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经历 英国留学 美国生活三个阶段资料空白 是无人写传记主要原因——— 本报讯 “我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见到父亲的传记出版。”老舍之子舒乙说。文学巨匠老舍逝世已经40周年,然而他本人的传记居然至今没人敢碰。 舒乙解释,主要原因是老舍生前留下的相关资料太少,尤其是三个阶段存在着资料空白。 “父亲小时候家里穷,从童年到青年时代的经历一直没有记录。他本来打算写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但最后只留下11章8万字,只描述到自己降生后他就去世了。”舒乙说。 “此外,我父亲1924年到1929年的英国留学阶段、1946年至1949年的美国生活,几乎没有见证人,留下来的资料也非常少。”舒乙介绍,这三段空白加起来就有36年,占据了他人生一半以上的时间。 舒乙一直致力于老舍研究,花了20年的工夫,总算把三段空白的史料大致补全。尽管陆续出版了10余本关于老舍的书,但没有一本属于真正的传记。 近年来只要见到报刊上同老舍有关的文章,他都会剪报收藏,却发现不少胡编乱造者。“有些文章截取了老舍一生中的一个阶段,讲他恋爱成婚的过程,有的则属于文人逸事一类的趣闻,不少都是瞎掰的。我太想见到一本真正的老舍传记了。”他说。 曾有位老舍研究者出了一本《老舍评传》,获得了舒乙的认可。然而这本评传也还是以评论老舍的文学作品为主。 “每年都有制作人找到我想要改编老舍先生的作品,但是我至今没有等到有人提出要写老舍传记。现在很多老舍研究者只研究老舍的作品,很少研究老舍的身世,这也是导致老舍传记迟迟未出的原因。”舒乙说。 舒乙感叹说:“有一次我主动找到李龙云,他是国内研究老舍最权威的专家了,曾经将《正红旗下》搬上了话剧舞台,但连他都一直不敢接手来写。” 对于老舍传记,舒乙的要求十分严格:“如果有人给我看老舍传记,我会很高兴。但如果有些故事编得太离奇的话,我还是会介意———老舍本人是很有特点的人,传记是十分严肃的体裁,我不允许瞎掰。” 《我这一辈子》改编舒乙表示不会干涉 又讯(记者杨萌)在“向老舍先生致敬,向话剧百年献礼”《我这一辈子》发布会上,编剧、导演李六乙向舒乙介绍了该剧改编情况。 舒乙强调家人并不干涉改编者对剧本的二度创作,不会把“忠实于原著”理解成“和原著一样”。 舒乙说:“电视剧《我这一辈子》改得并不成功。这样一个长度的小说拉到30集,加水是正常的,但是加得与原著并不相吻合。”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9:04 , Processed in 1.097895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