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椿树上头条13号

2002-12-1 11:00| 发布者: 王绿纹


  在中国美术馆“北京风韵系列作品展——城池漫游”展厅,二弟明明的一幅国画《幽居唐马蕉花小院》,让有些观众认出来了:这不是你们家椿树上头条13号小院吗?可惜没了。
  1998年,为了建椿树园,拆了椿树地区不少胡同,我家小院就在被拆之列。尽管我们曾力陈有关部门,小院曾是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先生创办的荣春社旧址之一,和隔一个门的余叔岩故居、永光寺街的林琴南故居、姜妙香、徐兰沅故居、西草厂的袁世海、萧长华故居,都是北京梨园之乡、宣南文化的一部分,应予以保留。但这些最终都成为一片瓦砾。
  为了给我们居住近半个世纪的小院立此存照,给父亲留个念想,明明闭门谢客,屏神静气地画了这张画,郑重地送给了父亲。父亲当宝贝似的,把画挂在客厅中央的墙上。看到它,仿佛又回到了小院,小院的往事历历在目。
  尚小云先生1937年创办的京剧荣春社科班,先后培养了荣、春、长、喜四科学生。除其子尚长麟外,还培养出了杨荣环、孙学蕙、童葆苓等京剧艺术家。当年先生为培养人才,不惜倾家荡产,先后卖掉七所宅院。我家小院曾是艺术家们小时候吊嗓子练功之地,尚先生常进出小院,听学生们吊嗓,看学生们练功。听老票友讲,有一年夏天,学生们在中和戏院演《霸王别姬》,尚先生在侧幕边为学生们把场。学生们演的也特别起劲,观众的热情把尚先生也扇乎热了,他干脆甩掉手中的扇子,脱掉长衫进了乐队,亲自为虞姬的剑舞击鼓,那天台下的观众可开了眼。
  1952年,父亲和同乡付叔合伙买下这所宅院,我家住前院,付家住后院。这是一座古朴、中规中矩有品位的小四合院。
  到椿树上头条去我家不难找,西琉璃厂奔西,或者是从宣武门进方壶斋,过永光寺奔东都行,瞅见临街的三个铁艺大窗户就到了。上高台阶,过大门洞,就进了小外院,左手便是临街的三间南屋,垂花门的对面,就见一古色古香的木影壁,一尊一米多长半人来高的唐三彩大马立在影壁前。影壁小巧玲珑,铁皮的檐子,并雕刻有古朴纹饰。绕过影壁,就看见正房北屋三间,东西厢房各两间,各外带一间耳房。当年父亲装修时挺前卫,吊了灯,铺了瓷砖,安装了西式盥具,各房配了绿色纱窗和纱门。
  刚搬进去的时候,南屋还住着杨大爷一家。大女儿杨秋玲还在中国戏校上学,每逢周末才回来。清晨她总比我们起得早,在墙根压腿练功,我清楚地记得他们父女的一段对话。秋玲姐向她父亲抱怨练功太辛苦,杨大爷对她说:进了梨园行,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要不永远成不了角儿。这句话让我记住了一辈子。
  1959年的一天,秋玲姐捧了一个大红苹果进了里院,她兴奋地告诉我们,头天晚上,周总理看了他们毕业班演出的《杨门女将》,她演穆桂英。周总理走上舞台接见了他们,还送给每人一个红苹果。她瞧着父亲说:“王大爷,我看您长的怎么那么像周总理呢。”
  杨荣环是杨大爷的大儿子,在天津戏校当校长。杨先生仪表堂堂温文尔雅,眉宇间有他的老师梅兰芳先生的风范。他每次看望父母,都会来到里院,用那优雅动听的声音问候:“王大爷王大妈您们挺好的?”
