冰得凉透了心,吃在嘴里全身一个爽。
  我家在北京解放后搬到了原来派出所的院子里,即校场三条甲45号,这个院子有自来水,可是后院还有一口过去遗留下的井,因早已没有了用处,又加之那个院子没有下水道,故而那口井一直被当成了渗水井,全院的脏水全都倒到这口废井之中。直到后来房管局在院中修了下水道,这口废井才被填死了。
  井在北京历史上的重要性还可从现在流传下来的北京地名中看出来,如最具盛名的商业街王府井可谓誉满中华;另外还有三眼井胡同;四眼井胡同、琉璃井胡同、板井胡同、甘井胡同等。有些带井字的胡同在“文革”中改了名字,如井儿胡同、柳树井、高井胡同、大井胡同等。在这些胡同名称中,井的读音都要加以儿化,如四眼井要读为四眼井儿。另外,所谓的二眼井,三眼井等并不是说那里打有几口井,而是在井上面的那石盖上留有几个孔的意思,留有几个孔便能供几个人在井台上同时打水。
  如今井已远离了北京人的生活,但是由于北京人口的激增,工业用水的增加,北京的水资源日渐紧张。地下水的水位越来越低,那些有名的满井(水位可到井台!)早已不见了踪影,很多泉水也不再喷涌。我想我们不要忘记我们住的胡同原意即为井,水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我们每个人都要爱惜它、珍惜它、保护它、节约它,让我们的胡同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胡同——井,井——胡同。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5 13:18 , Processed in 1.107321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