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392|回复: 16

"纺织城"的峥嵘岁月[含3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20-4-21 20:2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纺织城"的峥嵘岁月

2 g( Y4 ^/ ]  x. s) P3 }) X. x% E
原创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0-04-20 16:27:05
) b: l! B4 t. v. q' F

) J8 O6 O( b8 E& X+ e* u- H
新中国成立前,老北京除了石景山有个“炼铁厂”、发电厂和门头沟有几个煤窑外,几乎没有现代工业。新中国成立后,在第一、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北京现代工业正式起步,而且成果显著,先后建了许多“工业城”。比如,在今天的朝阳区八王坟一带建了以第一机床厂为核心的“机械城”;在酒仙桥建了以电子管厂(798)为核心的“电子城”;在化工路附近建了以化工厂、焦化厂等为主体的“化工城”;在八里庄、十里堡一带建了“纺织城”……后来又在朝阳区建了“汽车城”。
这些“城”与石景山的“钢铁城”交相辉映,组成了北京完整的工业体系,也使北京从传统的消费城市走上了工业繁荣的现代化城市。如今,这些“工业城”因诸多原因成为了“工业遗存”。它们曾经辉煌的历史则留在许多人的记忆中。
7 v$ ]$ n3 F: C. z

/ Y$ l. r& E$ E9 |$ R6 c7 ?
▌ 如今,京棉二厂的部分厂房改建为莱锦创意产业园 安旭东 摄 TAKEFOTO供图
在北京人心目中,通常所说的“纺织城”,仅指东郊慈云寺八里庄和十里堡一线,在这座“纺织城”里,有京棉一、二、三厂,以及北京印染厂、北京纺织研究所、北京第一纺织机械厂等单位。离此不远的小庄北京针织总厂及光华纺织厂等不在“纺织城”范围内。

! W/ |& e/ E' Z( s# w  Z

, h7 y; {% q5 g+ g# j. y
▌ 京棉二厂小区
“纺织城”的核心是京棉一、二、三厂,在建厂初期因被纺织部直接领导,曾称国棉一、二、三厂。京棉一厂建于1953年,最初有五万多枚纱锭,织布机一千余台;京棉二厂建于1954年,最初有九万多枚纱锭,织布机两千多台;京棉三厂建于1954年,最初有八万多枚纱锭,织布机三千余台。笔者曾在纺织城里工作多年,故而知道纱锭和织布机的数量,是衡量纺织厂规模大小的重要依据。当时,京棉一厂开工时有职工两千多人,二厂开工时有五千多人,三厂则有三千多人。上万职工,再加上几万职工家属及工厂附设的医院、纺织技校、幼儿园、托儿所、职工食堂等单位的职工,全聚在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城”。
“纺织城”与其他工业城一样,分生产区和生活区两大部分。在生活区里有非常齐全的配套设施,另外还有社会上办的商店、邮局、饭馆等,员工们下班后不用进城就可以尽情休闲。当年,如果能在厂里上班,且是正式员工,在生活中基本上没有后顾之忧,住房(分房)、儿女就业(招收家属)、医疗(公费医疗)、孩子上学等问题,在“纺织城”都可以得到妥善解决。
在“纺织城”里,女工的比例大,尤其京棉一、二、三厂能占到70%以上,故当时有人戏称为“女儿国”。北京在历史上不是工业重镇,产业工人很少,女产业工人更少。当初,棉纺厂新建时,招收了大量女工,成为当时重大的历史事件。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妇女能参加工作,并能进入国营大厂,是人们极其羡慕的事,如果哪家有女孩进了棉纺厂上班,全家都会觉得光荣。
京棉一、二、三厂的机械设备,除一厂来自当时的民主德国(东德)外,二、三厂都是国产,主要来自郑州和上海。俗话说“轻工不轻”,纺织女工的劳动强度很大,但在那个时代,大家以苦累为荣,无人计较。在“纺织城”最初的十几年,由于老师傅的“传、帮、带”,各厂涌现出一大批全国、全市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如黄宝妹(1958年,著名导演谢晋根据其事迹拍摄了同名电影)、郝建秀、赵梦桃、吴桂贤等全国劳模。
闻名全国的“三姐妹”(陈素芝、王凤霄、于世卿)就是从京棉二厂走出来的。她们的后继者纺纱女工刘景秀是北京市劳模,在全国纺织技术比赛中获第一,而且是中共十五大时唯一纺织女工代表。1984年、1999年国庆阅兵时,女民兵方队中的大多数人来自“纺织城”,她们靓丽的着装,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企业文化是近年才出现的词汇,在没有这个词汇之前,企业亦有文化,而且比今天的更多样。当年,纺织城内文化生活十分丰富。各厂都有合唱队、朗诵队、舞蹈队、戏剧队等。员工在专业人士指导下排过话剧、评剧和京剧。因有些老工人来自上海、无锡、苏州等地,京棉二厂还有越剧团,老工人可以听到乡音。
在举办多样文娱活动的同时,体育活动也十分热闹,各厂都有自己的男女篮球队、足球队。上世纪七十年代,市里的一些专业运动队解散后,不少人来到了纺织城。有趣的是,在以女工为主的纺织城里,还有中国式摔跤队,主要由印染厂和京棉二厂组成,他们隔三差五的走到一起摔跤竞技。另外,免费看电影,在纺织城里是每周一次雷打不动的活动项目。厂里的礼堂(平时当食堂)经常有外来文艺团队的演出。马连良、张君秋等京剧名家都曾来厂演出,而且票价很低,只有二三角钱。
在纺织城里的各个厂都有工会办的夜校和图书馆,像京棉一、二、三厂图书馆藏书丰富。因文化色彩浓厚,在纺织城涌现了许多工人作家及大量的文学爱好者,这种企业文化在今天的企业中难以见到,甚至是无法想象的。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纺织城不再光彩夺目,但还留有余晖。不过,在走过辉煌之后,因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纺织在北京逐渐成为“夕阳产业”,纺织城的历史被终结。终结的过程很快,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发生。先是北京印染厂、纺织机械厂破产,而后是京棉一厂、三厂关门,厂址上盖了商住楼,绝大多数职工下岗或转业。令人欣慰的是,京棉二厂一些厂房保留下来了,被改建为“莱锦创意产业园”。在莱锦创意产业园北面,是一大片有着老旧楼房的住宅区,对外挂的牌子仍是京棉二厂小区。莱锦创意产业园和京棉二厂小区,大概是纺织城留存不多的工业区和生活区遗存了。

