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首钢 一次前所未有的工业迁移

2002-12-1 11:00| 发布者: 柳剑诏


■10月1日,拉煤的火车依然穿行在首钢厂区 ■摄影/本报记者 贾婷


■建国初期首钢厂区 ■摄影/本报记 者贾婷


■首钢早期的冶炼车间


■首钢冶炼控制中心


■首钢厂区 ■摄影/本报记者 贾婷
  去年压产搬迁方案获批 今年曹妃甸新基地一期工程竣工———

  长安街的西尽头,就是首钢。上世纪50年代,围绕着这座原名石景山钢铁厂、建立于1919年的企业,北京建设了以石景山“老八大厂”为代表的京西冶金、机械重工业区,结束了建国前只生产“京剧、二锅头、洋车、臭豆腐”,不能炼钢、不能纺纱的局面,奠定了北京的工业基础。

  随着厂房、烟囱的崛起,石景山区居民与这些工厂有了盘根错节、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石景山区近50万人口中,有一多半的人要么是这些企业的职工,要么就是职工家属,城区8个街道中,有6个街道分布着首钢的宿舍区。而当年成立石景山区的目的也是为了服务于这些重工业企业。

  如今,50多年过去了,长安街车流越来越密集,一路向西,昔日的农田上,一片片住宅楼拔地而起,冒着浓烟的烟囱不再是繁荣的象征。随着以首钢搬迁为代表的产业调整,为北京作出巨大贡献的京西重工业区正在逐渐成为一个记忆符号和历史记录,“高新技术、娱乐休闲、旅游绿地、现代工业”将成为石景山新的城市符号。

  把时钟往后拨四年,就是2010年。这一年,对于首钢,对于石景山区,对于北京工业来说,都将是重要的一年,这个有着13万职工的特大型国企在石景山区的冶炼、热轧能力将全部停产。首钢的搬迁,将是我国前所未有的城市特大型企业搬迁工程。

  而此时此刻的现在,占地面积约8平方公里的首钢厂区,高达30多米的巨大厂房仍在正常运转,骑着自行车的工人在马路上不时穿过,和平常一样,一切还是那么井然有序。但这一切,高高的烟囱、巨大的厂房、运送煤炭的火车,都将随着搬迁成为历史旧迹。

  在这片区域工作生活的十几万产业工人,在即将告别的时候,心中有怎样的一个“首钢印象”呢?

  ■老工人回忆:“一洗澡,流出来的水不是红的就是黑的。”

  住在古城路首钢家属区的司仲良,今年72岁,他是院子里几百户居民中资历最老的人了:1950年进入首钢工作,1993年退休,工作了43年。在他的记忆中,1958年是首钢发展的一个分水岭。

  “我进厂的时候首钢还叫做石景山钢铁厂,但从1919年建厂开始,从来就没产过一吨钢,只能炼铁。”司仲良在他18岁的时候通过招工考试进了厂,第一份工作是卸铁矿石和焦炭。司仲良说,那时候工作条件很差,工人们自称是“黑红人”,卸完铁矿石后全身就红了,卸完焦炭后全身就黑了,一洗澡,流出来的水不是红的就是黑的。那时候产量也低,3吨铁矿石烧不出1吨铁来。

  司仲良当时住的是从农民家租来的房子。他回忆说,那时候还没有长安街,只有一条土马路,也没有宿舍,周围全是庄稼地。干活的人有军人,也有全国各地招来的老百姓。实行计件工资,一个月工资41.54元。每个月要花十几元钱,其中9元是一个月的伙食费,一天三顿饭都在食堂吃,多出来的钱则补贴通州老家的家用。

  就这样一直过了8年,其间,司仲良从工人一直做到组长,然后做到管四五十人的工长。

  “1958年开始,首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原来一个只能炼铁的小厂发展到了今天的规模。”司仲良还记得首钢炼出第一批钢锭浇铸的日子,一说起这个,老人就激动不已:“14天!只用了14天!我们就在一片玉米地上盖起了一座小转炉,炼出了北京的第一锭钢。”

  司仲良把这段经历称之为“人海战术建工厂”,每天2000多人,有军人,有教师,有学生,还有工人,一拨干一天,从铲平庄稼地开始,然后盖厂房,再建小转炉,最后一起跳起来欢庆炼钢成功。
 这段经历,在首钢厂史是这样记载的:从1958年8月23日到9月7日,石钢职工经过14个昼夜的拼搏奋战,建成了3吨侧吹小转炉,结束了石钢有铁无钢的历史。这个日子在首钢厂史中也标志着大规模扩建与调整的开始。随着一系列项目完工,结束了石钢有铁无矿、无钢和无材的历史。1978年,首钢跻身我国十大钢铁企业之列。

