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我记忆中的护国寺庙会(上)

2002-12-1 11:00| 发布者: 霍建中

  我小的时候住家在现在的西城区新街口东街,当时叫蒋养房胡同。我们家大门口马路对面东南侧,有一个胡同叫罗儿胡同,穿过罗儿胡同到棉花胡同,再顺右首边拐进一个很窄的小巷叫护国寺东巷,就到护国寺庙会了。
  在我的记忆里,那时老百姓最大的乐趣,就是每天吃晚饭前趴在话匣子跟前,听电台里播连阔如的评书《东汉演义》、《水浒传》、《杨家将》。可以说在我后来看到程十发的小人儿书《水浒传》之前,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就已经从连阔如老爷子沙哑的嗓音中,鲜活地固化在我的脑海里了。忘记是谁带我去了一次护国寺庙会,那里浓厚的世俗文化一下子像磁铁般吸引了我。从那以后,我无数次下学后,就偷偷地跑到护国寺庙会,瞧拉洋片、听西河大鼓、看一个艺名叫《大妖怪》的小戏、花一分钱租一本小人儿书看半天,为此不知在父母面前撒了多少谎,也不知为此挨了多少打。总之那里成了我儿时的乐园!
  我小学在新街口小学上学,每逢有庙会我一定是放学不回家,从学校直奔新街口南大街的一条胡同叫“百花深处”的,进了胡同不远就到了护国寺庙会北边儿的大山门。当时进护国寺庙会一共有三个大门,一个在南面,也就是现在护国寺大街人民剧场对面,北边并肩有两个门,一个是从新街口南大街穿过百花深处胡同进西侧门,另一个是从棉花胡同拐进护国寺东巷进东侧门。记得当时每逢有庙会,离这三个门很远的地方,路的两侧就已经有好多撂地摊儿的。有算卦的、卖花楞鼓儿的、吹糖人儿的、剃头的、卖风车儿的、抖空竹的。山门附近则多是一些固定的小门脸儿,多是捣腾古玩的、卖小工艺品的、扎鸟儿笼子的、做胡琴儿的、卖字画儿的等等。
  进了山门以后,那就更热闹了,点痦子的、挖鸡眼儿的、算卦的……都是自己拿个小板凳儿,背后挑一个幌子说明是做什么生意的。例如点痦子的,幌子上画一张脸,脸上再画上几个黑点儿,挖鸡眼儿的幌子上画一只脚丫子,上面再点上几个黑点儿,坐在那里就算开张了。而卖估衣的、做面板、菜墩儿的、卖零食的、就要拿几个长条儿板凳担上几块门板,把卖的东西放在上面让过往的人挑选,卖主儿还要站在简易柜台里面不住地吆喝,形成了庙会里一道靓丽的独特风景线。拔牙的、代写书信的则是摆个小方桌儿,边儿上放两把高凳儿,桌子上或是放些拔牙器具或是放着纸笔墨砚,主人静坐在那里等客人上门儿。
  卖面茶的、卖炸酱面的、卖驴打滚儿的、卖酸梅汤的除去卖主儿那一套家伙什儿以外,还要给吃主儿准备好几张长条儿饭桌和长条儿板凳;说相声、说评书、唱大鼓的、拉洋片的、耍猴儿的、或是用长条儿板凳或是用树枝子在地上划一个圈儿,就在划好的场子里面表演,演到一个阶段,表演者就开始转圈儿收钱,一边收钱,一边儿嘴里还不停地向给钱的老少爷们儿作揖致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15:15 , Processed in 1.08776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