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戏园票头

2002-12-1 11:00| 发布者: 聂鑫森

  在清末的一些名埠闹市,演艺业蓬蓬勃勃地发展。演京戏或地方戏的场所,称之为戏馆、戏园,戏院、剧院之类称谓是后来才有的。那时比较正规的戏园,并不设专门售票的窗口,而是雇有专人上门送票。这种票,不是纸质的印制好的票,是用竹篾片削制的竹筹,竹筹上用烧红的铁烙印出戏园子的名称,凭此入园看戏。

  这种以推销戏票为业的人,旧日的湘潭称之为票头,老上海叫案目,老北京则名之曰茶房。

  票头是没有工资的,凡推销一张票可拿九五折回扣,推销的票越多,收入也就越高。票头基本是男性,去推销票的地方,多是名店名铺、豪门富户,以及一些有身份的人家。首先要求票头年轻,相貌端庄,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嘴上的功夫要好,能说会道,讨人喜欢;对戏剧熟谙,能懂得此中的种种妙处。一句话也就是票头要有人缘,大家都愿意“捧场”,手上的票才销得出去。

  在看客入场前,票头必须在戏园门口等候,一是招揽突然而至的客人,二是接待自己的老主顾。对于有来头的客人,要上前迎接,殷勤问候,免费送上说明书,然后把他们引到合适的座位上去,再根据他们的喜好,让人送上茶水、热毛巾、点心。这些消费,票头又可得九五折的回扣。

  蓝翔、冯懿有在《戏馆案目》中,谈到一件趣事:“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上海新舞台开张,老板曾废除案目并在戏园门口设票房卖票。但等客上门买票,客不来票房的票卖不出去,因观众不习惯上门买票,故开张多日生意清淡。老板事出无奈只好重新聘用案目,还是照旧由案目送票上门,这样观众又渐渐多起来。”

  有些票头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采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逼迫戏迷多消费,颇使人反感。金云臻在《回忆旧北京的戏园》中说:“最怕的一关,是应付茶房的软逼硬讨。一次戏价,一次茶钱,还有一次‘手巾把’钱,即擦汗的热手巾钱。过不多久就送一条来,不擦也不行,付过钱嫌少,一次两次,如果你不睐,他会立在旁边不走,一直唠叨下去,使你没法看戏,只好添足了事。”

  我曾在湘潭访问过一些老人,他们说到民国初年这里曾有一位姓侯的票头,最为人称赞。他出身大户人家,因极爱戏剧,心甘情愿当了一个票头,以能近距离接触本省的梨园名角而备感欣慰。后来,戏园来过一个北京的名班,目睹了第一流大牌名角的风采,便北上去了京城,千方百计当了一名票头(茶房),为的是日夜能观摩到最为精彩的京剧表演。我后来依照这个素材,写了一篇小说《戏园票头》。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3-28 23:12 , Processed in 1.09741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