  父亲母亲都是勤快人,一到清明,父亲动员我们七个孩子,把头年深秋埋在土里的葡萄架挖出来。我给父亲扶着梯子,瞧着父亲用浸湿过的马兰草,把每根葡萄藤绑在新搭的架子上。当北屋窗下的石榴花开得热闹的时候,小蜜蜂们已经在葡萄架中飞来飞去采蜜了。一二百盆花错落有致地摆满了小院,乍酱草给小院镶了个粉红色的花边,廊下几排美人蕉,火红色和杏黄色的花朵,在宽大的叶子中怒放,爬满垂花门上的金银花吐着沁人的芬芳,还没进院就能闻见浓郁的香气。影壁前的大鱼缸里,红色金鱼懒懒游动,大花猫常将半个膀子伸进鱼缸,搅得金鱼蹦得老高。待秋风一起,各色菊花竞相绽放,有的品种花儿开的时间特别长,能等来冬天的第一场初雪。
  除了冬天,葡萄架下的石桌是我们做功课、写字和画画的地方。这个石桌,是我们搬进小院不久,父亲在宣武门小市上淘换来的,据说是皇宫里铺地的金砖。金砖有一米见方半尺多厚,油黑锃亮,四个人抬都费劲。
  就在这石桌上,五岁的明明在父亲的指导下,用墨笔画出了齐白石的虾、青蛙、小鸡、大螃蟹、大公鸡,还有徐悲鸿的马和狮子。父亲带着明明、绿霞和小弟卫明去琉璃厂的荣宝斋看画,在古籍书店翻碑帖。每逢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出国展览约稿,父亲便带他们逛厂甸、去工厂、下农村,看马戏团和京剧演出,去公园参加游园晚会。每次活动回来后,他们就趴在桌上,把他们最感兴趣的事儿画在宣纸上。他们三个从5岁到15岁画的儿童画,曾被送到38个国家展出,获得过国际一等奖、特等奖。其中绿霞的《植树》,获得过世界青年联欢节银质奖章。文化部少儿司的同志曾到家致谢说:这三个孩子为咱中国争得不少荣誉。还说送往国外展品最多的是两家子,一个是你们王家,再一个是黄永玉家的黑蛮和黑妮。
  1963年夏的一天,吴作人先生派人来到小院,送来一幅画。打开一看,是吴先生画的一只大熊猫,正仰着吃竹子,画的上端是一片竹丛和几棵刚出土的竹笋。两行长款写的是:
  “王明明小朋友11岁,其妹绿霞9岁,其弟卫明5岁,三人都善画,各有天趣,雅妙横溢,癸卯初夏,病中喜其来访,挥此付之为念,一九六三年。作人”。
  这是十天前,永光寺幼儿园郑园长来家对父亲说,吴作人先生受国外友人之托,要明明兄妹三人的画,让父亲带孩子们去吴老家。在朝阳门吴老的家里,父亲向吴老和肖老介绍了兄妹三人学画的情况。在吴老的大画案上,明明画了一幅扛着耙子的猪八戒和一条马兰草穿着的鲑鱼;绿霞画的是一群可爱的孩子在抱树,卫明画的是他最喜欢的小猴子和大象。吴老说,他将把其中的一幅寄到国外,另一幅留作纪念。并说:“我也给你们画张画,你们喜欢什么?”他们三个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大熊猫”。十天后,吴作人先生就托人送来了这幅熊猫图。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红卫兵进院抄家,抄走了父亲多年珍藏的字画,三间北房被贫下中农强占,小院一片狼藉。看着这一切,父亲站在院子当中说了这么一句:“东西没了,我不是还有7个孩子吗?”
