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我都是在宣武门外校场三条14号中度过的。这座院子的最大特点是院子大,有很大一块空地可供我们运动。这院子原来有三间北房(我家)、三间南房和三间东房,还有一个很大的后院是厕所。后来因东房质量出了问题,房管局把它拆除后再也没有建房子,这下院子的空地就一下子又增加了几十平方米,成为我们胡同中屈指可数的大院子。院中又有一棵大洋槐树,能供人们乘凉,故而街道开会都在我们这个院子中。 在我十来岁的时候,广播电台开始播出球类比赛的实况转播,我们很少有机会到球场看比赛。每当有球类比赛的实况转播时,我们胡同的几个小球迷们便会凑在我家的无线电(四个灯的)前全神贯注地听解说员的解说,当听到球打偏了时我们会发出一声叹息;当运动员踢出坏球时,我们会骂他臭球;当我们喜爱的球队进球时我们会一齐高声叫好,那狂热劲儿一点也不比现在的球迷观看世界杯足球赛时的狂热逊色。 在坐在椅子上老老实实地听了一阵球赛实况转播后,我开始觉得有点乏味了。我想:要是能把广播中的球赛来一个还原——我们这些小听众模仿着广播进行比赛那多有意思!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后,我们的模拟比赛一是模拟篮球一是模拟足球。模拟篮球比赛时,我们分成两队人马,每个人都代表一个场上参赛的队员,我们一边听着广播,一边按自己想象中的动作进行模仿。我们模仿三步上篮,模仿扣篮还模仿盖帽……可是有趣的是无论哪一队的球都得往一个篮里投,那是因为我们只有在大洋槐树上钉着的那一个篮筐。那篮筐是我用粗铁丝圈成的,在圈子上我还用小线编了一个网,这样看起来就有些像真的篮球的篮筐了,只是这篮球筐有点儿不结实,不时地会因“运动员”手拉或球砸而耷拉下来,这时只好暂停比赛,站到凳子上去扶正篮筐。 模拟足球比赛最热闹。球场上应该有二十二名球员,我们不可能有那么多人,我们便“老将出马,一个顶俩”,一个人当两名球员,最多时要充当三个角色!这样在广播中传来张三把球传给李四,李四又把球顶给王五的时候,就会出现自己把球传给自己、自己又把球传给自己的闹剧,引得我们大家哈哈大笑。球门是设在东边和西边的,因为这两边只有墙,在射门时不会踢到东西上。 有一次我们模拟比赛时广播中送出一位球星一脚倒勾球应声入网的喜讯,我们在欢呼后便忘乎所以地一个一个地模仿起了倒勾射门。倒勾时每个人都摔了一身土,小脸抹得跟土地爷似的。就在我们踢在兴头上的时候,忽然听到“当”的一声,那球飞偏方向把张大爷家的玻璃砸碎了一块!这下大家全都傻了眼,刚才嘻嘻哈哈的吵闹声一下子变得静悄悄的。肇事的小伙伴忙向张大爷承认错误,又回家去找他妈要钱赔玻璃。那块玻璃一块多钱,现在听着不算什么,可那时这一块钱够一家子吃一天饭。最后那位小伙伴还是挨了他妈几巴掌。这场风波刚过没几天,当又有球赛转播时,我们又都耐不住了,小朋友们又都凑到我们院里,一场生龙活虎的模拟比赛又开始了。 实况转播靠的是我家那台无线电,我把它靠到纸窗户上,因为那样声音能传得更响一些。那时平房的窗户上边全是纸的,下边则只有中间是一块玻璃,四周全要糊纸。我们那时就怕球赛的时候赶上评书等连续播放的节目,这时大人们往往要接着收听。 我们进行球赛的球,无论打篮球还是踢足球,实际上用的都是一个大一点儿的皮球,因为那时家里的经济都不富裕,没有多余的钱给我们买足球、篮球。可是就是这小小的皮球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记忆,为我们写下了欢乐的少年生活。 如今我已年逾花甲,可是少年时与小朋友们进行模拟球赛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不知如今这些老哥们儿是否还能再来一次模拟比赛了?还踢得动球、投得了篮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