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街上风景

2002-12-1 11:00| 发布者: 金洵

 
 
  如果说清真小吃占北京小吃的主导地位,那么牛街小吃就是清真小吃集大成者。童年时的老牛街,无论是街上还是输入胡同,从早到晚空气中总飘溢着各种吃食的香味。清早,买一串黄澄澄的焦圈用新鲜的马莲草穿着提回家,最好就着烤窝头片吃特别香。东街的小包子的香味至今让人回味无穷。那些走街串巷卖牛蹄筋,卖五香面蚕豆,云豆,豌豆的老伯伯老妈妈都肩背一个腰形木盒,用来撒花椒盐的是一只牛角,横头绷一带孔的牛皮,特别受孩子们的欢迎。民以食为天,牛街地区卖牛羊肉的特别多。宽大的肉案刷洗得漂白,黄铜的大秤盘和肉钩子闪闪发光。鲜亮的牛羊肉是早晨刚宰的,掌柜的按照顾客的要求下肉,随着高声唱喝:“二斤肥(瘦)嫩您呐!”嗵的一声将秤盘重重地落在案子上。然后,用新鲜的荷叶包好肉递过来。也曾一度用过木纸,即将木材旋成厚纸样的薄片成卷,撕一块包肉用,极易脆裂。肉铺门口,通常会有一大铁锅炖煮着酱牛肉。另一只小锅制作烧羊肉。那醇浓的肉香能飘出老远。经过熬炼的脂油,滤了的脂渣金黄酥脆,做成脂油葱花饼又是一道上好的美食。有一种叫甑糕的食品,一锅只出一块糕。一老者,推一小车。车下有炉火,上有一封闭的雪花铁蒸锅。正中为一尺多高的细铁管,顶端是一巴掌大的小蒸锅。老者将一勺调好的粉浆倒入小锅内,盖上盖。下边的大锅沸腾着,热气通过细铁管直灌小蒸锅。几分钟后,小锅盖噗噗跳着一块甑糕就出笼了。甑糕松软甜香自不必说了,最吸引人的是那制糕的家什和过程,与其说是做糕,不如说是艺术表演,别致而有趣,围观的大人也很多。离开牛街后再也不曾见过。牛街清真小吃之正宗传统,让人记忆深刻。无论是有门脸的店铺,还是临街设摊或推车挑担的,都有醒目的阿拉伯文“经都阿”和“西域回回”,“清真古教”标志。回族是崇尚清洁的民族。那些头戴雪白礼拜帽的买卖家从身体到衣着,里外都透着洁净。所以清真食品让人看着干净吃着放心。一年一度的尔代节和古尔邦节,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会沉浸在巨大的喜庆欢乐之中。几乎每家都要炸油香,并互相赠与。古尔邦节,有条件的人家会宰牛宰羊。将鲜肉切成肉份,用红纸写上收礼人的姓名称呼,包上荷叶装进竹篮送至亲友家去。
  如今北京人看骆驼得去动物园。儿时在牛街,观赏骆驼是一大乐事。小孩子耳朵尖,空气中稍有一点异样的响动会立即冲出大门循声找去。远远的,随着隐约的驼铃叮咚声变清晰,高大的驼队渐行渐近。孩子们欢呼着跟着跑,骆驼的峰数越多越兴奋。甲九号门前有一块空地,如果需要卸煤的人家多,空地上会卧下两三峰骆驼,像一片小山峰似的。我小心翼翼地看着琥珀般美丽的驼眼,看它硕大的嘴巴不停地磨嚼着。想起母亲说弟弟贪吃的话:茉莉花喂骆驼。就问赶驼人:“它吃什么呢?”赶驼人笑答:“它吃铁蚕豆啊,你给它买点吃吧。”我笑着跑开了。同许多回族孩子一样,五岁左右我进了马老师傅胡同的经学堂读书。上午半天学阿拉伯文,下午学国语算术。老师姓马,一位年轻男子。他的母亲是一位精明的瘦老太太,负责维持纪律。从二十八个阿文字母学起,每天念一段课文,第二天背诵。我只学了一册书即因搬家而离开了学堂。
  甲九号后边就是后街,即寿刘胡同一带,当时有个“花园子”。其实就是一片荒凉的坟场。据说是一个有钱的外乡人为其客死京城的同乡置的义地。大人不许孩子们进去玩,由于好奇,我偷偷随大孩子们去过几次。孤坟荒草间,乌鸦叫着飞起飞落,高高的天空有点点纸鸢在游弋。
  时光飞逝,岁月沧桑。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儿时的有关牛街记忆已成梦幻。但却常常想起,因为它和我心底的回回的民族情结紧密相连着。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4 23:55 , Processed in 1.088446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