9 z; P4 {% G8 C, F$ k, ^. F
' T5 S, m" U1 _) Q1 G: _) d) {$ O6 y
▌ 莱锦文创园全景(原京棉二厂) 安旭东 摄 TAKEFOTO供图
“纺织城”曾是北京经济发展的先导,在最辉煌时,它是新中国对外展示的窗口,接待过不少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老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人视察过京棉一、二、三厂。纺织城因种种原因消逝了,他们创造的名牌商标也见不到了,但在那些当年奉献过青春和汗水的纺织工人们的心中,“纺织城”留下了永久的记忆。(责编:姜宝君)
来源 北京晚报·五色土|作者 张双林
编辑:袁新雨
流程编辑:王梦莹
8 c* i7 ~1 A: {% s: a1 \! b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20-4-21 21: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八九十年代,曾每天路过这里,见证了纺织工业区由兴而衰的过程。今天的现代化很好,但并不妨碍我们怀念那个火红的年代。
 楼主| 发表于 2020-4-22 08:54:2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纺织城"的峥嵘岁月

本帖最后由 老片 于 2020-4-22 08:55 编辑
% R+ @  m+ ]6 O5 T0 j% T$ u: o& r
董瑞征 发表于 2020-4-21 21:39
1 y" }0 I4 |. {; g八九十年代,曾每天路过这里,见证了纺织工业区由兴而衰的过程。今天的现代化很好,但并不妨碍我们怀念 ...

, J( l, C, m' Q/ t R0022063_副本.jpg
/ }$ t" |( g, x* z" E3 I$ _1 n+ @. n7 v* T5 O( u* J/ [# m. P8 E3 t
( g+ w4 V7 s& g8 j7 i' M0 `

7 ~' ^1 V6 p8 r" R; a9 j, }5 `! k
0 w, v) Z& U1 u( d  y
发表于 2020-4-22 10: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印染厂宿舍
发表于 2020-4-22 10:58: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世纪初期有一大部分的女工是街道组织的参加永定河疏浚(俗称挖河)工程的参加者,我知道的就有当时不去挖河而失去到国棉上班的后悔者。
发表于 2020-4-22 11: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4-22 17: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纺织城"的峥嵘岁月

光明 发表于 2020-4-22 10:07
, a9 F; f( X4 m/ M. F北京印染厂宿舍
3 K2 u8 |3 C2 c; {9 ]
 楼主| 发表于 2020-4-22 17: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纺织城"的峥嵘岁月

7 b; P% r9 [8 e1 o1 C  j
 楼主| 发表于 2020-4-22 17: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纺织城"的峥嵘岁月

杨琦恒 发表于 2020-4-22 10:58
4 L% q  B* r  B0 H& D上世纪初期有一大部分的女工是街道组织的参加永定河疏浚(俗称挖河)工程的参加者,我知道的就有当时不去挖 ...

; j% h2 \4 j. b1 v9 W1 N' E* t四班三运转,挡车工可不一般的累!
发表于 2020-4-22 18:4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老伴的娘家人就是二厂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4-22 19: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纺织城"的峥嵘岁月

本帖最后由 老片 于 2020-4-22 19:52 编辑
+ u$ v) d5 @1 }$ N  {; @
村里人家 发表于 2020-4-22 18:43
" L1 o3 j, |3 p# ?+ u! l我老伴的娘家人就是二厂的

0 n- K! C2 R+ v% k( r) [* U' D3 o4 l& r二厂的半拉儿子!
+ p' ]" E) v4 d7 K1 X1 z) h4 k, n" ], _9 A6 v
# b! E6 x2 n1 M) o: C
! I2 O  c3 u5 `% {+ P2 E
R0029622.jpg : c) k, b/ B, c. J3 o( R! n& I6 T

  l+ ]6 S  S0 {" _% j0 h
# [% V* \1 y5 B( H9 k1 k
' E/ j4 z, v  b: Y# J6 @4 |6 w
( z7 w! e- M! b1 f6 C; ?/ P6 t/ k0 ^: ~/ r& D$ \
发表于 2020-4-22 20:51:5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纺织城"的峥嵘岁月

老片 发表于 2020-4-22 19:47' a1 _3 R5 Z( y+ [
二厂的半拉儿子!
, h4 m- j' {% W( y. D  x  x) k
谁说不是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30 07:36 , Processed in 1.415041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