  ■养虾场、果园、面包羊肉加工厂……“各种职工福利好得不得了”

  对司仲良来说,那个快速发展的年代里,有一点让他觉得不太满意:1958年工资是58.6元,1978年还是58.6元,20年工资没涨过一分钱。

  而1983年进厂的刘廉则赶上了好时候,1979年开始,首钢作为八个国企改革试点之一,开始实行上缴利润包干,从1982年起,又实行上缴利润递增包干,在上缴完国家的利润后,按照“6、2、2”的分配比例,60%利润留做扩大再生产,20%发奖金,20%留做职工福利。

  “那时候我们的工资比其他企业要高出至少一倍,每年还都往上涨,各种职工福利更是好得不得了,在首钢工作是被人羡慕的一件事情。”曾经在后勤处工作过的刘廉对这段往事记得非常清楚,在陶楼对面的商贸大楼里,首钢内部职工凭借证件,能买到比外面便宜得多的东西,比如彩电,首钢直接从厂家订货,然后按出厂价卖给职工,运费由公司出。而吃的东西也是什么都有,首钢在大连建养虾场,在山东青州建果园,在湖南怀化建橘园,在河北建农场种菜,此外,首钢还建有豆油生产线、面包加工厂、羊肉加工厂、牛奶厂、农牧场等等,所有的产品都是专供内部职工,标的价格几乎连成本都不够。首钢还有石景山最好的医院、学校等,送孩子上学,只需要出饭钱就可以,看病外面要5毛钱挂号,内部职工只要5分钱。

  在石景山区政府工作的李女士对这段往事也印象深刻:“那时候我托首钢的熟人办了张证件,然后就可以在首钢工厂和小区里的浴室里面免费洗澡,和我同屋的3个女孩都轮着用。首钢一到开工资的日子,整个石景山的食堂、饭馆、商店全都热闹起来。”

  80年代,也是首钢飞速发展的时期,在兼并全国多家工厂后,职工人数达到史无前例的约23万人。1994年,首钢钢产量达到823.71万吨,居当年国内首位。

  ■“听说它要停产,我心里好久不能平静。但为了办好奥运会,值!”

  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以及钢铁价格的下跌,几年前,首钢关闭了所有家属区浴室,把大多数下属学校、医院、商店、幼儿园、影院等服务性机构交给石景山区政府,并对社会开放。

  对司仲良来说,这一变化意味着他的社会保险必须到居委会办理,投票选举也不再是在企业里进行,而是由街道和居委会组织。

  刘廉选择了离开,2004年他调到区政府部门工作,“外面的工资涨得很快,我们的却变化不大,所以想换个环境。”

  在区政府工作的李女士也感受到了变化:“从1997年后,区政府招聘公务员,很多报名的都是来自首钢的职工,这在以前是没有的。”

  首钢新闻处副处长吴建新说,这种变化是从1995年开始的,首钢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进行了集团化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一系列改革,使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由片面追求数量转向质量、品种、效益和环境的发展道路。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并作出了“绿色奥运”的承诺,作为北京两大污染区域之一的京西重工业区最大企业,首钢不得不再次作出艰难抉择。去年2月,首钢实施压产、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的方案得到国务院批准。
去年6月,始建于1958年、在47年中累计产铁2967.5万吨的5号高炉光荣退役。5号高炉第一任炉长、79岁的刘万元说:“听说它要停产,我心里好久不能平静。但为了办好奥运会,值!”

 

  目前,首钢已经先后关闭了特钢公司电炉、第一炼钢厂、初轧厂和冷轧带钢厂,停止了铁合金厂11座电炉、重型机器厂3座电炉和2座平炉、焦化厂洗煤工序、特钢白灰窑等的生产。此外,首钢曹妃甸钢铁新基地填海造地一期工程已经竣工。

  京西老八厂

  “老八厂”的前世今生

  记录着京西重工业区辉煌的“老八厂”,除了首钢外,还有石景山发电厂、特钢、北京重型电机厂、北京重型机器厂、北京锅炉厂、燕山水泥厂、石景山(第二)构件厂,它们的总产值一度占到了全区产值的80%以上。40多年过去了,这些曾经创造辉煌的企业现在怎样了呢?

