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生活在北京,我发现北京这个城市从历史的上来看,就缺少一个中产阶级的文化。 来北京的游人大多是因为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元、明、清三朝古都,又是新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这个城市所承载的一切是远非一般人能够想象的。 北京太厚重了,就像这座城市中的建筑一样,它的宫殿,它的城墙,它的门。由于它的皇家文化,北京的大多数名胜、去处都与帝王有关,故宫、颐和园、北海这些皇室居住、办公、休闲的场所自不必说,皇帝祭天有天坛、皇帝死后安葬在十三陵,这些都是皇室文化在建筑方面的体现,那么在艺术方面呢?雕刻、绘画、各种极度修饰的盆盆罐罐等等,都是帝王将相闲暇时把玩的物品。 这些都是皇室文化的产物,让我们再看看北京还剩下什么?我们先来看看建筑,北京的胡同在闻名程度上不亚于北京的皇家建筑,阴暗狭窄的街道,阴冷潮湿的小屋,居住着老北京的下层人民,再看看他们吃的是什么,发霉腐臭的像臭豆腐、豆汁儿,动物的内脏下水,如卢煮、爆肚,这些廉价的食物经过了几百年的流传现在成为了北京小吃独具特色的风格,但是它的根源是因为底层人民的贫穷。提到北京的民间艺术当属天桥,这个民间艺术的聚集地,曾经充斥着许许多多为了糊口出卖身体和力气的底层人民,这里的民间艺术也都是娱乐底层人民而产生的畸形的艺术,尤属天桥八大怪最为著名。 这么看来,北京的文化完全走向了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奢华到无所不用其极的皇家文化,另一个极端贫穷、畸形的底层民间文化。 现在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是这两种极端文化的相互融合,很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羊房胡同11号,厉家菜,这户人家的老祖先清朝皇宫中的御厨,专门为皇帝做饭的,传到了现在。这个菜馆可谓是牛气十足,不做广告,不立大招牌,不给点菜,每人还要掏200大洋,近日陪朋友在什刹海游览,有幸路过,看着小小门牌上写“羊房11号”,并不是很确定这里就是著名的厉家菜,走进狭长的过道,一个仪态大方的中年妇女底气十足地用三个字回答了我的问题:“厉家菜!”,走进胡同的皇室饮食文化,依然还保存着原有的特征。 比这种两极文化的融合更重要的是,中国需要一个庞大的middle class,而北京缺少的就是这种middle class的文化,因为它从来都不存在这个middle class,集权统治下的文化当属是这个结果。现在FTChinese的网站上上正在就中国的middle class进行着一场激烈的讨论,有些人甚至认为中国到现在为止也没有middle class,而这个中间阶层则是处在上层社会与下层人民之间的缓冲带,流通的桥梁,保证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成分。我相信现在中国已经存在了这样一个阶层,只是比例还不够大,而且人们对middle class还没有一个正确和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需要制度与文化同步前进,而不单单是制度现行了。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15:29 , Processed in 1.089447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