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中)以主婚人的身份参加了胡允敬的婚礼
胡允敬老先生在泼墨作画
清华大学国徽设计小组的部分成员在梁思成住宅前留影,右二为胡允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挺拔庄严、富丽凝重,显示出了设计者的深刻理念和高度智慧。如今,人们对国徽中的内容都十分熟悉了,有国旗、有麦稻穗、有齿轮、有雄伟的天安门图案。不过,谁又知道,这不是一般的天安门图案,而是天安门的正投影图!正是凭借这一独具匠心的设计,清华大学送选的国徽方案才得以超越对手、独占鳌头,赢得了周恩来总理和李四光等专家的认可。 原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梁思成先生的助手,清华大学国徽设计小组成员之一的胡允敬老先生尽管已有85岁的高龄,但提起设计国徽的日日夜夜,依然热血沸腾。 集思广益展开竞争 应该说,国徽的诞生比起国旗和国歌来要艰难一些。当时,全国政协筹备会也收到海内外应征的国徽设计作品千余幅,但所应征作品均因未达到要求而落选。1949年8月25日,国庆大典的前夕,毛泽东、周恩来在丰泽园召开协商国旗、国歌、国徽等问题的会议。会上毛泽东说,国徽是否可慢一点,工作小组继续设计,等将来交给政府去决定。会后,根据周总理集思广益的指示,全国政协邀请清华大学和国立北平艺专(后为中央美术学院)分别组织国徽设计小组,展开了设计竞赛。 一个是由张仃、钟灵等美术家组成;一个是由梁思成、林徽因等建筑师组成。两个小组的观念、思路、风格和审美情趣都完全不同,设计出的方案也大相径庭。林徽因提出使用红、金两个符合“中国特征”的颜色,不能五颜六色、花里胡哨。她还拿了许多色彩各异的商标给小组成员做比较,不同意把国徽设计成商标的样子。梁思成也提出了程式化的设计思想。一时间清华大学和中央美院竞争激烈,并曾一度互相指摘。 在初次应征的国徽图案中,林徽因与莫宗江合作设计的国徽图案,因其鲜明的民族特色而受到评委的赞赏,被要求改进后参加复选。在邓以蛰、王逊、高庄、梁思成等人的共同研究下,清华方面于10月23日将以“瑗”(即大孔璧)形状为主体,以国名、五星、齿轮、嘉禾为主要题材的国徽图案送交全国政协审定。与此同时,中央美院的张仃、张光宇、周令钊、钟灵等教授也提交了他们的以齿轮、嘉禾、五角红星及天安门为主要内容的国徽设计方案。 1950年6月10日,全国政协第五次常委会对以上方案进行讨论,大家认为还是不够理想,但对美院将天安门作为国徽主要内容表示肯定。周总理还提议将象征着广大农民的麦稻穗设计进国徽。 专业支持打开局面 国徽图案的主要内容基本确定后,如何通过艺术表现手法处理国徽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既能体现新中国的政权特征,又能蕴涵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和特色,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在只有一周左右的时间里,清华师生们展开了最为紧张的工作,他们每天都要根据政协提出的意见夜以继日地修改。 经反复精雕细琢,最终拿出了比较成熟的国徽设计方案,由红、金两色组成,大红的底色上,五颗金色的五角星,仿佛是一面巨大的国旗悬挂在天幕上。前面,是严格按比例缩小的天安门正投影立面图,看上去伟大、壮观、庄严、辉煌。周围是金色的齿轮和麦稻穗,用红色的绶带缠绕。 现在看来,清华大学送选的国徽方案体现了两个重要设计思想,至今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一个是采用红色和金色作为国徽的色调;第二个就是把天安门图案设计为正投影图。第一个设计思想是林徽因提出来的,这已毋庸赘言,而第二个思想则凝聚了清华大学设计小组集体的心血。 在设计之初,梁思成先生就提出,不要把国徽搞成风景画,这样既不严肃,也不雅气。而在当时,能提出这样的观点也是需要极大勇气和魄力的。因为在那个时候,国际上流行“画”国徽,特别是一些东欧国家,设计出的国徽都好像美术作品一样,上面画一些有代表性的建筑,画一些漂亮的物体,虽然看上去色彩艳丽,艺术性强,但显得不够庄重,也不符合中国的民族特色。然而,我们在国徽设计初期,有人受东欧风格的影响很重,把国徽中的图案画成风景画一般,笔墨上颇费一些功夫,玉石栏杆、片片白云真是五彩缤纷、绚丽多姿。这样的设计风格自然遭到了梁思成的反对。 梁思成是位著名的古建筑专家,出于对古建筑的偏爱,他曾带领学生们画了许多古建筑的正投影图,以准确反应建筑的尺寸和大小,效果非常好。正是受到绘制古建筑正投影图的启发,大家灵感突闪,一致赞成,把“正投影图”这个技术含量较高的建筑学概念引进到国徽设计当中。这一“大胆”举动,不仅打开了国徽设计一个新思路、一个新空间,也打破了“画”国徽的传统思潮,在国徽设计领域不能不说是一个创举。此后,这一方法受到了世界各国专家的广泛重视。 清华大学的师生们不是美术高手,但画正投影图是他们的拿手活。经过一番努力,大家设计出来的天安门图案雄伟、壮观、生动、真实。而靠美术家画出来的天安门,则完全达不到这样的效果。正投影图还不同于摄影,拍摄出来的物体会因人的视觉放射线而产生角度,而正投影是完全平行的光线,因此,正投影图看上去是没有角度的。 李四光一语破僵局 1950年6月20日晚,清华大学推出的国徽方案及说明书,被送到全国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中央美术学院的美术家们也送去了他们设计的方案。在中南海怀仁堂的一个会议室里,两个图案被摆在正中间,左边是清华大学设计的,右边是中央美院的美术家们设计的。两个图案都以天安门为主题,美术家们画出的天安门色彩丰富,非常美丽。而清华大学送选的图案只有金、红两色,其中的天安门图案庄严挺拔,两种设计风格完全不同,审查组的成员们审视许久也拿不定主意。 就在大家左右为难的时候,李四光慧眼独具,一句话打破了僵局。“清华大学设计的国徽中的天安门生动、逼真,看上去感觉深远,天安门前的广场也感觉非常开阔。”李四光的一席话说得在座的周总理也频频点头,最后周总理一锤定音,手指清华大学送的方案说:就定它吧。 此后,清华建筑系(时称营建系)副教授高庄又承担了国徽立体浮雕模型的设计制作工作,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事实证明,“正投影图”的运用是成功的,也是有远见的,堪称国徽设计中亮丽的一笔。几十年过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至今在世界各国的国徽中占有很高的地位。 本报记者傅力 名词解释 正投影图:利用正投影的方法,把形体投射到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垂直的投影面上,再将投影面展开成一个平面,即得到正投影图。正投影图容易确定物体的形状,大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