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北部深山区的长哨营满族乡和喇叭沟门满族乡,是北京五个少数民族乡之一。自清康熙十七年满族彭姓入住汤河川以来,这里便出现了春节时走会这种独特的生活习俗。 “大班小班”是流传于长哨营村的一种民间花会表演形式。角色由一组舞鞭少年、一组扇子生、一组小姐、一组丫环及一个老卖婆和一个打竹板的丑角构成。因为舞鞭少年均是十岁左右的孩童,而其他的角色都是大人,因此,叫做“大班小班”。“大班小班”的表演形式为歌舞结合,且唱且舞。据艺人介绍,“大班小班”是在本村由来已久的打霸王鞭的基础上形成的。 长哨营乡花会表演的鼎盛时期是1947年左右,“大班小班”也成型于那时。之后,花会表演在长哨营乡沉寂了四十多年。2002年,村里恢复了花会表演,“大班小班”才又与其它会档一道,从人们的记忆中复活。而喇叭沟门乡帽山村的“大班小班”则始于20世纪初,只可惜自1946年之后就一直未能恢复表演。 “大班小班”是一种把多个角色揉在一起的表演形式,体现出一种异中求同的和谐。在表演中既有一定的程序,又有明显的自娱自乐色彩,易于使更多的人参与这项表演。“大班小班”中的霸王鞭,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而小姐、丫环脚下的“寸跷”表演又是从满族妇女的高底鞋中演化而来,有民族融合的内容。其中“寸跷”表演和“大班小班”为长哨营村独有。 “大班小班”由于角色反差大,表演有特色,一直深受群众欢迎。作为一种优秀的民间花会表演形式,“大班小班”在历史传承方面已显得十分窘迫。四十多年的中断,使当年的老艺人所剩无几,能重新组织村民恢复表演实属不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