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桥市场提起“数来宝”的曹麻子,没有人不知道。 曹麻子是北京大兴县青云店人,农民出身,因脸上有麻坑,故艺名曹麻子。他从民国元年(1912年)就来到北京,在天桥东边川堂院的小店居住,这一住就没出过小店,直到上世纪30年代因病回乡。 “数来宝”这个曲种的产生,是原来要饭的沿街乞讨时,用两块牛髀骨,上系铜铃,相互拍打为节奏,讨饭时,看商家是干什么的,以此为内容,随口编唱词,把人唱笑了,给他些小钱,然后再走到下一家,照方吃药。要饭时所唱的数来宝,句式简单,内容单一,见好就收。如看见切面铺,就唱:“打骨板,迈大步,眼前来到切面铺。您的面,是好面。合出来,一个蛋;赶出来,一大片;切出来,一条线;煮在锅里团团转。一个人,吃半斤;三个人,吃斤半。吃完面,把账算,算不出来真混蛋!”然后讨钱。 在乞讨中,一些有头脑的人不甘于此,以数来宝形式,自编自演,找场地演出,大家看着有意思,给些零钱,以此为生。曹麻子是个善于创新的艺人,能结合现实编新段子。他在天桥编出的段子,有的是政治方面,有的是生活方面,富有广义性,如《北伐成功》、《大实话》、《推倒满清》等节目。曹麻子相当聪明,他编的段子艺术水平高,在内容上富有教育意义,语言干净,没有脏字,不是数来宝所说的那一套,从句式上,大都七字一行,给人以新鲜感。 曹麻子每天下午两点出小店,去天桥场地,手持两块牛髀骨,髀骨呈扇面形状,上系十三个小铜铃铛,俗称十三太保。牛髀骨上系几绺红、绿颜色染的麻丝,下系一尺长的五色彩绸布,拍起牛髀骨呱嗒嗒响,小铜铃随之发出清脆铃声。这简单原始的乐器,行家称为:金钱骨。在表演场地上,曹麻子头戴小辫,脸抹大白,摇头晃脑,眼翻眉挑,分外神气,不少观众被他的艺术所吸引。他半跪在地上,口似悬河,在天桥唱出了名气。当时有个小孩叫高凤山,拜曹麻子为师,后来成为曲艺名家。 曹麻子演唱的《大实话》,以通俗的语言,七字句的形式,表达了广大人民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和常情,使人听后,能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在简单的乐器伴奏下,唱出来琅琅上口,易懂易记,至今尚有80岁左右的老人还记在心里。唱词内容为:“林中树木有高低,世上人多心不齐;只顾各扫门前雪,哪讲什么情和义?大树一倒猢狲散,各奔南北与东西。结朋交友要谨慎,须知人心隔肚皮。画上春牛难耕地,纸糊驴马不中骑。要吃还是家常饭,挡寒还是粗布衣。娶妻别图脸蛋美,免得日后惹是非。生儿育女别贪多,贪多必定着大急;要吃要喝又要穿,长大未必有出息;有朝一日爹娘死,穿白戴孝全是虚。灵前供碗倒头饭,谁见死人吃了去?七天以内入了土,气化清风肉化泥。活时争名又争利,口眼一闭全都没。万贯家财拿不走,攥把指甲躺地里。奉劝诸君听仔细,实话一段非儿戏。” 曹麻子1937年病倒在川堂院小店中,他的徒弟高凤山把他送回故里办了后事。一位天桥著名的艺人,就这样结束了草草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