  不能上学不能画画了,父亲觉得不能浪费大好光阴。“文革”不是没把汉字革没了吗?写字不是罪过。于是他把抄家中幸免保存下来的碑帖找出来,让弟妹们临写,每天至少两篇,待父亲下班吃完饭后一一批改。夏天酷暑难当,后院的孩子下棋打扑克,卫明就在石桌上临帖,额上的汗珠滴湿了仿纸。母亲心疼老儿子,说歇会儿再写吧。父亲说:“功夫练三伏,坚持下去就出成绩。”在此期间,父亲带着明明和卫明请教了徐之谦、顿立夫、康殷和启功先生。卫明十六岁高中毕业,凭他的一手好字,进了中国历史博物馆美术组,成了陈大章、范曾的同事。
  启功先生在卫明用汉隶写的册页《前后出师表》题跋中写道:
  “卫明同志年青力学,成就日显,正宜博观远瞩,不囿于一二名碑,不囿于刀痕毡迹,有瑕则读书,所就始深广大,他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或不以斯言为常谈也,一九七四年四月启功再笔。”
  因三间北屋被挤占,全家9口人住的东西厢房,只能容下三张床。当时父亲下放在车间劳动三班倒,明明在手扶拖拉机厂当铣工也是三班倒。经常是明明下了白班,晚上在灯下作画,等到深夜十一点,父亲骑自行车去东直门的厂子上夜班,他才能上床睡觉。冬天屋子生了炉子,家里就更窄了,弟妹们同时画画根本不可能。有一天,明明和绿霞俩人决定去北京站候车室去画速写。明明是刚下班,一身油脂麻花的工作服未来得及换下,绿霞刚从东北军垦回京,穿着厚厚的东北大棉袄。纠察队把他俩当成盲流带进了派出所。他俩报名身份,打开速写夹子,拿出一摞速写,那些人看着挺奇怪说:都什么年头了,你们还干这个?
  在那文化艺术遭到毁灭的年月,我家小院成了一批文化人经常聚会的地方。寒冷的冬日,屋内炉火正旺,父亲请中央美院教授刘凌沧、郭慕熙夫妇,卢沉、周思聪夫妇,及画家姚有多来家作客。就在饭桌上,周思聪说她收下明明这个学生了。有一回,绿霞坐在床边,卢沉和周思聪同时为她画像,边画边对明明讲用墨画人物的特点。
  《人民中国》杂志记者后为作家的韩瀚,后来是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的张锲,还有画家范曾,他们是家中常客。在一起或谈诗论画,或关起门来发泄对“三点水”们(指江青)摧残文艺事业的义愤。吃完了母亲做的“馆子也比不上”的山东菜,石桌上铺上毡子,就开起笔会。范曾画的画大,可桌子小,一旁还得有人托着纸。
  他们几个人上书邓小平,揭发四人帮及其党羽后,形势逆转,在北京已无法存身。张锲逃离北京前,在小院石桌上吃了母亲做的晚饭,明明和卫明趁黑把他送到南下的火车上。
  常来串门的还有住对门的篆刻家顿立夫先生,他是大弟泽深和卫明的老师。张大千一半的印章出自顿先生之手。他从541厂退休后,在荣宝斋挂牌,曾为法国总统、英国首相、日本中曾根首相等治印。顿先生来小院看父亲从不空手,带来他为父亲和明明新治的印章。他俩在一起看印谱,看累了,就关起门来听荀慧生、杨小楼的唱段,听到精彩处,俩人连声叫好。
  打倒“四人帮”后,小院走出了医生、记者、画家和大学教授。父亲退休后潜心书画研究,因热心于南城和街道社区文化公益事业,被选为宣武区人大代表。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采访吴作人先生,他对我说:“你们有一个很了不起的父亲,条件那么艰苦,不仅把你们培养成才,自己也成为书法家。”
  小院在椿树街道挺出名,我家多次被评为宣武区五好家庭,市里和区里检查卫生,小院是参观点之一。北京电视台为小院做过专题片,法国电视二台到小院拍摄,编导说,他们法国人特别喜欢这个浸透着中国文化气息优雅的四合院。
  记得小院被拆之前,房管所师傅来院勘察摸底,临走撂下了这么一句:这院子再有一百年也倒不了。可没过半年,小院就倒在推土机轮下。要想寻找小院当年的模样,只能看明明的那张画了。
  这次展览后,中国美术馆表示要收藏这幅画,明明说,我家老爷子舍不得。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7 06:21 , Processed in 1.111975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