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南北长街:幼年康熙无奈出宫“避痘”

2007-12-1 00:00| 发布者: 陆元

 

升平署旧址


▲南北池子、南北长街示意图


南长街的三洞拱门


升平署给艺人入宫的腰牌 图/陆元林晖
  草纸灰渣 多年积淀成“象山”歌舞升平 翻脸便惹杀身祸———

  在故宫与中南海之间的狭长地带上,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古老街道。以连接故宫西华门和中南海西苑门的西华门大街为界,北达文津街的路段,称为北长街;南抵西长安街的路段,称为南长街。


开学生用品超市,稳赚学生钱
2006年 老年服饰专卖市场火爆
  供应宫女太监

  “宝钞”原意是草纸

  南长街南口那座红墙黄瓦的三洞拱门,是1912年打通南长街时开辟的。在此之前,南长街是一条没有南口的“死胡同”。

  在明代,曾设有“四司、八局、十二监”共24个为皇家服务的衙署。到清代,这24个衙署又被改编为内务府“七司三院”。这些机构大多分布在南北长街及南北池子两侧。其中,明代专为宫廷制造草纸(卫生纸)的宝钞司就设在南长街南口东侧。

  造纸需要水源,在这里,恰有一段由西苑南海引水至天安门(明代称承天门)金水桥的曲尺状的外金水河河道,河上跨有织女桥,又称织女河。用石灰浸泡造纸原料稻草的灰池就紧傍着织女河边。年深岁久,灰渣和草屑在池中积淀成一座卧象状的小山,被称为“象山”。在河边,还建有七十二间造纸作坊,每间都砌有炉灶,竖有烟囱,整天喷烟吐雾,被戏称为“七十二凶神”。这里造出的草纸,宽约二尺,长约三尺,专供宫女、太监使用,而皇帝用的则是杭州出产的“绵软细厚”的高档草纸。

  明代,还利用造纸炉灶的余热建造温室,在冬季种植蔬菜和萝卜,供立春时皇家吃春饼、吃“咬春”萝卜使用。清代,这些温室又被改作花房,称为南花园,用于养植苏、杭等地进贡来的盆景,以供宫廷摆设。清代还在这里的温室饲养着“过冬蛐蛐”,到了元宵节,就将蛐蛐放在花灯里听其鸣叫。

  康熙幼年出“天花”

  在此隔离

  北长街路西,有一座康熙皇帝在48岁时题匾命名的万寿兴隆寺。寺址在明代是制造和贮存武器的兵仗局。明朝皇帝时常来这里舞刀弄枪,以为游戏。清末,这里又成了收容退休太监的场所。康熙皇帝幼年时,就住在万寿兴隆寺斜对面的一所宅院里。

  清初,北京地区流行天花病,从北方来的满族人染病死亡率极高。为此,官府曾派出“查痘章京”,查到发病生痘的病人,一律驱赶离城20里,以防蔓延。康熙幼年也感染了天花,不能留在皇宫,遂由保姆、太监陪伴,迁移到与皇宫一水之隔的北长街居住,称为“避痘所”。

  康熙皇帝68岁时说,他自幼年出宫避痘,“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父母音容也仅留依稀印象,这是他终身最大的憾事。因此他每逢生日都不愿庆贺。康熙死后,继任的雍正皇帝将他住过的“避痘所”扩建为福佑寺,并设康熙“大成功德佛”牌位供奉。这个牌位现存于故宫。

  升平署歌舞升平也有杀身祸

  南长街南口路西,原有清代管理皇家戏班的机构,因位于皇城南部而称“南府”。后来道光皇帝认为,一个管理戏班的机构不宜使用“府”这样严肃的字眼,遂取“歌舞升平”之意改成“升平署”。升平署先是招收容貌、嗓音较好的太监来学习演戏,后来也组织一些民间艺人进宫唱戏。

  伺候皇帝随时都有杀头危险。有一次演员扮演古代的州官,得到雍正皇帝的赏识。演罢接见时,那个演员随口问了句:“不知我在戏中做官的那个州,现在的州官是谁?”雍正立时翻脸骂道:“一个戏子竟敢打听朝政,拉下去乱棍打死!”

  升平署原址现为161中学,校园里还留有当年的大戏楼。

  老舍父亲战死在

  “南恒裕”粮食店

  清代在南、北长街上,设有为皇家服务的内务府“七司三院”机构,如负责宫殿维修的营造司、掌管祭祀典礼的掌仪司、管理皇庄收入的会计司等。会计司所在地被称为会计司胡同,在清末曾住过以阉割太监为业的毕五。
1900年8月15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满族作家老舍的父亲当时是正红旗护军营士兵,那天他在战斗中身负重伤,撤出战场后死在南长街一家名叫“南恒裕”的粮食店里。

  老舍生于戊戌年底,按阴历算法,到父亲战死的庚子年,他还不满3岁。23年后的1923年,老舍来到设在北长街的教育会工作。教育会是个关注平民教育的机构,在昭显庙办公,老舍当时就住在庙里东北角的一间小屋内。昭显庙是清代雍正年间建造的雷神庙,庙址如今是北长街小学校,北墙外的胡同原名“教育会夹道”,现名“教育夹道”。

开学生用品超市,稳赚学生钱
2006年 老年服饰专卖市场火爆
  梁思成车祸伤左腿

  林海音窗下静写书

  1923年5月7日,爱国学生在长安街上举行抗议卖国军阀的“国耻纪念日”示威游行,家住南长街的梁思成骑着摩托车,带着弟弟梁思永赶去参加。不料行至街口拱门处,被高速疾驶的汽车撞倒。梁思成的左腿因此落下残疾。

  以《城南旧事》而知名的女作家林海音,在北京南城住过七八个地方之后,最终搬到了南长街。她的故居在街西,正对着中山公园原来的皇家冰窖大门,她经常和奶妈带着孩子们去逛公园。林海音晚年在回忆录中写道:“小方院中,有一棵大槐树,夏季正是一个天然的大凉棚,覆盖着全院。大的孩子在树阴下玩沙土,奶妈宋妈抱着咪咪(林的女儿),坐在临街的门槛上卖呆儿(指闲看)。我伏在书桌上,迎着树影婆娑的碧纱窗书写,只听见疾笔沙沙,寂静的下午常是在这种环境下度过的。”

  前些年,“咪咪”重返南长街寻旧。她说,幼时坐过的门槛仍在,但老槐树已经没有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3-29 19:44 , Processed in 1.104590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