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一个难忘的“小金三角”

2002-12-1 11:00| 发布者: 胡玉远 赵亨祥

  在上个世纪中叶北京城的宣武门到西单大街之间,在大街的东侧有一条西绒线胡同,往里走不远路南有一条油房胡同,由油房胡同往南只隔一个门牌号就与东西向的旧帘子胡同接壤。而西绒线胡同西段、油房胡同北段、旧帘子胡同西段,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小三角”地带。
  这个三角地带既没有“前门、西四、西单、鼓楼前”的那种大气、豪华、喧闹,也没有像天桥地区的热闹、拥挤、嘈杂,这里是老北京传统的灰墙灰瓦的民宅,门脸不大的商店,倒有几分“小家碧玉”的气质,让人感到亲切、和谐。这里虽然面积不大,但购物、出行、娱乐、学习等都在附近十分方便。
  当然,在旧社会阶级压迫是无处不在的,国共两党的斗争也无处不存。当年,永三元油盐店的掌柜赵德元先生就曾掩护过来此避难的共产党员胡志华等,为他们提供吃住。而在油房胡同与旧帘子胡同的交叉处,人们就曾亲眼看到一个国民党军官骑车撞了人,下车后还打了被撞者一个嘴巴,真是平静的生活中隐藏着不平静,和平中孕育着激烈的斗争。
  西绒线胡同西段由西口往东顺序为粮店、首饰楼、小杂货铺、冯记修鞋铺、机织毛衣、王记烧饼铺、清真寺小学、灯具行、宋记果局子、裁缝铺、棚铺、四川饭店、崇德中学等。四川饭店是北京市规模最大的一家正宗四川风味饭馆。这是一座坐北朝南的深宅大院,建筑面积将近2000平方米,由五进院落组成。这里朱门碧户,曲径回廊,谧静幽雅,古色古香。它原是清朝康熙皇帝第二十四子诚亲王胤祕的后代溥霱的住宅,光绪年间被封为“勋贝子府”。民国期间,成为金城银行董事长、著名爱国人士周作民的住宅,同时也是金城银行总行的所在地。1950年,中国人民共和国监察部在此办公。直到1959年10月1日,才开始办起了四川饭店,饭店是周恩来总理定的店名,郭沫若题的匾。它成为北京经营川菜最早的高档饭店,也是北京由王府改建成饭庄的第一家。
  崇德中学位于西绒线胡同33号,即今天的三十一中,是一所很有名的教会学校。它的前身是1874年由英国中华圣公会创办的崇德学堂,经过筹建,定名崇德中学堂,1911年10月正式开学。建国后,崇德中学改为北京市三十一中学。三十一中建校以来,培养了两万多名学生,其中有不少蜚声国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各界知名人士,像杨振宁、邓稼先、梁思成、孙道临、林连昆、张光北、刘锡田、丛珊、宋世雄、张健、丁午、孙以增、凯传等都曾在此就读。所以三十一中是为国家教育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一所中学。
  西绒线胡同西段路南有八家店铺,由西口往东依次为医院、百货公司、烟铺、大都市电影院(解放前火灾被烧)、亚细亚电器商行、永聚兴油盐店、张家棚铺、照相馆、骆驼牌染料公司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棚铺这一行当在北京早已消失了。在清代至民国,北京办红、白喜事要搭棚,到夏天,搭棚也是消暑措施。当时比较殷实的住户,每到夏季都要搭起天棚。对于各类商店、机关更是必不可少的,不但夏季,就是寒冬腊月,有些店铺也要搭棚,如羊肉铺要搭羊肉铺棚、卖画的搭画棚等。老北京的搭棚工身怀绝技,不管搭多高多大的棚,都不用挖坑,而是平地立起杉篙,不用梯子,绳扣系得既简单又结实。有的搭起的棚还很讲究,有可照进阳光的玻璃棚,也有起脊的棚,有的还带有卷帘,随时可以用拴好的活络绳子拉开。《曝书亭集》中有一首描写“凉篷”(即天棚)的诗。形象地反映了北京的天棚:平铺一面席,高出四边墙。雨似撑船听,风疑露顶凉。片阴停卓午,仄景入斜阳。忽忆临溪宅,松毛透屋香。
  老北京有一句流行的话:“天棚、鱼缸、石榴树”,是说老北京人很多人家院子里的情况,天棚排在了前列。
