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391|回复: 20

一直觉得紫禁城刚建成时三大殿不是今天这样的格局[含2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1-5 15: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台基看,当初三大殿可能是连通的工字型,而且规模比现在的要大很多。若是分体建筑,当时遭雷劈后不大可能三大殿都烧毁,所以连体建筑的可能性大。

" K' j3 ]% {. g3 Q, f# \

 

0 }, t' p& ~+ S; x: F

明代的大殿体量是不小的,从长陵的祾恩殿就可看出,再说紫禁城也是在朱棣领导下修建的,所以觉得今天的三大殿比明代刚建成时小不少。

) Z. w0 @6 G: y9 H5 ?% R

 

; {% D" y$ C: E% d& B1 n, |4 I

 

1 {3 ?/ F7 [* q$ o& Q

一直觉得紫禁城刚建成时三大殿不是今天这样的格局

一直觉得紫禁城刚建成时三大殿不是今天这样的格局

$ n( c3 |' p# O0 R" h/ C) K6 @

 

# L- o( K6 M. q" W" D

 

# I9 M) u5 ^0 e# V

长陵祾恩殿几乎占满整个台基

, G* J0 m8 l+ i6 I3 `

 

& n% x8 b3 ?8 }' N. N! K

 

一直觉得紫禁城刚建成时三大殿不是今天这样的格局

一直觉得紫禁城刚建成时三大殿不是今天这样的格局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11-5 17: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基本上说对了,以前论坛上也讨论过
发表于 2010-11-5 2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连体建筑?“工”字型儿的吗?

发表于 2010-11-5 2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谨身殿后有云台,后为云台门。晚明时期袁崇焕还曾在此受审

发表于 2010-11-5 21: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奉天殿最初规模比现在大了将近一倍,且占满了月台(你可以看看太庙大殿与月台的关系);

1 y F' K3 z0 V+ M% b! J

 

( \5 |) s1 `" N

谨身殿后面还曾经开有一门;

, l% E8 o( f' l5 r

 

, I0 I+ f# [0 X* ^- R$ r% p5 r

由此,中间的华盖殿,明初曾称穿堂,虽然非“工”字,但最初三殿靠的很近。

! f! R6 c; F- v" j+ P5 Z

 

2 K/ ?& c( d5 J2 b- u2 \

 

发表于 2010-11-5 2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還真得仔細找找資料
发表于 2010-11-5 21: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比之前的有技术含量

发表于 2010-11-5 17: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要看太和殿的原形就要到瞿昙寺了

发表于 2010-11-5 2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嘉靖年间重修时缩小了规模。
发表于 2010-11-5 2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查资料吧,一般的资料恐怕还不会有。
发表于 2010-11-5 23: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提得好。从整个布局和尺寸比例来看,

" I4 g$ p/ E; U, o

太和殿是显矮了点。

+ w# n2 q( K$ h/ o& v" l

如果从曲阜孔庙大成殿和台基比例,

& u* T" C, o% _! v7 a

以及北京东岳庙岱宗宝殿(即仁圣宫),育德殿和台基

z, i+ E( k! U2 x- }. ]

(布局和结构和三大殿接近,保留着明嘉靖年间的格局)

6 M+ \% F3 ?* O

的比例来看太和殿的屋顶的和丹陛基座有点像大胖子顶

5 d+ J2 V/ E( p. F

了个小脑袋,戴个小帽子。

, j8 d M- g; ]7 v0 M

从南京明故宫遗址柱石位置来看,大殿基座和通道之间

# i# F# p! | D* I/ p+ n

没那么远。

# s: v9 j& ]% I* \

可惜没有资料来证明这一点。

& z8 m7 v% ^) k+ T1 C" S

单从能大胆提出问题来就值得鼓掌。

发表于 2010-11-5 22: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的卫星图

) i: _5 d3 @* N/ Y5 l

 

2 f5 s3 Q$ X$ N7 f' {0 S0 ~

一直觉得紫禁城刚建成时三大殿不是今天这样的格局

一直觉得紫禁城刚建成时三大殿不是今天这样的格局

发表于 2010-11-6 0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保和殿大木上有很多“建极殿”字样的题记

; u+ `$ E8 l, w7 q; u6 U' e$ z% j4 y

 

9 x. Q0 e8 e; |- B, E1 O- M

中和殿大木也是明代的

9 X. j) n. n9 N5 z

 

4 C0 p9 i4 W ]/ j" O. M! v, D0 z; P

所以只能说“太和殿”可能是有问题的

# L0 K* C& a/ m/ a; ~/ _, j

 

) N0 ?( f t2 w/ }

其余那两个虽未必是永乐始建时的形制格局,但至少也是明代中期的建筑。

 楼主| 发表于 2010-11-6 14: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客人在2010-11-5 17:43:00的发言:
. z* B! h4 K/ M

要看太和殿的原形就要到瞿昙寺了

$ k. m# I( G% U

 

4 t2 f6 M8 j) d( E

确实和太和殿很像,瞿昙寺创建于明洪二十五年,瞿昙寺殿(建于明洪武二十六年)、宝光殿(建于明永乐十六年)、隆国殿(建于明宣德二年)为该寺主体建筑,共有瓦房27间,其它殿堂10座,共有瓦房、楼房、平房68间,长廊145间,昂欠3处,一处为瞿昙寺昂房,计有楼房28间,平房22间,马棚8间,草房9间;一处为药草台寺昂房,计有楼房29间,马棚40间,草房6间,另吉哇昂有平房49 间,总计430余间。全寺建筑共占地41.36亩,整个布局和殿堂的飞檐、斗拱、画栋、藻井等具有明代宫殿风格。

T5 F0 \* }# l" r, f

 

% N5 P$ F& h1 {+ L$ t- m! h

5 ~* L6 v$ u& H% d1 N0 t0 V% w

 

. s- n. }6 ^/ ^) E; C0 x/ d. t8 X

+ E% K' |* `3 H' @) l- S; ~$ L

 

# R$ I3 f. f" Q, [. z# F# j% I

- j& {8 e5 G- j, J% P" M' n3 V* w9 v1 \

 

3 h$ m! g1 ?* M; G

 楼主| 发表于 2010-11-6 15: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觉得紫禁城刚建成时三大殿不是今天这样的格局

一直觉得紫禁城刚建成时三大殿不是今天这样的格局

 楼主| 发表于 2010-11-6 1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来缩小规模,三大殿互相分离可能有防火的考虑,更大的可能是节省资金吧

发表于 2010-11-8 2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谷歌卫星地图真方便,一看就看出问题来了,我们自己的卫星烧了那么多钱,也不弄几幅地图给老百姓看看。
真要是按月台比例,那太和殿真是壮阔啊!应该鼓励民间复建一个。
发表于 2012-12-13 11:3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如此。当初听阎先生讲为什么中和殿比较小的时候还对其很不齿。现在看来老先生还是有些头脑的。
发表于 2013-5-9 10:4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靠谱儿。
发表于 2013-5-11 10: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和殿东西两侧的台阶并非正对中和殿的正中,这个很说明问题。李燮平的文章里提到过这个。
发表于 2013-5-11 10:3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奉天殿不但规模远大于当前,而且两侧为回廊相连而非不伦不类的单板山墙.明故宫初建时肯定受元大内工字型建筑群影响很深,三大殿之间应该有纵向穿堂步廊,谨身殿后出月台.

点评

斜廊  发表于 2013-5-11 13:0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7 09:07 , Processed in 1.219346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