  ■石景山发电厂变身热电公司

  石景山发电厂源于1919年始建的华商电灯股份有限公司石景山发电分厂,是北京最早的公用发电厂,是北京乃至全国电力工业的摇篮。2000年,以石景山发电厂为母体成立了京能热电公司。

  特钢1983年并入首钢,成立了首钢特钢公司,目前产值超过20亿元;始建于1958年的北京重型电机厂,2000年时,通过“分立式债转股”方式重组为北京北重汽轮电机有限责任公司;而始建于1951年的北京锅炉厂则早在1986年时,就与美国巴威公司合资组建了北京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有限公司。

  ■燕山水泥厂三易厂名

  始建于1958年的北京市燕山水泥厂,以生产“卢沟桥”牌水泥闻名,曾经换过3次厂名,1958年时名为北京水泥厂,1962年改名为北京水泥制品厂,1985年改为现名。

  “我们这些年重点做的就是环保,要求生产过程无污染,厂区无扬尘。”该厂负责人说,为了首都的蓝天白云,在北京申奥成功前,该厂已于2000年在全市水泥行业内率先拆除了四台机立窑水泥生产线,每年可分别减少烟尘、粉尘排放457吨和15.6吨,厂内职工也由1700多人减少到200人,为企业调整作出了牺牲。

  而1958年建立的北京重型机器厂在1992年并入首钢成为首钢重型机器厂后,已于2000年左右破产。记者从市工业促进局查询,现在已找不到石景山(第二)构件厂的记录了。

  寻找新地标

  “重点打造的就是首都休闲娱乐中心区”

  厚重的石景山越来越轻松

  首钢搬迁后,对石景山将意味着什么,可以从这样一组数字看出:2004年,首钢的工业增加值90亿元,上缴税收16.26亿元,对区财政收入的贡献4.6亿元,分别占全区各项总额的60.8%、68.06%和55.4%。

  在填补首钢搬迁留下的产业空洞方面,9月29日,记者从石景山区科委了解到,该区2004年起步的北京数字娱乐示范基地,截至目前已有90多家企业进驻,今年1至9月,产值已达9000多万元,而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已达到185家。

  “首钢搬迁后,短期内会对石景山有一定影响。”石景山区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石景山区正从过去传统的重工业区向一区三中心转变,石景山重点打造的就是首都休闲娱乐中心区(英文缩写为CRD),简单说就是好玩的地方。”

  据了解,按照石景山区政府的规划,将投资10亿元建造全国最大的室内游乐园、3.5亿元打造“喜莱坞”新媒体制作基地,并完成国内首家室内海水游泳馆———龙洋海水游泳馆、国际雕塑公园地下娱乐城、中国电子竞技中心、TSM时代购物花园、南园大厦、法海寺壁画景区开发等49个重大项目建设。
此外,首钢负责人9月28日透露,首钢搬迁的只是钢铁生产能力,首钢总部仍留在北京原厂址。首钢目前规划将原址开发成四大功能区,包括首钢技术研发和总部运营基地、创意文化产业、高级商务区以及大型文化和产业博览区。首钢的原有厂房设施将有一部分作为工业遗产得到保留。

  首钢历史上的第一

  ■1958年,石钢(即首钢前身,石景山钢铁厂)建成第一座侧吹转炉,结束了石钢有铁无钢的历史。

  ■1964年12月24日,我国第一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在石钢建成,揭开了我国炼钢生产新的一页。

  ■1979年12月15日,首钢2号高炉移地大修改造工程竣工投产,采用了高炉喷吹煤粉、顶燃式热风炉、无料钟炉顶等国内外37项新技术,首次运用可编程序控制器于上料系统,成为我国第一座现代化的高炉。

  ■1990年,首钢机电公司自行制造的国内第一台260吨鱼雷罐车,于9月7日顺利通过重载试车。

  ■1992年10月18日,国内第一家由企业创办的银行———首钢总公司华夏银行正式开业。

  ■1992年11月5日,秘鲁铁矿公司采取国际招标方式公开拍卖,首钢总公司在竞争中获胜。秘鲁铁矿公司是中国在海外投资的最大企业。

  ■1994年,首钢钢产量达到823.71万吨,居当年国内首位。

  ■2004年7月28日,首钢第一台单机架冷轧板生产线竣工投产,结束了首钢没有冷轧板材的历史。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3-28 21:55 , Processed in 1.100206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