  染料在老北京的百姓日常生活中也是常用的东西。一般也就是买两袋染料染染衣服或布料。这样做,一是可以得到自己喜欢的颜色,二是可以省钱,如白布一般价钱比较便宜,买一块白布,你想做成黑色、蓝色或其它颜色的衣服,就去买你喜欢的染料,回家自己动手染成你需要的颜色,然后做成衣服。这样就可以节省不少钱。但染得好坏,关键是染料的质量。骆驼牌染料是一家很有名的品牌,记得它的广告宣传做得很好,不但在北京城里,就是坐火车往车窗外一望,也常常可以在郊区民房的山墙上看到骆驼牌染料的招贴画。
  进西绒线胡同西口不远路南,有一条不起眼的小胡同,叫嘎哩胡同。据《京城坊巷志稿》中讲:“相传:康熙时江督噶礼居此,后以罪诛,地仍其名”。所以,当初这条胡同叫“噶礼儿胡同”。1911年以后,以噶礼的谐音改名为嘎哩胡同。近年来,由于电视连续剧《康熙微服私访记》的播放,使更多的人了解了噶礼贪污受贿的丑恶面目。当然,电视剧中有的情节是虚构的,有的属“戏说”。但历史上的噶礼是确有其人的。在清代梁章钜写的《归田琐记》里讲:噶礼在任江南总督以前,曾任山西巡抚,在职期间,“是个贪婪无厌,虐吏害民,计赃数万两”的贪官。后来噶礼调任江南总督,更是目无王法,颠倒是非,肆意弹劾清官。其妻更是助纣为虐,在噶礼之母揭发噶礼贪污受贿的犯罪事实后,她竟将婆母毒死,然后又放火烧屋灭迹。这个噶礼罪恶深重,遭到官民的检举揭发,到了非杀不可的程度。康熙才下令:“赐噶礼自尽,其妻从死。其家产全部没收归公。”这个事件距今已290多年了,今天在嘎哩胡同的噶礼府早已无迹可寻了。
  旧帘子胡同西口与油房胡同交接处,路北的把角处,有永三元油盐店,它与永聚兴油盐店一样,都是前店后场式的油盐店,前边门市卖老百姓日常需要的油盐酱醋等,每天早晨起来到早市上进些新鲜蔬菜供应附近居民,后边则是自己制作一些酱菜。老居民们还记得永三元店的后院有几十口大缸,大缸的下半截埋在地下。这些大缸内装满了黄酱或酱萝卜、酱黄瓜等酱菜或腌菜。
  油房胡同靠南路东有北京市第二医院。在旧帘子胡同与西绒线胡同之间路东只有一个门牌号。就是油房胡同4号,这里有一家老字号赵记烧饼铺。这家烧饼铺门脸儿很小,经营烧饼、焦圈、豆汁等北京传统的风味小吃。这里的吊炉烧饼可谓京城一绝。每天早晨都是顾客盈门,就连张君秋等艺术大师也常来品尝这里的烧饼和焦圈。赵记烧饼为什么这样受顾客的欢迎呢?就因为这种烧饼吃起来香甜可口,松软适度,往嘴边一送,还没吃到口,就先闻到一股沁人肺腑的饼香,让人胃口大开。赵记烧饼所以这么好吃,是因为它有自己的一套绝技做法。首先,它有一个特制的吊炉,此炉如同一个油桶状,但它的一面如同一个浅锅底。炉的下方有一个孔,此孔是用来放木炭的,把做好的烧饼放到炉上面去烤也是从此孔送上去的。烧饼的制作过程也与众不同,极为讲究。首先将和好的发面揪成剂儿,然后再揪一小剂儿粘上胡椒粉,把它再放到大面剂里去,就如同包包子往里面放馅一样,弄好后放在一个瓷盘中用手背轻轻地研制,研成圆形后放上糖稀,再贴上芝麻。最后把制好的烧饼放在手背上,通过炉孔将烧饼贴在炉上面,用炭火烧烤七八分钟就熟了,然后用一把长把勺子和一把长把的铲子把烧饼铲下来,就可食用了。这样做成的烧饼掰开后,里边都有一个像小舌头状的饼心。不过在往里送和往外铲烧饼时,因为炉子高,需要踮着脚把手臂伸进炉内才行,时间久了,手臂就会被烤红,天天做,年年做,就会把手臂烤出膙子,就这样一炉也只能烤出十来个烧饼。难怪食客们要排队等候了。遗憾的是,这一地区已进入拆迁范围。这一有名的老字号恐怕也要在京城绝迹了。  摄影常江
 

图二:旧帘子胡同

图三: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建国前的崇德中学)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7 08:07 , Processed in 1.094348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