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最后一个铁帽子 王。庆王府是在光绪 十年(1884年)奕匡力晋 封庆郡王后,按王府 规制进行了大规模的 改建,始称王府。这时的奕匡力又在府内大兴土木,修建了万字楼和戏楼等处,府内建筑宏伟,面积广阔,分为五个大院,大小楼房近千间,朱红大门,高大的宫殿,只是屋顶为泥瓦而不是琉璃瓦,成为当时京城最华丽的王府之一。 说起庆王府和我的祖上还有一段渊源。我的曾祖父姓王,名文焕,字怡光,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生于京郊的一户农家。曾祖父一生都在庆王府当差,服侍王室全家直至庆王奕匡力去世,三子分家,王府没落。 据父亲讲:曾祖父精明能干、为人善良、谦和有礼。庆王得宠时正在府内当差,收入颇丰,养家自然不成问题,二十多岁时就在村里盖房置地,购车买马。我小时候住的是曾祖父当年建的临街的宅院,三合瓦房,建有影壁、花墙、门楼和后院,院子铺的是青砖,正房和厢房的地面都是方砖。尤其门楼更是漂亮,磨砖对缝,脊部和四周嵌有砖雕,两只“犄角”高高翘起,门框的上方镶有一排整齐的“砖球”,两扇木门上面写有一副“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对联。由六个瓦工耗时三个月才将门楼建完,仅这一项支出,盖起三间北屋绰绰有余。门楼精巧别致,特点鲜明,在村中格外显眼,以至于邻村的百姓几乎都知道我村的“门楼王家”。王府家差人的身份让曾祖父有些特殊:自行车刚传入国门不久,老人就添置了一辆,据说产自德国,骑车上路很令人羡慕;老人在村中有着很好的口碑,为解决部分村民的吃水问题,曾帮助村里打了一口井;王府还曾出车接老人去县衙帮人打官司“铲事”,出面作保,成了远近闻名的“能人”。父亲说:“我爷爷脾气好,待人亲善和气,从不出脏口,最多只骂一句‘猴崽子’而已。” 每逢年节王府都要赏赐下人,钱来得容易,出手自然大方。后来形势的变化使王府银根紧缩,没有现钱赏赐,便以物品代替。曾祖父不时从王府中带些东西回来:有瓷器、木制家具、文房用品等,家具有桌椅板凳和黑漆条案;瓷器以盘、碗和酒具居多,基本是“官窑”制品,我依稀记得其中一只青花鱼缸十分精美,父亲说“在故宫见过同样一只。”“文革”期间,门楼被去了“犄角”,剔去了“砖球”;门上的对联换成了“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的毛主席诗词;瓷器和墨宝等艺术珍品都被视作“四旧”毁掉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家人拆掉老宅盖起新房,门楼不复存在。今天我仍保存着一只酱紫釉的小碗,碗底有“大清光绪年制”六个楷书蓝字,可惜有残。 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曾祖父曾带父亲去庆王府玩儿。那时的父亲只有五六岁,至今还对脚下穿的一双小皮鞋记忆很深,新皮鞋穿在脚上极其高兴,在王府的台阶上无拘无束的蹦跳玩耍,不小心摔了一跤,磕破了嘴唇,伤了牙齿。曾祖父告诉父亲:小孩子只能在东面的院子里玩,不能乱跑。长大后父亲才知道,东面是“下人”的住所。父亲回忆:他是由东边红漆小门进的王府,宽大的院子杂草很多,有些荒落。在戏台周边草丛中,年幼的父亲还将拾到的戏曲道具——一根金箍棒上下左右一番舞动,可见,当年王府里唱戏是常有的事。第二天一早,祖孙俩走出王府,来到晓市(即现在的早市)游玩,曾祖父先给父亲买了一本小人书,又在早点铺吃油条,喝杏仁茶,很是惬意。谈及往事父亲十分感慨,思绪里流露出对老北京的悠悠情怀。 “9·18”事变后,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在张家口组织起抗日同盟军,团结各种力量奋起抵抗日本侵略者。此举令国民党政府强烈不满,纠集大军和冯将军的部下在昌平、顺义一带展开激战。为了筹集粮草和运送军需,国民党部队在城里和乡下到处抓丁抢粮,抢牲口和车辆。我家里有骡子和车,担心被抢走,曾祖父就利用在庆王府当差的便利条件,将骡子赶进王府藏了起来,当军队闯进王府搜查时,竟然没发现深草中的骡子!家里的财产逃过一劫,可见当年庆王府地域之广阔,树茂草深之荒凉。 庆亲王奕匡力为人贪婪、庸碌,爱财如命,是当时王公中的首富,无治国之才,却有官场钻营的心机,曾经独揽朝权。随着清王朝的垮台,王府迅速衰败,众“下人”各奔东西,曾祖父也返乡务农,家境开始走下坡路。经济上的拮据也未曾让曾祖父将来自王府中的物品出手,太奶奶偷偷将自行车架卖掉,让老人着实生气了一番。建国后有关部门试图走访曾祖父了解庆王府当年的历史,因老人已于一九五二年辞世,未能如愿。 现庆王府只余西部尚基本保存完整。西部是原王府的生活居住区,有三组并排的院落,为当年奕劻死后三子分家所致,是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庆王墓在昌平城西的白羊城村,葬有两位庆王和家人。曾祖父曾和王室后人同去上坟祭奠。最近听说地方政府已拨专款进行修缮,欲将庆王墓辟作新的景点,开发旅游资源,我很想陪父亲前去观光游览,回味尘封往事,追思难解情缘。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33 , Processed in 1.114390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