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电话交换中心
7月22日,从大连到京旅游的张先生遇到了一件新鲜事:“我去颐和园,正好遇到皇家专线展览。一进展览大厅就看见一个老式的电话。我好奇地拿起电话,立即就接通了。一个女声传来,把我吓了一跳,‘您好,这里是皇家电话局。’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怎么会接到皇家电话局了?’对方告诉我,‘您现在使用是98年前的皇家电话专线’。” 皇家和官员如何用上“德律风” 刚刚恢复的颐和园慈禧—光绪电话专线,开通于1908年。据清代《邮传档》等书籍记载,1902年慈禧从西安回京后常住颐和园,为了方便其与外务部联系,架设了首条皇家电话线路。1908年,又架设了颐和园“水木自亲殿”至西苑(今中南海)“来薰风门”东配殿的慈禧—光绪电话专线,这条电话专线是慈禧为了及时了解光绪的动态、控制光绪的行踪而设置的。 北京的电话通信历史,是从皇家的通信开始的。1899年11月19日,督办电政大臣盛宣怀向光绪皇帝呈奏折请开电话。奏折中的电话被称为“德律风”。 奏折中写道:“创自欧美,于电报为支流……入手而能用,着耳而得声,坐一室而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此亘古未有之便益,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可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新机既辟,不可禁遏……中国之有德律风也,自英人设于上海租界始,近年各处通商口岸,洋人纷纷谋设……西人眈眈逐逐欲攘我电报之权利而未得……不早补救何从?”光绪皇帝同意“电话归电局兼办,以电报余利为推广电话之需。”现在这份奏折放大的复制件可以在北京通信博物馆的展厅看到。 1903年5月,北京电报局总办黄开文开始筹设北京城内朝廷大臣住宅与颐和园间的电话,用以解决通信急需。 1904年1月2日,北京第一个官办电话局,在大学士翁同龢家宅(现东方广场附近)的旁门安装了100门磁石交换机。至1904年年底,北京电话局的用户发展到128户。 1910年4月,紫禁城内安装了10门用户交换机,并在后宫建福宫、储秀宫和长春宫设专线电话共6部,这便是我国最早也是唯一的皇家电话局。 电话北局的大烟囱负责通风 1940年7月21日,北京建成电话北局,第一次安装使用步进制自动电话交换机。有了自动交换机,电话用户之间打电话,就可以直接拨号,而不再需要人工接转了。电话北局管界内是日伪华北最高军事指挥机关和日本人居住集中地。所以电话局中不少设备来自日本。 电话北局的旧址就在现在平安大街附近的东黄城根电话局。东黄城根电话局营业厅的后身就是电话北局大楼,这座有着60多年历史的大楼,现在依然在使用中,楼中的电话交换机设备虽已经停止使用,但是依然可以运转。 通信设备需要在一定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工作,在没有空调等设备的当年,电话局大楼靠什么来通风呢?大楼的楼顶有个大烟囱,这个烟囱并不是烧火用的,仔细看大楼的内外设有一些小型的方孔,这些方孔通到烟囱,通过烟囱通风换气,调节温度。 电话北局:现在到东黄城根北街14号,还能看见电话北局的大楼和烟囱 颐和园:水木自亲殿,可参观皇家电话专线 故宫:多部仿古式样的公用电话,均根据溥仪所用的电话复原而制造 沙河地面站和皂君庙综合楼都是全国第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北京的电话业务的发展之快,令人难以想象。从马季的相声《打电话》描述的尴尬,到现在遍布街头的各种公用电话;从装电话花5000元初装费还要排队、托人走后门,到现在的几天电话带着宽带就能装进家……电话已经是市民生活中的寻常物件。 皂君庙综合通信大楼造型现代、气势磅礴,建筑面积67000多平方米,于1999年10月正式投产使用。这里是目前北京通信设施、设备和工作条件较好的局所之一。 1999年,长途通信在皂君庙大楼开通国际两万路端交换机,承担着主要国际通信的出入口业务,国际台24小时肩负北京及三北地区国际去话、来话、转话的接通工作。楼内IDC数据中心拥有2.5G上联带宽,不仅是8家ISP运营商的国内汇接点,也是全国最高速度、安全的服务器端网络接入中心。 皂君庙综合通信楼:海淀区皂君庙9号 网通沙河卫星地面站:顺京昌高速,出北安河出口,前行几分钟路程,即到达海淀区上庄乡,可以看见地面站内大锅一样的天线群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15:30 , Processed in 1.115091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